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郊野公园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05-24黄俐琳陈清西

现代园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郊野绿道漳州

黄俐琳,袁 媛*,陈清西*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1 郊野公园研究现状

郊野公园指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区域,其起源于英国,目前美国、德国也建设了一定数量的郊野公园,并已成为欧美国家公园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1-2]。郊野公园具有生态保育、游憩、保护乡土植物、研究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并对维持城市空间结构与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2]。

我国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首先在深圳、上海掀起热潮,北京、成都紧随其后。其中,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玉东郊野公园及上海长兴岛郊野、青西郊野公园等已建成的郊野公园广受市民好评,成为我国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成功实践。近年来,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愈发受到国内众多城市的重视。

目前,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郊野公园的研究,但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对郊野公园的探索主要包括:对郊野公园的概念界定及郊野公园分类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对郊野公园规划设计问题提出建议,或对郊野公园建设意义进行阐述,阐述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策略、规划原则及选址策略,对郊野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逐渐通过对已建成的郊野公园成效分析、郊野公园管理模式、生态管控和游人管理的研究,以及对郊野公园的旅游活动进行考察或评价来提出对未来郊野公园规划的完善。如张少伟等对北京郊野公园进行了分类,强调了郊野公园的特殊性,应对郊野公园的维护管理进行改善和加强,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3]。孙瑶等总结了深圳郊野公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比深圳和香港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现状,比较了2 个城市郊野公园开发策略的异同,为郊野公园优化提供借鉴[4]。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郊野公园的研究与评估并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2 漳州郊野公园基本概况

漳州市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面积12607km2,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000~1700mm,雨季集中在3~6 月。漳州郊野公园于2013 年11 月全面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该项目沿江滨路从漳州大桥至西溪大桥桥闸为止,全长8.8km,其中建设绿道16km。公园设置5 个绿道主入口,绿道宽设计为3m。全园分为4 大部分:生态湿地区、文化休憩区、城市外滩区、运动休闲区。郊野公园提供步行、慢跑、自行车骑行、游船等多种游览方式,设计多样化的休闲、运动场所,设计包括操场、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在内的24 个体育运动场地,鼓励全民健身。

3 调查方法及内容设计

3.1 调查时间、方法与内容

以漳州市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9年3 月~2020 年2 月。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与游客问卷调查。基于SPSS 软件平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漳州郊野公园使用人群的属性、使用特征和满意度、可达性进行分析。

3.2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分为3 部分,第1 部分是使用者的属性调查;第2 部分为使用者的使用特征及可达性调查,测量题项参考了熊璨[5]、芦迪[6]等的量表;第3 部分是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针对使用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共设计5 个因子分别为植物季相变化、服务设施、标识设施、适地适树、植物色彩与环境协调度,全部为量表题。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尺度来测量(1 表示极不满意,2 表示不满意,3 表示一般,4 表示满意,5 表示非常满意)。

4 漳州郊野公园现状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4.1 漳州市郊野公园硬件建设成效

图1 漳州郊野公园春季植被状况

图2 漳州郊野公园夏季植被状况

图3 漳州郊野公园秋季植被状况

图4 漳州郊野公园冬季植被状况

4.1.1 植物季相变化较为丰富。漳州郊野公园选用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品种,种植了较多蓝花草、金鸡菊、羊蹄甲、炮仗花等色叶植物,通过撒播混合花籽,不同的花卉品种交替开放,营造了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了公园绿道的游赏乐趣。(图1~4)。

4.1.2 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漳州郊野公园在规划上主要利用江、湿地、林地等原有自然资源,尽最大努力保持了原地型地貌、原有植物和生态群,体现了郊外特色,并提升公园的生态保育功能,原有生态群落得到了保护,公园内随处可见水牛与白鹭和谐相处的湿地景观。

4.1.3 绿道建设节约高效。漳州郊野公园绿道的建设注重因地制宜的构建,绿道沿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物种并且体现了特色文化,包括湿地蕨类、龙眼林、棕榈林和竹林在内的原有植物群落均保留在绿道规划线路的景观节点上。此外,在绿道建设过程中,以滨江堤岸作为生态廊道,结合当地的文化与民俗特色,保留了庙宇和码头,凸显了漳州的人文特色。

4.1.4 运动及科普教育的场地较丰富。公园建设了包括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网球场及法治广场在内的多个活动场地,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活动、健身运动。

图5 道路两侧地被退化

图6 部分道路无遮荫

图7 道路铺砖孔隙堵塞

图8 公园植物杂乱

4.2 漳州郊野公园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园路养护管理问题。①路边地被退化,影响园路景观(图5);②部分主路无遮荫,高温天气时未能给游人提供舒适的游赏环境(图6);③公园绿道铺砖的养护管理存在问题,经过长期下雨极易造成铺砖堵塞孔隙,容易生成青苔,降低透水率并对步行和骑行造成困扰(图7);④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当地的原生树种,但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不够到位,不少绿道区段两侧的植物杂乱,影响绿道景观。此外桉树林在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容易产生异味,对绿道使用者的健康不利(图8);⑤蚊虫太多,没有建立常态化消杀制度。

