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券更加有力有温度
2020-05-21
党的生活·青海 2020年5期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7个省市宣布已发放电子消费券,目前总额已超过50亿元,且推出地区和金额还在快速增长。
仅以概念而论,人们对消费券并不陌生。逢节假日或者周年庆典之时,很多商家都会推出代金券,以回馈消费者的名义促销,想必大家早就见怪不怪。此次各地推出的消费券,不少都规定满多少减多少,俨然就是商场代金券的翻版。不同的是,代金券属于商家自主动作,具体的满减额度、怎么用,解释权归商家。而基于公共财政的消费券,即便很多商家响应号召配套了一些优惠,但就性质而言,还是有将公共财政收入“二次分配”的意思,因此怎么花、花得好尤为重要。
为什么消费券不是直接发钱?按照传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对民间需求和国民经济起到加倍的刺激作用,从而实现“乘数效应”。对低收入者来说,直接发放现金不可避免的是,有的人很可能把一部分现金存起来,从而变成了“储蓄”,无法转化为直接的需求。
既然一些地方政府打算在政策上主动作为,那么基于消费券支出的公共性和社会福利性质,就应该尽量避免搞成商业味道浓厚的促銷嘉年华。比如,就面向对象来说,尽管很多地方的“摇号”办法看似公平,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可能不善于使用手机的智能操作,甚至网络条件受限。再比如,就发放渠道而言,如专家所指出,独与某一平台合作,也免不了行政垄断的嫌疑。
不能忽视的是,尽管有媒体报道,消费券的“拉动效应惊人”,但必须充分考虑到疫情期间压抑消费的释放因素。同时,鉴于很多地方发放的消费券像极了商家的满减代金券,这样的消费拉动根本上还是基于个人支出的能力,也就更需要在稳就业、稳物价等方面多下功夫。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