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预期下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实证研究
2020-05-23范贤广
范贤广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毕节 551700)
不确定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确定性无时无刻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行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不确定性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产生了严重影响,其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认清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城乡居民消费理念,并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降低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所带来的消费不确定性,对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经济学家针对不确定性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张爱辉(2017)分析了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其认为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农村居民的储蓄水平显著提升;谭洪业(2017)研究了消费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其发现消费不确定性使我国农村居民更加倾向于保守型消费,其降低了农村居民在娱乐、保健方面的消费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已有的文献结论,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8年城乡居民消费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不确定性条件下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社会尚处于转型期,社会制度的完善程度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发展趋势宏观调控等措施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故引导城乡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是我国现阶段增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居民消费理念,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收入分配格局、信贷体系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索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规律,这对我国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
为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探索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本文构建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 城镇居民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
表2 面板数据计量分析结果
同时,为了表述各经济变量截面单元的个体特性,本文构建了以下变截距模型:
基于以上两个古典模型,本文构建如下OLS模型对样本的总体效应进行推论:
对于公式(1)(2)(3)来说,字母α为截距系数,β为斜率系数,μ表示随机扰动项,T为时期总数。
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本文首先分析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并结合消费需求函数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主要选取人均实际消费支出(△lnSJ)、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lnZ)、实际利率(r)、家庭负担(JF)、服务三项支出费用增长率(FS)五个指标作为城镇居民消费面板分析变量进行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设定与计量分析
基于本文选取数据样本特性,本文选取一般线性合成数据模型为:
其中,△lnSJ=lnSJt-LnSJt-1。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如果利用方程表达,则上述计量结果可表示为:
基于以上模型拟合结果,R2为0.713645,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D.W.值为1.953172,du=1.78,说明模型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
(四)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eview6.0对我国2005-2018年间29个省市区城镇居民相关变量进行分析,以明确人均消费水平等变量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2005-2018年城镇居民面板数据分析结果
(五)实证检验分析
在2005-2018年,实际利率、家庭负担率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35892和0.295172,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压力整体较大,其财产储蓄能力较弱。同时,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在2005-2018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服务三项支出费用增长率(FS)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为0.310728,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企业在职员工、退休员工在医疗、生育等保险项目上的保障力度,进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表5 2005-2018年城镇居民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
表6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8 农村居民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
表9 2005-2018年农村居民面板数据分析结果
表10 2005-2018农村居民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
(六)模型的变量设定与数据采集
本文进一步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特点和市场环境,选取的指标变量主要包括人均实际消费支出(△lnSJ)、人均实际收入(△lnZ)、实际利率(r)、农产品价格指数(Agp)、服务三项支出费用增长率(FS),具体如表6所示。
本文通过eviews6.0软件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所得拟合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
通过拟合结果可以得出,R2为0.813826,表明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D.W.检验值为1.902945,高于du=1.78,说明残差不具有相关序列,且各变量的t值也较为显著,说明该模型对本文变量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本文通过eviews6.0对2005-2018年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相关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面板数据分析之后,利率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虽然在2005-2018年间的计量分析结果通过了t检验,但估计系数仍较小,仅为0.051928,这说明我国农村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利率的作用效果较小。而且,通过分析我国在2005-2018年间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计量模型中各主要变量的估算系数可以得知,人均实际收入(△lnZ)这一确定性预期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小。同时,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居民的预期支出、服务三项费用支出增长(FS)、实际利率(r)、农产品价格指数(JF)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却不断提升。其中,服务三项费用支出增长率的影响系数为0.354,体现出近些年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改善居住条件和教育支出增加等因素己经直接导致农村居民支出水平的不断上升。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在2005-2018年间,我国实际利率、家庭负担率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35892和0.295172,即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压力整体较大,财产储蓄能力弱。家庭的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城镇居民服务三项支出费用增长率(FS)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系数为0.310728。对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收入保障和退休人员的养老收入,鼓励居民增加对教育的支出;第二,在2005-2018年间,利率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系数为0.051928,即我国农村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利率的影响较小。人均实际收入(△lnZ)作为确定性预期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同时,农村居民的预期支出、服务三项费用支出增长(FS)、实际利率(r)和农产品价格指数(JF)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逐渐增大。
表7 农村居民面板数据分析结果
(二)建议
首先,要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我国不确定性因素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故需要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途径,适当提高居民的最低工资标准,优化居民收入结构,为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增加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对此政府要提高市场政策透明度,从而通过引导市场预期,减少居民未来消费不确定性。同时,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康、完善、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加强城乡居民消费风险的管理能力,进而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最后,要最大限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要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的方式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同时要鼓励城市与农村产业联合发展,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向城镇靠拢,进而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