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体育,为高三学生减压
2020-05-22王光伟
王光伟
摘 要:随着竞争方式和环节的不断渗透,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竞争环境也愈发激烈,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往往占据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如何有效的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构建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体育作为学生运动发展的基础学科,其运动性、趣味性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参与和喜爱,运用体育项目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三学生;心理减压
高三学生因面临高考的学业考核,常常受到社会各界、家庭、学校等方面的重点关注,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紧迫感。如果这种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宣泄,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建设的良性发展。而将体育运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教育之中,有助于环节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从当前心理压力大的问题、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减压的方法入手,對高三学生的减压进行有效分析。
一、当前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的问题
1、学习环境压迫
面对高考的大环境,学生因繁多的科目、紧张的学习时间等因素,在高三学习中难免产生紧迫感和压迫心理,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行为意识,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阻碍效果。同时,因学习基础的不足和理解能力的偏差,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不良情绪,从而产生抵触、厌学等心理问题。
2、家庭督导严格
部分家庭在高三时期的教育引导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手段,只是一味的督导和牵引孩子投入学习,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作用和认知状态,导致家庭之间的关系处于激化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环境培养。
3、缺少释放渠道
大多数的学生每天受制于学业练习、知识掌握等功课,缺少对心理压力的释放渠道和缓解手段,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明显,最终会阻碍学生的正确判断和发展效果。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和释放渠道,对高三学生的减压工作才能起到实效。
二、体育运动在学生减压中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作为学生强健体魄、运动发展的基础学科,其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基础性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参与。将体育运动作用于高三学生的减压之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目光,缓解学生的高压心理,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强体魄、锻炼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此外,运动项目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当前的学习活动中的紧张感和局促感,使学生保持全身投入的精神参与其中,这也给予学生有效的减压效果。
三、运用体育运动为学生减压的方法
1、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和基础能力,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如轻松的足球游戏、篮球运动等,引导学生的课堂关注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和游戏环节,如“摸四位”“击掌不报数”等,培养学生的快速反映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精彩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享受体育竞技所带来的美感和魅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爱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健康发展。
2、引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为高三学生减压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家长的育儿方式,并传授劳逸结合的思想展开减压活动,保持积极运动和日常锻炼,缓解学生在家的心理压力,避免学生“呆学”“死学”的不良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合理的体育锻炼中,增强学习的思维性和精神力。此外,体育教师还应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实时互动性,针对学生当前的学情表现,制定完善的日常作息和运动课程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减压提效的教育目的。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直接表现的一种互动状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保持学生主观意识的积极参与,还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发展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正确引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和互联,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内在想法可以得到有效的倾诉者,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内容,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进而对其进行疏导和排解,有助于改善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程度,这对高三学生的内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体育活动、家庭教育、师生关系的正确引导,不仅能有效环节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状态,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探究思维,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状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内在本质出发,不断优化教学细节、创新课堂形式,使学生的主观思维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山松,张昊.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J].文存阅刊,2018(1X):56-56.
[2] 刘易.关于运动减压作用机制的相关分析[J].体育时空,2017,(1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