APP下载

造就老同志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吉林省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体会

2020-05-25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培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老年大学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对教育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秉承专家立校的办学理念,从“聘、管、训、评”四个方面着手,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立足实际,探索教师聘用新思路

一是实施高端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秉承尊重人才、专家立校的理念,大力引进高师德、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教师,建立了一支由高端教师引领的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目前聘用的158位教师中,72人拥有高级职称,6人拥有博士学位,24人在行业协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包括国医大师、省级专业协会主席、高等院校学院院长等一大批专业人才。高端教师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吸引力,为课程把脉、教材把关,凝聚教学人才,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学员纷纷慕名来校学习,促进了学校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提升。

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着力建设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体,高端教师为引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专职教师13人,并逐步培养成为系主任和系干事,带领兼职教师和班主任投身教学一线,在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学校在大力引进高端教师的同时,选聘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把中青年教师作为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师培训等活动,将他们培养成为教学骨干。目前学校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3%,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集体备课

三是资源共享拓宽选聘渠道。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省内各大高校、行业协会、文艺团体合作共建,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来校任教,同时为共建单位提供科研调查、学生实习、活动场地等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学校已与东北师范大学等12家单位合作共建,通过共建聘请教师70余人,约占教师总数的45%。学校还运用专职教师的母校资源挖掘教师,建立教师后备库,在网络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收获了良好效果。

与时俱进,出台教师管理新举措

制度先行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修订。新修订的《教学工作制度汇编》包含教师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研工作管理等8大类,《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兼职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37项内容。学校运用教师会议、教师培训等途径组织教师学习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狠抓落实。通过教学秩序检查、教学质量检查等方式,监督制度执行情况,有效提高了全校教师的制度意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依规而行。

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端教师,从应聘试讲、后备期考察到正式授课对年轻教师进行全程指导,通过介绍经验、听课、评课等形式,传师德、帮教学、带教研,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掌握老年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使年轻教师逐步站稳讲台,成长为教学能手,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师队伍呈现出团结向上的良好态势。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学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两群、一控、一平台”实现教师管理信息化。以系为单位建立教师QQ群和微信群,及时沟通工作信息、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教师课堂教学,及时发现、纠正教学问题,组织教师通过监控系统观看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经验。学校在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教师电子档案,记录教师出勤、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历年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情况。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管理工作的效率,达到了及时、准确、高效的管理目的。

建立“二维三径”教师激励机制。即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个维度出发,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三条途径,为教师提供教学机会奖励、工资晋级奖励、校外培训奖励、形象宣传奖励等,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老年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外聘兼职教师讲课费核定办法》,将教师讲课费等级与职称、教龄、学员满意率等挂钩,充分体现优劳优酬的管理理念。定期开展突出贡献教师、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和优秀教案、讲义、课件、教材评比活动,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宣传教师先进事迹。积极为教师搭建风采展示平台,举办教师个人展览、个人音乐会及教学成果展演活动,为教师出版教材提供支持。开展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的“三关心”活动,照顾患病教师、慰问困难教师家庭、帮助年迈教师搬家,用实际行动走进教师生活、融入教师心灵。“二维三径”教师激励机制的实施,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提升内涵,开创教师培训新局面

建立校本培训工作机制。学校根据专、兼职教师的不同特点,建立了有效的培训机制。针对专职教师制定了《专职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脱产学习的方式选派专职教师到北大、北师大、中央美院等著名高校进修,以专业技能和教学管理为进修方向,目前已有7名专职教师进修归来,并将新的知识体系及管理经验应用在教学工作中,效果显著。针对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校、系两级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等培训活动。要求各系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培训,推动培训工作常态化,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领域,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研讨

深入挖掘社会培训资源。学校坚持走出去学人之长,请进来补己之短,组织教师走出校园,赴高校、行业协会及文艺团体参加专业讲座、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先后已有80余名教师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省民乐团等单位举办的短期培训。学校还将著名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举办大师课,指导教学教研,将高校课堂搬进老年大学,名师现场示范教学,并与高校联办教学成果展演,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辐射基层发挥引领作用。学校在做好校本教师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训基层师资,助力基层老年教育发展。学校定期举办全省老年大学办学骨干和教师培训班,并与吉林省民政厅合作开展“双进”公益活动,免费为社区、养老机构培训老年教育方面的教师。学校还成立了全国首个老年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基层老年教育教学人才。先后有近千名基层教师参加了教师培训班,百余名研究生在区、社区老年大学等基层老年活动场所从事教学和辅导工作,受益群众近万人,有力缓解了基层师资压力,促进了基层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求真务实,构建教师评价新模式

科学构建评价体系。PDCA循环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包含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4个阶段。学校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教学质量管理,建立了由目标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评估体系、反馈体系、激励体系、技术支持体系7个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管理,形成自上而下、循环往复、持续改进、处置及时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成立了校、系二级监控组织,即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和各系教学质量调研小组,招募有学校和督导工作经历的学员担任教学质量调研员。成立了2个动态信息反馈网络,即以班主任、系主任、教务处领导为主的教学行政领导动态信息反馈网络和以学员教学质量调研员、系教学质量调研小组、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为主的教学动态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动态。

以评促教,严抓落实。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学检查、教学工作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评价,通过领导鉴定、同行听课、学员评教、自我评价对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院系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学员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召开总结会,撰写分析报告。评估结果与教师聘用、评优,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学校还开发了网上教学评估平台,并与微信公众号互联,学员在手机上即可进行教学评价。大大增加了广大干部、教师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培训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