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斗陋习
2020-05-21周稀银
周稀银
一个新冠病毒,打得人类措手不及。疫情又是双刃剑,亦荡涤着人类的陈规陋习。
大家庭、大团圆、大聚餐……国人喜欢人多,乐于聚集,甚至崇尚餐桌上的亲密无间。不分餐,不用公筷,用自己的筷子给他人夹菜,甚至一些老人至今还习惯给小孩口对口喂食。或许,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陋习将永存人间。但病毒来袭,强逼人们一夜改变。回头看看,不是病毒打败了陋习,而是陋习成就了病毒的肆无忌惮。
上班须到办公室,开会则要大老远地前往会场,至于学生上课唯有课堂。仅一个多月的战“疫”,这些必须、刚需却在行为方式上被彻底颠覆。远程办公,防疫、工作都不误,单位大大节省了办公费;视频会议,不仅节约了参会者来往的时间和费用,同样也节省了组织者的经费与精力,更重要的是,參会对象可无限扩大,与会人数不受会场约束,开会的目的达到了,开会的时空无限,关键是效率高了。学生们在家上网课,老师们成了主播和网红。开学尚需时日,但学生们的学习也没怎么被耽误。而一堂堂尊重生命和保护自然的教育,不再让课堂只授课本死知识,“闷”在家里的大人同样与孩子一起感悟生命的意义。
自从疫情出现,戴口罩和勤洗手成为防控的刚需和必备。那些即使身处疫区却全家安然无恙者,无不是信奉并严格执行这两个“护佑神器”者。或许我们幼时便被告知饭前便后要洗手,但许多人终老一生也未学会怎样洗手,若非疫情严峻病毒无情,不会洗手者将遗传下一代。而戴口罩曾是“讲究精”的代名词,在有些场合不受待见。而就在疫情刚发生时,曾有某些机构一开始甚至不许空姐、公职人员戴口罩,说是他们戴了会扰乱社会稳定、带来公众恐慌,结果害人害己。
哪样稀有吃哪样,只要是野味绝不放过。野生动物被人类吃了个遍,或许死去的这些野生动物不会说话,但他们留下的病毒却不好说话。大多传染病就来自野生动物的医学断言,警告人类再勿以牺牲野生动物生存为快感了。可即便这样的严峻疫情,亦无法阻止某些人的作死节奏,仍有人“视死如归”,偷偷贩运、加工及食用。国家及地方都在出台相应的禁令,法规的威慑力能否阻挡住这些人的作死脚步,想必还要看法规执行力是否到位及到位到何种程度。
好了伤疤忘了痛,SARS的阴霾尚未散尽,新冠病毒又弥散。如果说SARS没让我们汲取足够教训、构筑起防御的铜墙铁壁的话,那新冠病毒之战尚未结束,一些人“作死”的节奏便起:有些人员又开始聚集了,又不戴口罩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了,居家隔离者不顾危险上街漫步了,野生动物交易还有人在偷偷进行。不错,复工复产不能再延误,但疫情防控也是同步的啊。我们绝不能让前线白衣战士的舍命抵御付诸东流,更不可让防控大局功亏一篑。
与其说我们是在与病毒战斗,不如说我们是在与陈规陋习拼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有我们自身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即便病毒长期存在人间,或不断变异暗藏,但我们管住了自己的口、手与心,那再顽固的病毒也会在人类面前败下阵来,乖乖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