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士陈薇:29年与“毒”共舞

2020-05-21刘晓立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陈薇张定宇博拉

刘晓立

与疫情赛跑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特点:快。走路快、语速快、工作节奏快。这是多年与疫情抢时间、争速度养成的习惯。

2020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两天后,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又过了两天,军事医学研究院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监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一个半月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批启动临床实验……

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诊断速度,陈薇团队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给全国人民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并不是陈薇第一次面对如此重大的疫情。

2003年早春,“非典”疫情爆发。陈薇所在的研究所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后,为了采集病毒样本进行攻关,陈薇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和团队人员一起南下广州。随后,她为了验证治疗丙型肝炎的干扰素是否对预防“非典”有效,第一个钻进了负压实验室。一般情况下,人在负压实验室里一次最长工作5个小时,但是陈薇在负压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为了能在实验室里待的时间长一些,陈薇进实验室前不吃饭、不喝水,甚至用上了成人尿不湿。由于每天与高浓度“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和团队人员被隔离起来。当时只有4岁多的儿子100多天没有见到妈妈,看到电视里播放陈薇的采访,立马扑上去隔着屏幕亲吻。他亲吻的是妈妈,也是英雄。

最终,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让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的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的近1.4万名医护人员,在使用后无一例感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曾评价其研究团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传播到欧洲和美洲,致死率高达50%—90%。

陈薇再次出手,带领团队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并取得境外临床试验准入证,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成为当之无愧的“埃博拉终结者”。

究竟是什么促使陈薇不断与疫情赛跑?

埃博拉疫苗在塞拉利昂进行第二期临床试验时,陈薇曾冒着危险访问过当地的一家孤儿院。“当时有48个孩子的家人全部都被埃博拉夺去了生命,这也促使我们去做,让我们的科研不仅用在中国人身上,也让国际社会受益。”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陈薇最终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临床试验的成功,为疫区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疫区的人民,就是陈薇不断钻研的动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陈薇抵达武汉的第五天,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院长张定宇。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他依然奋战在一线。陈薇深受感动,向张定宇表达了敬意。张定宇看着一身军装风尘仆仆的陈薇,同样郑重地回答:“彼此彼此。”

“最不适合做科研的人”

陈薇生于浙江兰溪,年轻时的她生性浪漫,喜爱文艺,一头披肩长发,眉目清秀,丝毫没有半分科研工作者的样子。

1984年,18岁的陈薇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然而当时她的梦想并不是当科学家,而是成为一名作家。毕业后,陈薇被保送进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读硕士,又把爱折腾的心带到了清华。她喜欢文字工作,做了两年《清华研究生通讯》的副主编。她喜欢跳舞,几乎每周末都光顾学生食堂舞会,而且还自己筹办舞会,甚至因为清华女生太少,特地跑到外校去邀请女生参加。她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清华学生服务社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里,就有她的身影。很多人都说,陈薇是“最不适合做科研的人”。

由于专业热门且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前夕,很多企业向陈薇抛出了橄榄枝。有的企业负责人,甚至为了抢夺人才,亲自守在陈薇的宿舍门口。还没毕业,陈薇就被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抢先签约,等待她的是高薪摩登的白领生活。

可是,1990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一个特殊单位的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当时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这里。这里的工作看似与普通人的生活相距很远,但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在保护着国人的生命安全,担负着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25岁的陈薇热血沸腾,“心中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贡献才智的强烈愿望”,她决定放弃高薪的工作,参军入伍!

令她意外的是,她的想法招来了一片反对声。父母不同意,好友不理解,可是陳薇觉得“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得到的支持越大,发展的空间越大,个人才华就能充分得以展示,个人价值才能被高倍放大”。不论别人怎么劝说,陈薇都没有动摇。4个月后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她乘坐军车,从清华园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始了军旅生涯。

刚刚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部队的生活单调清苦,许多与陈薇同期特招入伍的同学陆续离开了部队,只有陈薇坚持了下来。两年后,陈薇到庐山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与当初替她到深圳生物公司就职的师弟何询不期而遇。得知双方的收入差距不止百倍,陈薇心中没有一丝波澜。这一切缘于她对生物防御研究的兴趣和热爱,源于对一身军装的自豪和责任。

猜你喜欢

陈薇张定宇博拉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为家人学医
程琳:我崇拜张定宇,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18岁一见钟情 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张定宇夫人程琳:下辈子我还嫁给他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