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0年工作要点
2020-05-22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了协会秘书处提交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0年工作要点》。会议认为,2020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以推进行业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体现了行业协会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会议决定批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0年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二、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工程品质提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行业价值。
工作思路
通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协助政府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引领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全力组织并帮助会员单位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重点开拓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区域总体设计、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工程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等业务,拓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城市更新市场,开发海外市场。
通过建立行业研讨、示范、分享、培训、协作平台和机制,特别是面向全球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并帮助会员单位深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引导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营造创新发展的氛围,提升会员单位营业规模和生产效率,提高行业企业集中度,提升协会会员整体竞争能力。
通过紧抓会员诚信自律,规范会员行为,建立会员单位共同遵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规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会员单位及其执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提升中设协会员的市场美誉度。
通过加强中设协自身建设,切实提升中设协服务能力,做实事,求实效,逐步把中设协建设成为行业改革发展的智库和广大会员的美好家园,助力中国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高效率迈向世界一流。
工程设计承载着工程项目的集成创新,其核心内容是设计方案优化,这使得工程设计成了工程的先导和灵魂,也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以及经营管理创新的广阔空间,因此,创新是勘察设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2020年开始,要在全行业企业大力推进设计方案优化和核心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提高工程服务的能力和价值,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为此,将2020年确定为行业企业的创新年。
重点工作
(一)深化行业发展研究,反映会员诉求,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1.继续开展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发展战略和指标体系,提出“中国工程设计咨询”的品牌定义,在总结行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并提交《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召开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2.组织编制并发布《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研究提出行业业务模式及其市场规模量化预测指标体系,研究提出行业(细分)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与分支机构报告内容合理划分、形成整体。
3.启动编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相关业务质量(或价值)与管理标准,编制完成《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标准》,提出《工程EPC 总承包项目管理业务标准》编制方案并启动编制工作;协助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
4.启动行业企业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内部管理流程研究,召开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大会;选择与合适的国有勘察设计单位合作,研究和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5.研究提出勘察设计行业企业“走出去”国际化战略措施和行动指南;组织“一带一路”项目经营过程、市场开拓、项目管理、风险管控等专项交流活动以及海外地区联盟交流活动,发展海外业务咨询服务商;寻求与国际组织、项目所在国组织及咨询服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出解决海外业务标准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6.组织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保险模式研究,研究提出工程咨询、设计、EPC 总承包项目及其从业人员的保险内容架构;收集行业出险资料,统计分析数据,为保费精算提供依据;探讨建立中设协会员集体投保或互保的机制和方案。
7.加大与上下游行业、产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发挥会员单位工程设计集成的龙头作用,建设产业生态合作平台。尝试组建由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咨询、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设备和材料制造、建筑安装、运维等单位组成的工程建设全流程产业生态圈,提高工程服务水平;尝试组建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圈,提高产业协作质量。
8.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深度了解会员单位;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会员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方案;调研确定协会提供法律、政策援助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案,积累外部相关协作关系;当前要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企业造成的影响,预测市场的变化,研究当期对策措施,反映诉求,同时提出行业企业应对类似疫情的长远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向,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引领行业企业发展。
