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遇“元龙”,初心未变

2020-05-21任肖宇

音乐爱好者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乐乐谱手稿

任肖宇

顺着指示牌方向,穿过小弄堂,前行十几米,右拐进一居民小区,紧接着再右拐至底,就能找到藏在巷子深处的元龙书店后门。

堆满书的房间狭小逼仄,从天花板到墙角,芜杂充实,光照不进来,明晃晃的日光灯下一些忙碌的身影不断穿梭其中。

记得第一次去元龙书店是在2017年的一个周三中午,想要的书刚出版还未到货,因为要匆忙赶去上海音乐学院听课,又不愿白跑一趟,于是在临走前挑选了另外三本书——《生活在音乐中》《缺失的档案》和《论巴赫》。元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个狭小的书房,琳琅满目的专业书籍,还有我记忆犹新的书目。

2019年10月,元龙新址入驻武康大楼并沿街而开。这个消息我是从微信朋友圈获得的,圈内的音乐专家、发烧友和爱乐人们纷纷点赞元龙,扎堆转发这条备受关注的“重大新闻”。时隔两年,在这个冬天,我沿着武康路行走到了这家曾经邂逅的书店。过去小巷深处“懂的人自会来”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变的是,这里依旧气场满满,“腔调”十足。门口右侧的玻璃橱窗里亮着灯,斯卡拉蒂歌剧院穹顶引入眼帘。一张巴洛克古董桌上,大開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总谱手稿是每一位慕名而来的人的目光聚集点,它的辉煌神圣感也引来了过路行人的驻足“观赏”。

经询问得知,这份手稿是原稿的第一代复制品,按照贝多芬手稿的尺寸精心复制,尺寸、色彩和纸张质感与原始手稿完全吻合。用上海音乐学院孙国忠教授的话来说,这种通过影印复制的手稿文献虽然不是真正的音乐手稿(manuscript),但看上去依然有“学术美感”,有音乐史承载,从中可见作曲家乐谱书写的手迹特征、作曲习惯与写作心境。我也仔细观察了这份线谱手稿,“文风”豪放激昂,确实一丝不苟,如同“乐圣”的音乐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乐谱上偶尔有涂改的痕迹,删涂的背后,或许就是作曲家在创作时内心的矛盾和思索的变化吧,这些细微之处或许也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世界获得灵感的源泉。

除了有这份“镇店之宝”的复制原稿以外,书店内各类图书一应俱全,满足了众多“找书”人的需求。书店选书取向仍以音乐理论、高端音乐图书为主,还有不少面向孩童的普及性图书与乐谱,书架顶端的乐谱荟萃、音乐理论、美学等指示标记使得庞杂的图书分类有序。一些装帧精美的欧洲进口原版乐谱被摆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书架上,庄重夺目。店内很安静,我专注于选书看书,数小时而不知疲倦。

我选了一本《安东·布鲁克纳——生平和作品》,几天前在上海交响乐团聆听了布鲁克纳的《第一交响曲》,趁着音乐会的余热再补充一些知识。我在现场音乐会中感受到的徐缓神秘、经过精心编排且修长伸展的结构线条所产生深思熟虑且层层递进的展开效果,至今仍萦绕心底,细密的线条不断叠加,汇聚为大规模集中爆发的高潮,耐人寻味。布鲁克纳的音乐所承载的理想和敬畏,恰恰给当代人带来某种慰藉和希望,唤起人们心中对彼岸和理想的原始性的追求。我想,这恰恰增加了我们聆听的难度,因为在聆听的过程中亦不乏冥想与沉醉,难以捕捉的绝妙同时需要一种特定的心灵境地。有时候,走进,只需要一次遇见,但其中充满着情怀和羁绊,同时也焕发着一股厚积薄发的力量。日子不同,初心却未变。唯独精于音乐,是元龙书店的坚守。

整洁的小路上,在夹杂着潮湿水汽的空气里,人也显得格外清爽。雨中的上海有着浓厚的怀旧气氛,湿气把时间的焦距变得更模糊了,冬日里的上海在强风中也多了些自由的呼吸。书店永远是爱乐人的心灵居所,当海德格尔这句“人,应该诗意地栖息”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心灵愿景,元龙书店恰好为每一位爱乐人提供了这样一个栖息之所。她凭着浸润书界多年的眼力为爱乐人选书荐书,二十六年来不离不弃,是书友之幸;她凭着弱小力量,留一盏暖灯守候,代言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风貌,亦是城市之幸。当我们走进其中,就如同走进了音乐,囊括,契合,不必技艺精湛,精深学问,只要耳朵亲近,目光凝聚,心灵自会靠近一些。走走停停中,遇见中生出一些别样的乐趣,就像在元龙书店,寻找到我们的初心。

猜你喜欢

爱乐乐谱手稿
山之高
作家手稿
是你一直想着我
作家手稿
丢失的手稿
与昇和影音同行,服务上海爱乐者 专访乐颂坊卓亦丰
乐谱:放飞梦想
手稿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依托“爱乐”平台 提升专业素养——记浙江省奉化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爱乐”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