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式棒垒球学习兴趣的四阶段

2020-05-21查爱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期

查爱军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如果是有兴趣的去做,那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从上学期开始教授七年级新兴体育项目——软式棒垒球,通过教学更发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兴趣要靠培养,科学的总结学习软式棒垒球兴趣的规律,并利用好规律来开展软式棒垒球的教学。

【关键词】兴趣自发阶段 兴趣衰减阶段 兴趣重燃阶段 兴趣固化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们认为,不断扶植相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

经过将近两学期的教学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成阶段性规律。

一、兴趣自发阶段

1.软式棒垒球英文名称为“Tee-ball”,原来是为推广棒垒球而设计,与棒垒球的性质相似,它的竞争性和趣味性都可以和正规棒垒球相媲美,它的特点是比赛规则简化、场地条件要求低、可参与人数多,而且球是软的,击球棒也是软的,极具安全性,非常适合在校园内开展,从中可以体会棒垒球项目的乐趣。

2.有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一阶段和最初水平,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为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当我们上体育课将软式棒垒球的器材拿到场地上去时,同学们都迫不及的围了过来,都感觉的非常有趣。该项目产生的目的:为推广棒垒球与棒垒球的性质相似,将它的比赛规则简化、场地条件要求低、可参与人数多增加安全性,从而人们可以体会棒垒球项目的乐趣。这个阶段为软式棒垒球兴趣的自发阶段。

二、兴趣衰减阶段

有趣是兴趣的第一阶段,低级水平,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属于一种直接兴趣和短暂兴趣。随着学习软式棒垒球内容的深入,规则难度的加大,同学们以开始的玩变成要思考、要组队、要排兵布阵,开始动脑筋了。两种情况导致兴趣衰減。一是,水平较高的同学理解了规则并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规则,这类同学不仅理论水平高,而且运动能力也非常强。这类同学往往看不起水平低的同学,不愿与之组队,但是软式棒垒球一个队需要十五个人,一个班六十来人,水平参差不齐,真正高水平的同学也就二十来人,随意导致组队难。二是,感觉难度大了,对规则的不好理解,如:搞不懂自由进垒、被迫进垒、击球员击出球被接杀跑垒员是不是退原垒等等。水平不高的同学想打,可是打的又不好,往往上场九个队员,一分都拿不到,引起同学们哄笑,导致这类同学想打却不好意思组队去打。

三、兴趣重燃阶段

1.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兴趣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这三者也是三个不同的境界。有趣,是兴趣的第一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初级境界,它往往只是产生于外界的新奇、新异的事物与现象的吸引,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不过,有趣是一种苗头,一束火花,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种苗头和火花,便可向乐趣及至志趣发展。

2.在学校层面,必须要引起领导们的足够重视。我在汇报时重点强调软式棒垒球是新兴的体育项目,目前正在推广阶段,大家都是零基础。领导们一重视,那就是学校层面的重视了,场地器材及时的得到了更新,学生们都喜欢玩新的。每周的课外活动,也专门的安排了软式棒垒球比赛活动,学校也积极支持成立软式棒垒球兴趣小组和软式棒垒球社团。

3.在班级层面,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至转化为学习的乐趣,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将班级学生合理分组,即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组,水平高的同学和水平的同学合理搭配。如,庐江四中七(4)班共有65人,合理编成七组,每组9人,体育委员和班长指挥和随时替补。其次制定比赛规则,一队进攻二队防守,一队进攻结束,三队进攻二队继续防守,三队结束四队继续进攻二队继续防守,二队直至防守完六个队的所有进攻。然后三队防守完所有队的进攻,也就是每个队防守所有其他队的进攻后在轮换。体育委员统计各队得分,并指导各队赛后总结。

四、兴趣固化阶段

1.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个体力求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人对事物的真正关心,而不是表面的关心。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动力。它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2.经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将全班分成九大组,每组都会碰到,进行评分比较,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此阶段为软式棒垒球的最高阶段,即兴趣的固化阶段,自此阶段大多数同学们都能形成志趣,同学并且更喜欢深入的去学习与钻研,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的进行深入巩固理论与技巧。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培养是要渐进地、逐步的推进,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并运用好规律为我们所用。实践证明,软式棒垒球兴趣小组和社团在我校参加人数最多。

【参考文献】

[1]宋碧山,让软式垒球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国论文网.

[2]顾云波.软式棒垒球教学策略例谈,中国论文网.

[3]乔建梅.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论文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