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2020-05-23彭宏
彭宏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都应该相应地有所变革。目前,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教学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是语文科目的教学重点研究和创新的方向。为了让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本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本文在这里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詞】高中语文 地方传统文化 途径
引言:
我们在课堂上渗透进本乡本土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民风民俗、名人风物以及新时代发展的新成就等,是想由乡土之爱推及对祖国之爱,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情;促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牢固树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怀,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途径,充分地认识其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教育探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有引入地方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时,确实有部分的语文教师能自发地认为地方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相关。在讲课时可以做到适度地引申,尤其是在古文诗词类的讲解时,经常会介绍古人所处的背景和当时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代入本地方的传统文化,让高中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讲课时课本外地方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较少
虽然能够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的引入,但是往往局限于与课本相关的内容的简单讲解,很少进行深入的大篇幅的传统文化专题讲解,也很少举办有关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对于课本外的内容则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局面,教师想不起来去挖掘和传授,学生也没有兴趣去追问。长此以往,将使得高中生对于地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浅层次、片面的认识,无法得到完整的全面的地方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
(三)偏重于考试内容的讲解
高中学段的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紧、课业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这对教师的讲课内容的选取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由于高中生的主要压力是升学,教师就主要呈现考试相关的内容,训练其考试相关的能力,对于应试以外的本地传统文化采取有时间则讲、无时间则毫不犹豫地删减的态度,并且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储备
高中生虽然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属于比较有文化的群体,但是学无止境,学习也不只是课本和应试,多了解一些传统的地方文化内容,对于他们的成长很有必要。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多,其文化素养就越高,能够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况且地方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它可以让学生与人交谈时多一些话题,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与高中提高分数的普遍要求不违背,而且深厚的知识储备会成为人的一种精神底蕴。
(二)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培养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对高中生是一项重要的培养内容,我们只有了解认识了我们自己本地的传统文化,才能认可它、欣赏它、带动其他地区的人来了解它,唯有如此,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学成回归,致力于建设家乡,进而上升到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才会增强民族自豪感;才会激励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尽各种力量来发展和完善自己本地的文化,自觉承受本地文化传承的重担。
2、培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来源于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文化中断过的国家。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一段落后的时期,但是胜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得以顺利度过瓶颈期。让高中生充分体会地方传统文化的氛围,进而意识到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被资本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文化糟粕所影响,坚定地为国家民族事业而努力奋斗。
(三)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的文化越强,其民族凝聚力往往就越强,而民族凝聚力这样的软实力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国家民族事业的建设者,在高中阶段对其进行传统的地方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和学习其中的爱国精神、孝道精神、顽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时刻,让青年人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三、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留出特定课时,专门进行教育
要想进行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为其预留一部分专门的课时,否则学习的效果很难保证。比如每周一节的地方传统文化语文课,教师为大家分享有趣的经典的地方文化内容,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营造传统民族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对于下次课程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老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和讲解。
(二)进行地方传统文化知识竞答大赛
为了检验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激起他们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可以在学习应试内容感到枯燥的时候进行几轮知识竞答。这样现场的竞争答题,很容易促使学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施以适当的奖励机制,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不知不觉间被传统的地方传统文化所感染,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
(三)在平常讲课时尽量代入地方传统文化内容
要想对学生的地方传统民族文化水平进行质的提升,那就必须要在平时进行量的积累,所以仅靠专题和竞赛不足以满足需要,必须要在讲课做题时也尽量地延伸。比如在讲解古文时更多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价值取向、时代特点,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如此积少成多,学生就会对我们的地方传统文化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总结
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事关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中作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课上多进行一些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高中语文课上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教育研究者们贡献一点自己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马义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1):43-44.
[2]蔡丽娟.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普童话,2020(19):14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基础教育一般课题2018年立项《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编号XJKX18B07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