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分析

2020-05-23博士生花均南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跨境农产品

陈 婷 博士生 花均南 副教授

(1、南宁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 530299;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引言

智利的车厘子、秘鲁的蓝莓、澳洲的脐橙、越南的火龙果、新西兰的猕猴桃、南非的葡萄柚、波斯顿大龙虾、加拿大的牡丹虾、挪威的北极鳕鱼......这些农产品价格低廉又新鲜,如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上了我国老百姓的餐桌。中国不仅是农产品消费与进口大国,更是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农产品电商贸易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突破农产品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型亮点。本文基于跨境电商农产品物流特点,分析跨境农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从跨境电商角度阐述促进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着力从业务模式的多元化、流通体系的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与信息体系的多元化四方面研究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

跨境农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跨境电商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跨境农产品物流质量要求高。跨境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在全球各大洲及各地,每个国家及地区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规范都是不一样的;二是跨境农产品物流新鲜度要求高。无论农产品进口还是出口,保持农产品的新鲜性和及时性,才能确保跨境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及消费价值;三是跨境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周转周期长。跨境农产品物流需经过产品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商检、运输等复杂的物流环节,跨境物流周转周期较长;四是农产品物流损耗高。由于跨境农产品物流流通环节多,周转周期长,农产品损耗较大,大大提升了跨境电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

2018年,我国农产品总产值11.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0.4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201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168.10亿美元,同比增长7.70%,贸易逆差573.80亿元,同比增长14.00%,其中,农产品出口额797.10亿元,同比增长5.50%,进口1370.00亿元,同比增长8.90%。由此可见,跨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均充满活力,跨境农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下:

表1 2009-2018年跨境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表2 2009-2018年跨境农产品贸易逆差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表3 2014-2018年主要洲进出口占比情况

一是跨境农产品进出口绝对额呈现上升趋势,总体上,跨境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增长速度。根据表1所示,2009年至2018年期间,跨境农产品进口金额和出口金额都呈现增长趋势,且除了2013年至2016年,其余年份的进口额增长率均高于出口额增长率。尤其是近两年的跨境农产品进口额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额增长速度。

二是跨境农产品呈现贸易逆差形势,近十年的贸易逆差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趋势。根据表2所示,2009年至2013年的贸易逆差呈现逐年扩大趋势,2013年至2016年跨境农产品贸易逆差呈现逐年缩小趋势,2016年至2018年贸易逆差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三是跨境农产品出口地以亚洲为主,跨境农产品进口地以南美洲、亚洲、北美洲及欧洲为主。根据表3所示,近些年,跨境农产品出口洲中,亚洲的出口额最高,一直处于60%以上;跨境农产品进口洲中,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及欧洲进口额占比最高,一直处于80%以上。

四是跨境农产品出口中,水、海产品位居前列;跨境农产品进口中,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位居前列。根据《2018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2018年农产品出口额前两类分别是水、海产品和食用蔬菜,同期增长率最高的是谷类(40.90%);2018年农产品进口金额前两类分别是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和畜类产品,同期增长率最高的是肉类食品(532.20%)。

跨境电商促进农产品贸易的转型升级

2019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培育外贸新业态,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一步部署做好外贸工作,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确定优化外汇管理措施,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根据《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额为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0.9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66%(如图1)。

由于国家政策制度支持,跨境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跨境电商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更是为我国农产品跨境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一,跨境电商促使信息对称和信息透明化,不断弱化跨境农产品贸易壁垒。跨境农产品贸易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及时获得互联网信息,包括跨境市场政策制度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等,一定程度上保证跨境农产品贸易的信息对称,从而不断弱化跨境农产品贸易壁垒;其二,跨境电商可以创造更多的农产品跨境贸易机会。跨境电商为跨境农产品的买方及卖方、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桥梁,为跨境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与前景;其三,跨境电商可以不断简化农产品跨境物流环节及流程。跨境电商突破了传统贸易方式的信息滞后性,简化了农产品跨境物流环节及流程,对产品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商检、运输等跨境物流环节及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及监控。因此,跨境电商促进农产品贸易的转型升级,不仅推进农产品跨境贸易规模的扩大,更能推进农产品产业质量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

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

跨境电商的发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9年至2003年期间,跨境电子商务主要以线上信息交换、线下交易为主要特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主;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2012年,B2B、B2C、C2C等商业模式不断发展与成熟,逐渐形成交易、物流、支付等电子化,速卖通、兰亭集势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整合转型阶段:2013年至今,跨境电商商业模式由B2C、C2C向B2B、M2B、M2C等转变,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新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出现(常明,2019)。

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模式创新,需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F2B模式,加强技术移动化建设并实施移动端跨境电商模式,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并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建立海外仓并完善跨境物流体系发展(周叮波,2018);农产品跨境贸易模式转变,需加速物流现代化发展,有效增强消费者体验,优化农产品跨境采购模式,强化农产品跨境贸易质量体系认证(侯敬媛,2018)。本文研究的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主要从四方面展开:业务模式的多元化、流通体系的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与信息体系的多元化。

(一)业务模式的多元化

从业务模式多元化角度出发,跨境电商农产品业务模式主要有B2B、B2C等两种主流业务模式。

图1 2013-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图2 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四要素

