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
2020-05-23张英
张英
摘 要: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有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要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做好教学设计。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进入初三之后才开始接触化学,而且化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来做好教学设计,遵循化学学科的学科特征来做出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在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体系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设计等方面都要为教学提供启示和示范,与此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和教学主动性留了较大的空间[1]。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要对每部分内容准确定位,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准确把握各个知识部分的差异化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设计要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且在课堂设计的环节中一定要将教材中不同板块和栏目的功能发挥出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栏目設置包括探究、实验、讨论、资料卡片、练习与运用、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和单元小结等,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突出教材中每个栏目的功能,对应的栏目要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实验,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深入把握知识内涵,并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
二、以学情为基点,搭建知识与能力衔接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也应该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的学情决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来创建有效的支持条件,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好知识与能力衔接的桥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还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承上启下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常见的酸和碱以及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相关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引出新的学习课题时,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分析,助力学生理解知识。
三、以实验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这样才能对知识产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识的内涵,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栏目,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实验为主线来引导学生探究,寻找学习知识的突破口。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凸显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例如,在学习“氧气”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实验以及实验分析来引导学生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展示氧气与硫、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通过实验揭秘来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
四、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相关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转换学生思考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通过问题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
五、结语
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不能直接照搬他人的教学设计,而是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情来进行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以课标为导向来构建知识体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激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问题为杠杆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巨献.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析[J].速读(上旬),2019(8):88.
[2]庞建新.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5):281.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