4.2.2 停车场设置问题。①园内部分区域停放非机动车,管理不到位(图9);②休闲设施设置问题;③座椅数量太少并且缺少遮风、遮雨的亭廊(图10);④郊野公园绿道建设未能凸显服务功能,在绿道沿线共建设了14 个服务驿站,数量较少,绿道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不高。漳州郊野公园驿站规划设计未进行分级,且有些驿站位置偏远。

4.2.3 无障碍设施设置问题。①缺少无障碍设施及无障碍设施标志符号,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便利性不够。

图9 非机动车管理不到位

图10 座椅缺少亭廊遮蔽

5 漳州郊野公园游客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发放220 份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216 份,有效率98%。本次研究运用SPSS19.0 进行信度分析,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为0.985,大于0.9,删除题项后信度系数值并不会明显提高,分析项对应的CITC 值全部均高于0.6,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对本研究问卷进行效度分析其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提取。KMO 值为0.956,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另外,5 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服务设施26.874%,标识设施18.100%,适地适树14.902%,植物色彩和季相变化14.594%,植物与环境协调程度7.36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1.831%>50%。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被有效地提取。综上所述,本问卷研究的效度较高。

表1 使用者属性、使用特征统计

5.1 使用特征分析

从使用者属性、使用特征统计表1 的结果可知,样本中年龄在35~55 岁的相对较多,比例为52.00%。另外,18~35 岁样本的比例是46.00%。说明郊野公园的使用者大部分为中年和青年。从居住地来看,样本中有38.00%为居住地距离郊野公园“5~10km”。60%的人选择与家人一起去郊野公园。50%的人花费超过30min的时间去郊野公园。大部分人选择“电动车”(40.00%)及自驾车(36.00%)作为出行方式去郊野公园。超半数人去郊野公园的目的为“散步休闲”(54%),观赏游览的比例是36.00%。超过90%的人去郊野公园为“不定期”。在郊野公园停留时间来看,大部分人群选择“1~2h”,比例是52.00%。

由表2 可知,不同年龄的使用人群在使用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休闲散步、观赏游览为目的中青年人多于少年,以观赏游览、体育锻炼为目的中年人数明显多于青年人,中青年使用目的多样。居住地离郊野公园越近,体育锻炼的人群越多,反之则以观赏游览和休闲散步为主要目的居多。

5.2 公园可达性分析

从表3 可知,居住地距离郊野公园距离对于去郊野公园的时间、频率、停留时间共3 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具体分析可知:居住地距离郊野公园距离对于去郊野公园的时间呈现显著差异(F=6.598,p=0.000);居住地距离郊野公园距离对于去郊野公园频率呈现显著差异(F=5.628,p=0.000),居住地距离郊野公园距离对于停留时间呈现显著差异(F=3.243,p=0.013)。证明公园可达性对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具有显著影响。较好的可达性可以保证使用者更加充分地使用公园。结合表3 使用者属性分析可知,居住地距郊野公园10km 以内的使用者使用频率及停留时间较长,而10km 以外的较短,这可能是由于公园可达性欠佳引起的。

表2 使用目的与使用者属性的卡方检验

表3 公园可达性分析

表4 单因子满意度评分

5.3 满意度分析

由表4 可知,使用者满意度较高的有郊野自然风光、空气质量和气温舒适度、植物与环境协调度、植物色彩丰富度、适地适树、公厕设置、环卫设施和治安管理,各因子平均值都在4.0 分以上。以上指标主要集中在植物、空气质量及公共设施3 方面,表明受访者对这3 方面的满意度水平较高。

6 建议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分析,对于漳州郊野公园的景观提升提出以下6 点建议:

(1)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并且提升自行车租赁区及汽车停车场的景观,对交通路径及车位周边补植庭荫乔木及花灌木,营造舒适、林荫的空间环境。可增植凤凰木、重阳木、杧果、棕榈等乡土树种进行遮荫。(2)增加亭廊数量,休息廊架的设计应与郊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视游客使用情况和场地需求情况布置,主要布置在游人量较大场地附近。(3)增加遮荫,为园路和场地提供舒适的林荫环境。补植便于管理,景观效果持久的植物,选取能突出地域特色的乡土树种,如香樟、菩提、重阳木、高山榕、小叶榄仁、广玉兰、杜英、蒲桃等。灌木可增加八角金盘、金脉爵床、三角梅、洒金珊瑚、春羽等。(4)综合目前公园的使用情况对驿站使用情况进行提升,如增加餐饮点,服务游客,并与周围景观有机融合,提高驿站的使用效率。(5)在公园绿道两旁应充分利用水系边缘和乡土树种来营造有利于使用者健康的环境。(6)增加公园教育活动计划,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公园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7 结语

通过对漳州郊野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对郊野公园的成效及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发现漳州郊野公园硬件建设上存在园路养护管理、非机动车管理不到位,座椅、无障碍设施及驿站等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漳州郊野公园整体使用情况较频繁,使用群体多为中年群体,虽然公园可达性有所欠缺,但以其独特的都市郊野风光吸引了较多使用者。在对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植物与环境舒适度、适地适树、公共设施及治安管理的评价上大部分使用者对空气质量及气温舒适度较为满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提高漳州郊野公园的吸引力,具体对策包括加强草缘、花缘及遮荫植物的配置;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在绿道沿线适当增加无障碍服务设施及亭廊的设置;对驿站使用情况进行提升,如增加餐饮点,提高驿站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郊野绿道漳州
买鱼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福建漳州面煎粿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