图3 2013-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B2B和B2C规模结构

1.B2B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进行农产品信息、产品及服务的交易,以敦煌网、大龙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B2B业务模式主要是国内农产品生产厂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给海外经销商,海外经销商再通过超市、店铺、专营店、商场等经销渠道销售给零售消费者。B2B业务模式易于实现规模经济,有效地链接跨境农产品卖方及买方,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相互交换。目前而言,无论是跨境农产品领域还是其他贸易领域,B2B业务模式都扮演着主流地位。

2.B2C是指企业与个人之间直接进行农产品信息、产品及服务的交易,如eBay、亚马逊、全球速卖通等。B2C业务模式主要是国内农产品生产厂商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海外零售消费者。B2C业务模式直接连接境内农产品厂商与境外消费者,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和交易环节,进一步消除卖方与买方的信息不对称,为零售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格优势和产品选择空间。相对于B2B业务模式而言,B2C业务模式更具开放性及灵活性。

显而易见,在2013-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结构(如图3)中,B2B业务模式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B2B业务模式市场规模结构始终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B2C业务模式虽然没有B2B业务规模占比大,但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始终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比较两种业务模式,B2B业务模式虽然缺乏开放性及灵活性,但在跨境质量安全检疫信息、跨境法律法规信息、跨境仓储及物流服务等方面具备本土化优势;B2C业务模式显然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具备跨境质量安全检疫信息、跨境法律法规信息、跨境仓储及物流服务等能力,还需要能够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及趋势,以合理确定未来的市场需求量及销售价格。

(二)流通体系的多元化

1.多流通主体参与。发展壮大农产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农产品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市场等主体的自由贸易市场,以便农民、农民经济人、农产品商贩、农产品经济合作组织等多主体参加,从而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多元化。

2.条码技术和实时监控引入。农产品涉及范围广,每类农产品仓储和物流条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电子商务仓储和流通中,科学地分类管理农产品,最大可能地避免混运损失,降低物流成本。引入条码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对跨境电商农产品的产品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商检、运输等跨境物流环节及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及监控。

3.一站式物流体系。一站式物流体系满足不同跨境农产品的生产、存储、运送、销售到售后一系列活动的软硬件资源服务,解决跨境电商农产品物流中的问题,运用全球物流服务能力,为农产品提供区别于境内物流的清关、质检、清关配送和海外仓储等一体化服务,确保跨境农产品质量,避免物流损耗,减少跨境农产品物流损失。

4.水陆空多元化运输体系。根据进出口国家的距离、农产品种类及性质,选择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或者使用水、路、空相衔接的多元化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方式较为便利及灵活,水路运输方式承载量大且运输成本低,航空运输迅速且及时,铁路运输方式运输量大且运输成本较低。每种运输方式都具备不同的特性及优点,具体需结合进出口市场的距离及农产品特性。如图4“2018年各大洲农产品出口额占比”中,对于农产品出口市场为中亚或东欧地区,可相应选择铁路、航空或汽车等运输方式;如图5“2018年各大洲农产品进口额占比”,对于农产品进口额占比最大的南美洲,必须选择水路或者航空运输方式来链接。

图4 2018年各大洲农产品出口额占比

图5 2018年各大洲农产品进口额占比

5.海外仓增设。一方面,建立海外仓,可以实现海外本土化作业,规避政治风险及汇率风险的波动;另一方面,建立海外仓,可以提高海外仓运输、分拣、仓储、配送等海外物流作业能力,提升海外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海外物流作业时长,有利于打破海外物流仓库垄断的局面,从而达到降低海外物流成本和跨境贸易成本。

6.一站式温控物流体系。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质检等过程中,需要冷藏或冷冻或恒定温度。建立一站式温控物流体系,有机整合农产品生产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中心、运输工具、海关、质量检测等多个节点,实现生产、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质检等一站式温控,从而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中损耗及变质,有效地保障跨境农产品质量。

(三)支付体系的多元化

对于国内贸易而言,支付方式不外乎现金付款、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而跨境农产品支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考虑手续费、安全性和及时性等问题。目前跨境农产品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传统B2B方式下的电汇、适用小额支付的西联、手续费相对较低的MoneyGram、知名度较高的Paypal、无提现手续费的Cashpay、需客户激活认证的Monerbooker、小额且费用便宜的Payoneer、流行于B2C的信用卡收款、独立第三方支付的ClickandBuy等。

(四)信息体系的多元化

1.信用体系推进。原农业部于2014年1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系统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农产品行业的诚信责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2.跨境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联合全球各地政府、海关、海港、空港、跨境电商企业、跨境支付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跨境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包括不同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信息共享、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共享、跨境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跨境支付信息查询和整合等等,有效整合跨境电商农产品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农产品电商出口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突破跨境农产品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型亮点。由于国家政策制度支持,跨境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跨境电商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更是为我国农产品跨境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业务模式的多元化、流通体系的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多元化和信息体系的多元化,突破了传统贸易方式的信息滞后性,简化了农产品跨境物流环节及流程,弱化了跨境农产品交易的贸易壁垒,为跨境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猜你喜欢

多元化跨境农产品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跨境直投再“松绑”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