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力工业志(1991—2002)(二)
2020-05-21
广西潮汐资源规划见表1。
另据初步测量,广西沿海的波能资源约52万千瓦,其中大陆沿岸波能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岛屿波能理论蕴藏量达29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波能约为5万千瓦,理论蕴藏量较小。
五、风能
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半年自9月起多偏北风,桂北偏北风达9个月;夏半年柳州及其以南自3月起多偏南风,柳州以北仅6—8月3个月多偏南风。风能主要特征是:冬半年风力大于夏半年,风向较稳定,风力较强,夏季风力较弱,春季3—5月风向多变,局部有短时大风。广西的风力资源丰富,有关部门正在以涠洲岛作为试点,逐步进行开发利用。
六、太阳能
广西太阳能总辐射量为377~467千焦/(平方厘米·年),辐射量的分布随纬度向北递增,南北相差63~84千焦/(平方厘米·年);辐射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的31%~36%,冬季只有15%~18%。日照量可利用天数占全年41%~55%。广西是利用太阳能的有利地区,但尚无开发利用规划。
第二章 水电建设
1991—2002年12年间,广西水电站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4年3月,电力工业部现代企业调查组到广西百龙滩水电站考察时指出:中国电力走股份制的路子是解决电力“瓶颈”的出路之一,是改革的大势所趋。1999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给广西水电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同时地方小水电继续实行“多家办电、集资办电”方针和“谁建、谁管、谁受益、归谁所有”“小水电的收入不纳入地方财政收入”的“以电养电”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西地方办电的积极性。
表1 广西潮汐资源规划
以岩滩、龙滩水电站为标志性水电建设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和启动,迈入了广西水电建设的新纪元。在电力工业部,广西区党委、政府等各级部门的重视、指导和协调下,广西电力工业局在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中,把握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在水电工程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施工安装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改革的探索与尝试,有效提高了施工安装队伍的素质、水平,同时也为广西在岩溶地区的水电建设尤其是河流的梯级开发总结积累了经验。随着水电的发展,广西水电建设、生产、管理和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并已具备百万千瓦等级水电站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科研和管理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装备有大型、先进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施工设备。
依据国家、广西区政府和国家电力公司对电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对恶滩、平班水电站等新建、扩建的水电建设项目在满足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前提下,优化环保设计,确保水电站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协调发展,并完成了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1991—2002年间,广西水电净增装机容量247.44万千瓦,建成和在建5万千瓦及以上等级水电站15座。到90年代后期,广西电力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结束了过去因电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用电的历史。
到2002年,广西已有500千瓦以上水电站249座,总装机容量436.33万千瓦,占全广西装机容量的58.03%。
在90年代,广西新建的水电工程设计水平、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和建设规模都是空前的,但由于物价、移民安置、环保等方面原因,工程造价有较大的上升,这也是时代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第一节 水电建设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年广西水电建设发展史,大体可分为3个时期,即20世纪50、60年代以建设西津水电站为重点的初创时期,60、70年代以开发龙江梯级电站为重点的历经艰难的中兴时期,70年代中期开始以大规模建设红水河梯级电站为标志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自“七五”计划的后期开始,红水河“水电富矿”得到重点开发,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为红水河开发建设的鼎盛时期。全广西各地中、小水电站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水电优势得到了初步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基于广西能源资源“缺煤少油、水电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开发水电大有作为。但是广西水力资源在时程上分布不均匀,造成年内丰、枯水期水力发电出力悬殊;分布不平衡,按流域分,主要集中在西江流域;在开发方式上,不宜建高坝大库的水电站,只宜建径流式中低水头的水电站。所以,广西已建的水电站无大型可调节水库,调节性能差,枯水期平均出力只是装机的1/5,造成枯水期缺电,而丰水期水电站出力受阻,且面对电网日益增大的峰谷差,水电被迫大量弃水参与调峰。根据上述情况,“九五”计划期间,广西提出今后发展水电的重点是积极开发红水河,推进龙滩水电站的开发进程。
1991—2002年间,红水河上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132万千瓦)、岩滩水电站(121万千瓦)、天生桥一级水电站(120万千瓦)和百龙滩水电站(19.2万千瓦)相继建成投产;恶滩水电站(扩建60万千瓦)、平班水电站(40.5万千瓦)、龙滩水电站(540万千瓦)正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广西右江、左江、郁江、桂江等水系由地方建设的8座水电站也相继建成或接近竣工投产,主要有百色水利枢纽(54万千瓦,建设中)、昭平水电站(6.3万千瓦,1995年9月3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京南水电站(6.9万千瓦,1997年12月2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天湖水电站(8万千瓦,1999年建成投产)、贵港水利枢纽(12万千瓦,1999年9月1日建成投产)、左江水利枢纽(7.2万千瓦,2000年投产)、浮石水电站(5.4万千瓦,1、2号机组2000年4月和11月投产)、大埔水电站(9万千瓦,建设中)等。
1991—2002年广西建成、在建的5万千瓦及以上等级水电站主要指标见表2。
第二节 水电建设主要工程
1991—2002年,是国家加大电源建设投资力度,广西加快水电建设步伐,成果显著的12年。特别是在红水河梯级开发的规划中,天生桥一、二级,岩滩,百龙滩,恶滩(扩建),平班,龙滩等大中型水电站在这一时期里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地方水电站建设如百色水利枢纽、贵港水利枢纽、大浦水电站等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这一时期,由于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运作体系(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运行)已逐步完善,各参建企业把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等关乎企业走向市场信誉度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水电站建设管理全过程比较规范,从而使该时期兴建的水电工程设计水平、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普遍提高,水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表2 1991—2002年广西建成、在建的5万千瓦及以上等级水电站主要指标
一、岩滩水电站