(二)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中设协会员诚信体系,规范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
1.继续开展行业技术服务成本信息统计与研究,动态发布成本信息调查分析报告。
2.密切关注主管部门政策导向,及时实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诚信评估管理办法》,并评测效果。
(三)提供服务,促进并协助会员单位提升能力,带动行业全面进步
1.筹备召开勘察设计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中设协首届科学技术奖评选成果,发布行业技术专家库管理办法和收录专家名单;启动行业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平台,举办首届行业科技成果展示和合作洽谈会,推广工程建设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发布行业未来重大科技研发课题,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创新,为提高工程设计集成水平打造基础;完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
2.强力推动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工程EPC 总承包企业)完善HSE 管理体系,一是要引起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二是要使得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并发挥实质作用,举办EPC 总承包企业HSE 管理经验交流会;研究工程EPC 总承包项目施工质量验收办法;启动研究提高工程前期咨询与工程设计质量标准;继续促进开展群众性QC 小组活动;继续推行质量体系分级认证标准和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评价准则;优化并修订完善《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办法》,组织完善优秀勘察设计项目评选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策划建立会员单位业务特长和业绩信息库。
3.全面总结“十三五”行业信息化工作成效,组织编制完成《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继续组织编制不同类型业务企业一体化信息系统配置及实施指南;继续开展BIM 应用大赛,开展成果发布与交流活动;继续组织调查行业信息化技术需求和优秀产品,特别要发展适合在流行病疫情条件下使用的线上工作产品,组织信息技术产品交流、攻关、推广活动,培育属地化咨询服务商,召开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继续组织研究工程数字化团体标准框架,视需求情况组织开展编制工作。
4.继续协助会员单位挖掘、培养、发展和推举人才,加大对中青年领军人才的发掘和宣传,促进行业和会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5.继续组织研究并建立中设协团体标准体系框架;高质量抓好在编团体标准的编制,重点推进标准项目报批稿的形成与审批发布,总结完善中设协团体标准管理制度,制定并发布团体标准管理配套制度;组织开展与“走出去”相关的中外标准对照研究,开展国际标准交流与咨询工作;积极争取工程领域国家强制标准和国际主流标准编制工作,增强中设协影响力。
6.组织开展勘察设计行业主要业务重要职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培训内容研究,选编培训教材,挖掘师资力量,重点做好全过程工程咨询和EPC 总承包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培训,帮助行业企业提升员工职业化水平;创新合作培训体制机制,继续探讨建立中设协总部与分支机构、同业协会合作开展培训活动的体制机制和规则;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继续研究互联网培训方案;研究启用相关分支机构,帮助行业企业提升职业化水平。
7.调研会员单位对资讯服务的需求,提出初步服务清单;系统构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的全媒体宣传平台和中设协资讯服务平台,完善网站和信息报道管理制度,建立会员资讯分享机制和实施方案;建立会员风采、项目业绩展示机制和实施方案;尝试开展对中设协及其会员单位的舆情监测;筹备召开中设协宣传工作会。
(四)强化中设协自身建设,提升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能力
1.建立和完善党建、纪检、监察、审计、廉洁等制度;设置专职岗位,选聘合适人员,做好日常工作;建立工会工作制度,发挥工会作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部署,发挥行业特点,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2.建立和完善保密、档案、实物资产、采购、投资、法务、会议等基本管理制度;深化财务预算管理,落实主体责任,谋划好预算,做到精打细算、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为会员服务,改进报销控制制度;结合协会脱钩工作,清理并规范管理协会对外股权投资;完善用人制度和考核激励政策。
3.深化会员、会费管理,千方百计做好会员服务工作,不断提升会员入会的价值获得感和满意度。实施《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会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并发布协会服务清单;探索建立会员诉求反映渠道和为会员服务效果的评测办法;建立会员数据库和在线联系信息系统;探索开展境外企业、个人的入会和协会会员互认工作。
4.研究制定中设协会员代表、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额分配、任职条件和产生办法,以便动态管理和换届选举;建立与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的密切联系渠道,以便开展课题研究和意见征集活动,充分挖掘行业智慧;完善理事会议事规则,根据需要成立专门委员会;完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策清单和决策程序,重要事项都要得到理事会批准和授权,探索建立网络化决策办法和系统,更好地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的决策和执行监督作用。
5.建成比较完整的中设协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适时推进外籍知名专家入库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对协会主要技术和业务决策事项,在决策前要提交专家委员会论证提出咨询意见。
6.规范分支机构管理,发挥分支机构作用。进一步优化工作定位和目标;制定实施命名办法;要求配备专职人员,至少配置专职秘书长或常务副秘书长;根据需要,增设分支机构和海外代表机构,实现各项工作全覆盖。
7.继续推进协会工作的信息化,实现与会员、同业协会的移动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文件和通知等线上传递,逐步实施网上调研、信息统计、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8.不断提高协会工作能力。优化秘书处岗位设计,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人员,做好岗位职业培训;推行目标管理,提高秘书处计划执行率;培养一批行业工作高级专家,为会员提供高水准、高价值的服务;制定政策鼓励会员单位选派业务人员到协会挂职工作;表彰中设协突出贡献人员,如优秀协会工作者、优秀会员、杰出贡献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