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一潭死水

2020-05-23陆海琴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9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英语课堂

陆海琴

摘 要: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沉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分析总结学生沉默现象的成因,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找到对策,让英语课堂不再沉默。

关键词: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成因;解决对策

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也许很多老师会发现一个普遍現象:初中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高高地举起手,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互动相当默契,如果不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还非常不高兴。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八年级,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到了九年级,举手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以保持沉默为主调,有些甚至头也不抬,生怕被老师看到后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气氛显然是十分沉重的,缺少英语课堂本应有的生机。那为什么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举手发言呢?

笔者以Go for it 九年级教材Unit 2 3a 为例,这篇课文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介绍,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内容,因此,文章的背景故事学生应相当熟悉。在导入话题前,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话题说出脑海中浮现的单词或词汇。与此同时,笔者在投影仪上也呈现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把基本的词语说出来。

T: Now,boys and girls,today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that is Mid-Autumn Festival. Could you please think it over and speak out words related with Mid-Autumn Festival?(面带微笑,充满期待地等待学生主动举手发言)

学生非常熟悉这个话题,所以这项任务对学生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看到学生没有动静,老师加问:

T: Any volunteers? Please hands up!(期待有学生能主动举手发言并带动大多数学生参与)

可是,此时的英语课堂一片寂静。大部分学生低着头,有些学生装腔作势地在课文中寻找有关单词;有些学生面无表情地盯着投影,与老师的眼光对视时,迫不及待地逃避开;还有些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似乎在用表情告诉老师:这个真的有点难,我不会或者我暂时还没有答案……

这样的英语课堂现象,在农村初中应该经常可以看到,特别是初中高年级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似乎也用了很多方法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如语言提示、语言激励、思想感情教育,有时甚至动怒……但是效果似乎不明显。英语课堂上时常出现的这种波澜不惊的场面,我想深有感受的老师真的只能摇头叹息了。

那么,为什么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尽显沉默?笔者通过提问英语教研专家、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开展自我反思、课后找学生谈话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究。

一、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心理问题,学生惧说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具有一个明显的心理表征,即心理闭锁性:他们喜欢将自己封闭起来,内心也会变得敏感,尤其害怕在别人面前丢面子。笔者曾对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66.7%的学生表示害怕被老师提问,有26.3%的学生不喜欢和人交流、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害怕自己的回答老师不满意,得不到老师的认同,害怕自己的表现有可能遭到否定。久而久之,他们就很容易形成回答问题习得性无力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时候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2.水平不均,学生拒说

英语课堂上,老师喜欢那些大胆举手、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很多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他们有的没有发言的愿望,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不关心;有的没有发言的内容,没有答案,心里没谱,当然也不举手发言;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感觉低人一等,不在其中,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发言的信心与勇气;中等水平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答案肯定不如优等生,与其出丑没面子不如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3.缺乏主动,学生懒说

在英语课堂上,有些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等这些习惯,他们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学习就是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他们的任务是听课。于是那些同学在课堂上稳如泰山,似乎胸有成竹,乐于学习,却不积极举手发言。更有些老师见自己提问后,没有学生举手发言,觉得自己设计的问题可能太难了,没有想办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而是急于把问题的答案讲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得说的习惯,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这样就逐渐养成了课堂沉默不发言的习惯。

(二)教师因素

1.应试教育制度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课上忙着做笔记,课下忙着对笔记、补笔记,考前背笔记,但是在考试时又完全忘记。这种应试教育体系导致老师很少有机会向学生提问。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只顾讲知识点,学生忙于记知识点。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越来越少,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2. 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通过细致、系统、详尽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教学知识,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一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拼命努力地听老师整堂课讲解,课堂上少有互动与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丰富的想象力与灵活的个性得不到展现,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学生陷入课堂沉默。

3.缺少激励性的评价

在英语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有些老师因为学生的答案不够正确或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答案,直接无视学生的表现,或者当堂批评学生错误的答案并认定其不动脑筋,不认真思考,然后着急地把发言权转交给其他学生。可想而知,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期待的鼓励、认可与表扬,慢慢地就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试想:让他再积极举手发言,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的现状?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打破课堂沉默的僵局,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关键还在于教师使用智慧的措施。

二、解决对策

(一)联系日常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在现代国际化社会,英语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提问,创造各种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笔者以教学Go for it 九年级教材Unit 6第一课时为例。Section A 围绕单元话题“发明”,引出被动语态的使用。课文中介绍了电视、电话、汽车、电脑等发明,包括它们被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及其作用。在讲述此内容时,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发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的发明历史有所了解,对这些也非常感兴趣,很积极地举手分享他们身边的发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二)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随着英语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重要作用已转变成培养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一堂优秀的英语课,教师的每一问都应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性、灵活性和启发性。

同样以Go for it 九年级教材Unit 6第一课时为例。在热身活动环节,教师利用PPT课件展示主题图中的电脑、电视机、电话和小轿车,通过以下问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思维与互动: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Do you know which one of them was invented first?

3.Can you guess which one of them was invented last?

4.Was the TV/telephone/computer invented before the car or after the car?

学生在本环节不需要说出物品的具体发明年代,所以以上问题都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力。这些问题的设计同时也为1b听力做了内容和语言结构上的准备与铺垫。同时利用图片进行问答,提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主动举手的频率,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单词和句子结构,从而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三)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主角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决不能再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得更深了、掌握得更全了、提高得更快了。这样的英语课堂完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享受学习快乐的地方。

如在学习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教材Unit 6这一单元时,讲的都是一些神话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学生小时候都听过这些故事,自然对这些内容都非常熟悉。教师不需要多讲,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就足够了。在上第一课时,分别讲到的是Journey to the West,Yu Gong Moves a Mountain,Hou Yi Shoots the Suns,Nv Wa Repairs the Sky这四个故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感兴趣。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滔滔不绝地试图用英语表达故事内容与情节,课堂上一片热闹。这时教师要完全支持学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挥,体现课堂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享受积极学习的乐趣。

(四)赏识每位学生,乐于鼓励倾听

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被认可、赏识的需要。赏识教育正是肯定一个人的最好体现。适时给予表扬、肯定,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多使用“Good! Well done! You did a good job! You are so clever!”等来肯定并鼓励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赞扬与赏识。哪怕学生有点回答不顺畅,也要耐心地倾听,理解他想表达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回答非常感兴趣。哪怕回答不佳,也不急于否定。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之成因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英语新课程标准下,新時代的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针对现状找到问题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人文素养,打破学生的集体消极沉默,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英语课堂不再沉闷、乏味、枯燥,而是像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一样,热情洋溢,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裴静娟.浅析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校园英语(下旬),2015(10).

[2]杨治安.农村课堂沉默现象之成因及对策[J].语文天地,2017(23).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上讨论与争辩之探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反思与审视:高中英语课堂的“热闹”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