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郑麦136 播种量优化试验

2020-05-22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黄丽

河南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郑麦基本苗苗情

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黄丽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万庄村高新洋家庭农场。该农场属高标准良田建成区,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生产条件良好,面积13.33 hm2,土壤类型为砂浆黑土,土质肥沃。

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136,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2019 年通过国家审定。郑麦136 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0~233 d。

(二)试验处理与设计

本试验选用郑麦136 优质小麦品种参试。试验共设置4 个处理,每个处理用地面积0.07 hm2,长167 m,宽4 m,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顺序排列。小区四周均留走道1 m,试验田设保护行16 行。处理1:播种量10 kg/667 m2;处理2:播种量12.5 kg/667 m2;处理3:播种量15 kg/667 m2;处理4:播种量17.5 kg/667 m2。

(三)试验田管理与气象条件

1.试验田播种与管理。2018 年9 月15 日秸秆还田,10 月6 日旋耕整地、耙实、播种。旋耕整地时每667 m2施45%三元素复合肥30 kg、有机肥40 kg 作底肥,每667 m2追施10 kg 尿素作追肥。2018 年10 月18 日播种,24 日灌溉一遍,31 日出苗。2019 年2 月23 日用“阔极加麦爽”化学除草一遍。2019 年4 月21 日、27 日分别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两遍。试验于2019 年6 月3 日分区收割,实测产量。

2.生育期气象条件。2018—2019 年南阳市小麦播种期天气干旱,播种后人工造墒,确保适期出苗、一播全苗。苗期至抽穗阶段,温度、光照、墒情适宜,利于小麦生长。小麦后期干旱,造成小麦株高偏低5~7 cm,提前成熟4~6 d,小麦病虫害较轻。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麦不同播种量对苗情的影响

由表1 可知,在越冬期,基本苗、亩群体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4 基本苗为31.5 万/667 m2、亩群体75.92 万,为最多;处理1 基本苗为18 万/667 m2、亩群体53.1 万,为最少。单株分蘖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4 单株分蘖为1.41 个,为最少;处理1 单株分蘖为1.95 个,为最多。在越冬期,播种量变化对单株大分蘖、次生根和叶龄不存在影响。

表1 小麦不同播种量对苗情的影响

在拔节期,亩群体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4 亩群体191.84 万,为最多;处理1 亩群体115.74万,为最少。单株分蘖、单株大分蘖和次生根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4 单株分蘖为4.09 个,为最少,处理1 单株分蘖为5.43 个,为最多;处理4 单株大分蘖为2.8 个,为最少,处理1 单株大分蘖为3.2 个,为最多;处理4 次生根为14.6 个,为最少,处理1 次生根15.3 个,为最多。

由此可见,由于播种量不同,导致基本苗数量不同,使得小麦植株间生长对光热水肥气的吸收产生竞争,从而影响了苗情发育。播种量增大会使小麦植株苗情变弱。

(二)小麦不同播种量产量结果

由表2 可知,2018—2019 年郑麦136 播种量试验田管理水平较高,每667 m2产量在650 kg 以上,处理2 产量最高,处理4 产量最低,产量由高到底的顺 序 为:12.5 kg/667 m2、15 kg/667 m2、10 kg/667 m2、17.5 kg/667 m2(见表2)。

四、结论

从本试验可以看出,郑麦136 在南阳市播种,播种量12.5 kg/667 m2能够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测产量最高,为实现节本增效、优质高效奠定基础,为最佳播种量。使用其他播种量苗情差、效益低。生产实际中应指导农民舍弃惯用的大播种量的思想,科学播种,以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表2 产量结果

猜你喜欢

郑麦基本苗苗情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