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2020-05-22柴常运
费 敏,王 飞,柴常运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044000)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其临床症状以搏动性头痛为主,具有反复发作特点,遇声、光等物理因素刺激症状会复发加重,安静状态下可得到缓解,严重者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0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14例,女36例;年龄23~68岁,平均(36.2±4.3)岁;病程1~35年,平均(13.6±2.4)年;疼痛部位:额颞部27例,颠顶部11例,枕部7例,前额部5例。观察组男12例,女38例;年龄25~67岁,平均(32.8±3.4)岁;病程2~31年,平均(14.2±1.3)年;疼痛部位:枕部9例,额颞部25例,颠顶部10例,前额部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头痛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神经病学》中相关标准进行诊断[2]。发作至少5次及以上。符合下述两项或以上:未治疗者头痛持续发作4~72 h;头痛特点为一侧搏动性疼痛,或先一侧后扩展至双侧;发作时常伴先兆症状,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偏头痛诊断标准;病程超过1年;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由颅内器质性疾病导致偏头痛者;精神病或认知障碍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消化道溃疡者;血小板减少者;妊娠期女性;对尼莫地平及川芎茶调散中任一药物成分过敏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给予尼莫地平片(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378,20 mg/片)饭后口服,每次40 m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川芎15 g,防风15 g,荆芥10 g,羌活10 g,白芷15 g,延胡索15 g,绿茶8 g,甘草片6 g,薄荷6 g(后下),细辛3 g。根据患者不同兼证加减治疗,枕部疼痛显著者,加蔓荆子10 g;前额及眉棱骨疼痛者,加知母10 g;额颞部疼痛者,加柴胡10 g,黄芩片10 g;头顶疼痛明显者,加吴茱萸5 g;头痛部位固定且如针刺、舌质紫黯、脉弦涩者,加桃仁、红花各10 g;遇热加重者,去细辛,加白菊花15 g;头痛如裹者,加苍术、半夏各10 g;头胀痛者,加钩藤、天麻、珍珠母各15 g;遇寒甚者,加桂枝、麻黄各8 g。水煎服,早晚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②治疗半年后的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头痛症状消失,停药后半年内无复发;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除,偶有头痛;疼痛评分减少≥50%;有效:头痛症状基本控制,偶感头胀痛,疼痛评分减少20%~49%;无效:头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疼痛评分减少<20%。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7.18±1.42 2.31±0.83△▲对照组 50 7.03±1.50 3.45±0.92△
(2)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 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半年内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偏头痛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s)
表2 两组偏头痛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疼痛缓解时间(d) 半年内头痛发作次数(次)观察组 5 0 1.4 5±0.8 9▲ 1.4 0±0.9 1▲对照组 5 0 2.8 8±1.2 6 2.5 6±1.2 1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等范畴,多因感受风邪而诱发加重发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钙离子拮抗剂(CCB)、抗组胺药赛庚定等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易复发且伴有嗜睡、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大优势,本研究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取效甚捷。
川芎茶调散有辛散祛风、调和气血之效。方中川芎上达颠顶,且长于治疗少阳、厥阴经头痛,可祛风活血止痛;防风、羌活、荆芥疏风散寒止痛;白芷治阳明头痛;细辛散寒止痛,治少阴头痛;薄荷疏肝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性;茶叶制约风药过于温燥、升散、苦寒,以达清上降下之性。全方诸药相得益彰,共奏疏风活血、行气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茶调散中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异常收缩,对抗血小板积聚,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羌活可改善脑循环,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故能改善偏头痛症状;白芷、延胡索、防风、细辛均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4]。
尼莫地平属于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依赖钙离子进入细胞引起的跨膜电流去极化[5]。尼莫地平通过有效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动物实验表明,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的作用强于全身其他部位动脉,且具有极高嗜脂性特点,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控制血管痉挛引起的偏头痛症状[6]。但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虽能缓解头痛症状,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容易反复发作。本研究在口服尼莫地平基础上予以川芎茶调散加减调治,其总有效率大幅度提高。袁晴等[7]使用川芎茶调散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39例,治愈18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89.74%,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尼莫地平。
综上所述,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偏头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尼莫地平。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中药水煎服疗程时间长,治疗简便性较差,在今后的临床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全面观察该方法治疗偏头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