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正确的抗疫经验
2020-05-21
进入5月,随着北京作为首善之区防疫形势的缓解,这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局性胜利。虽然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所言,未来风险和挑战还很多,还没有到彻底松懈的时候,但人们毕竟可以略松一口气,适当地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在痛定思痛之余,进一步做好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工作。
这次疫情带来的教训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也很多。有时候过于汲汲于具体的失误与漏洞并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对于下次可能出现的灾难的防范能力,或许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就像在此次疫情中根据此前SARS的教训建立起来的疫情直报系统出现失灵一样。
因此,在始终保持戒慎恐惧之心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同时,更好地总结此次抗击疫情中正确的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可能更有助于我们防范和应对未来可能以各种不同面目出现的风险与挑战。而在总结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避免的是对成功经验的误读,否则未来不仅不能蒙其利,反而会受其害。此次中国成功抗击疫情充分彰显了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汇集各方资源,令行禁止催生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禁足”,从而双管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局面取得了主动。
与此同时,人们不应忽略举国体制中社会的维度,而应充分体认来自社会组织、民间志愿者和企业发挥的巨大作用。来自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下而上的自发组织的能力,对举国体制雷厉风行的刚性动员能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弹性补充,而来自企业市场化平台和市场化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转能力,更是同时发挥了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作用,既保障了物畅其流,更保证了无微不至。事实证明,对于现代社会的风险应对而言,自上而下的全系统动员和自下而上的子系统创新应对,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王辰院士曾经指出,此次抗击疫情我们主要赢在社会组织能力上,比如全国范围的禁足。同时需要警惕一些人把社会组织能力片面理解为刚性控制能力。事实证明,那些防控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其所拥有的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组织能力。那些建立在市场化商业技术基础上的、由市场化企业提供的应用,比如健康码和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等,更符合社会运转规律,对社会造成的伤害较小,也更有利于疫情缓解后的复工复产和复市。而一些地方靠人海战术和前现代阻隔手段的各自为战,甚至搞“地方割据”,是既不利于隔断疫情,又对社会正常运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难以逆转的伤害。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不应被总结为舆论一律的“优势”。事实证明,发挥好媒体的监督作用,对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并加以纠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抗疫过程中,这种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舆论优势不仅不意味着舆论一律,更不意味着容不得批评。当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们对于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质疑不能过于敏感,而必须理性回应。在对不实之词乃至污蔑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的同时,不能任由民粹主义泛滥和民族主义情绪宣泄。我们身处一个互联互通的社会,在舆论场上不能搞内外有别,否则不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
人类克服此次疫情战胜新冠病毒,归根结底靠科技突破。在反击别有用心的污名化的同时,中国科学界应联手全球科学家深入做好病毒的溯源工作,尽快摸清病毒传播的路线图和规律,在疫苗研发中互通有无,为全球知识共同体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抗击疫情的成功,不能总结为产业链集中度的胜利。疫情之初我们从全世界购买了那么多医疗物资,后来又反哺那些后发的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充分说明全球化带来的互通有无的作用。
受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冲击,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乃至一定程度上的重构都会发生,对此我们一定要理性应对。全球社会不可能永远处于战时体制当中,此次疫情的暴发,固然对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给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助力。中國这么大,只要自己不把自己隔离起来,不自己选择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最后,在强调政府在疫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一定要充分信任市场经济的自我修复功能。深圳等地再现天价房热炒现象,再次彰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信贷资源投放渠道痼疾。因此,如何协调两只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市场的作用,依然需要继续深入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