岩滩水电站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境内,上游距龙滩水电站坝址166公里,下游离大化水电站83公里,是红水河第五个梯级电站。该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电枢纽工程。
岩滩水电站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由岩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公司代表广西电力工业局行使业主职权,由建设单位派出的相对独立的监理机构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协调与结算进行监理。施工单位为广西水电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和中国水电第四工程局。
岩滩水电站安装30.25万千瓦机组4台,一期总装机容量12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6.6亿千瓦时。岩滩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6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60平方米/秒。水库总库容34.3亿立方米,是一座不完全年调节水库。主要建筑物由坝高110米、全长525米的拦河坝,高72.56米、宽60米、长188.65米的坝后式厂房,位于大坝和厂房之间(500千伏出线3回,220千伏出线2回,送电平果、柳州市和备用)的开关站及250吨级平衡垂直式升船机的通航建筑物等组成。
1984年初—1986年初为施工准备阶段;1985年3月—1988年8月,进行深河槽导流工程施工;1985年3月,主体工程开工;1987年11月主河道截流成功;1988年5月围堰建成;1988年5月—1992年8月,进行厂坝基础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施工;1992年8月,厂房外墙、屋面、楼板及机组二期混凝土浇筑全面完成;1993年5月厂坝混凝土浇筑基本完成;1989年底完成内径10.8米、总长为277.39米的4条引水压力钢管的制作和安装任务;1990年7月开始进入埋设件、金属结构、附属设施和主机安装阶段。
1990年11月29日,1号主机(30.25万千瓦)开始安装,至1992年8月30日完成安装任务进行充水试验,9月16日通过72小时试运行,比计划提前9个半月并网发电。2、3、4号机组(3×30.25万千瓦)也分别于1993年8月、1994年6月和1995年6月投产运行。升船机建设历时4年,于1999年12月28日投入试运行,至此,岩滩水电站一期工程基本结束,红水河上广西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建成。
岩滩水电站工程总投资41.2亿元,单位千瓦投资3390元。整个工程花钱少、见效快、质量好、效益大,被誉为全国同期建设的超百万千瓦水电站的“五朵金花”之一,荣获2001年度全国用户满意工程称号和2001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二、天生桥二级、一级水电站
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是红水河规划河段10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一级、二级水电站。
两座电站地处黔、桂省(区)间界河南盘江下游的高山峡谷地带,分别位于黔桂交界处广西隆林县的坝盘和坝索,坝址相距7公里。
(一)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离贵州省兴义市72公里,距广西隆林县35公里,与贵阳市直线距离230公里,离南宁市360公里。电站由贵阳水电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2亿千瓦时。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 4×22万千瓦,二期 2×22万千瓦)。电站利用南盘江雷公滩15公里河段180多米的自然落差,在坝索建起一座大坝,截断河水,通过3条长9654米、衬砌后内径7.7~9.8米的穿山引水隧洞,将江水分别引至3座调压井,再进入位于桠杈的发电厂房,每个调压井驱动2台机组,每2台机组通过1台主变压器接入500千伏升压站向外送电。调压井位于紧靠厂房的300多米高山上,从而形成了“长隧洞、高边坡”的典型特点。电站正常蓄水高程645米,相应库容0.2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18亿立方米。
主要建筑物由首部枢纽、位于右岸的引水系统和厂房枢纽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位于天生桥峡谷出口处,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0.7米,坝长470.97米。该电站一期工程资金来源于国家工商银行贷款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OECF)投资,其中日元贷款443亿日元;二期工程为国家和广东、广西、贵州合资建设,工程总投资105亿元人民币。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均由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直接领导。工程1979年开工,中国水电第九工程局率先进入工地做施工准备工作,并承建发电厂房和调压井工程。1980年在压缩基建规模时工程缓建。1982年复工,中国人民解放军00619部队(后改称武警水电一总队)进场,与中国水电第九工程局联合施工,主要承建首部枢纽和引水隧道。此后,中国水电第十四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机电安装分局、中国基础处理工程局等单位先后承担部分工程施工任务。1986年后,能源部委托武警水电指挥部代行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业主职能,武警水电一总队兼现场建设单位职能。1988年3月,能源部委托武警水电指挥部在贵州兴义市筹建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并代为管理。1994年初,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由武警水电指挥部移交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管理。经过万余名水电建设者10余年的艰苦施工,克服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和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1986年11月,电站工程实现主河道截流;1991年7月,1号引水隧洞贯通;1992年11月,大坝下闸蓄水;同年12月,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3号引水隧道分别于1992年4月、1996年4月贯通。2、3、4号机组分别于1993年9月、1994年4月、1995年3月投产运行。二期工程装机2×22万千瓦,最后1台机组于2000年12月26日投产运行,工程竣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的电力通过500、220千伏超高压、高压输电线路,分别送电贵州、广西、广东三省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作为南方互联电网的枢纽,地位日益突出。该站的建成,初步实现了“西电东送”的目标。
(二)天生桥一级水电站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位于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大坝上游7公里处。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有以发电为主的高坝大库,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780米,死水位高程731米,总库容102.6亿立方米,安装30万千瓦发电机组4台,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52.26亿千瓦时。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位于右岸的开敞式溢流洪道和放空洞、位于左岸的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大坝轴线长1168米,最大坝高178米,顶宽12米,最大底宽约500米,填筑总量1878万立方米,是当时国内在建工程中最高、世界第二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引水发电系统包括引水道引渠和进水塔,4条长420~500米、内径9.6米的引水隧洞,直径7.5~8.2米的压力钢管道,主副发电厂房等。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设500千伏出线1回,通过换流站以直流电向华南送电,另设220千伏出线4回,分别向广西、贵州供电。电站建成后增加了下游大化、岩滩、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88.4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40.77亿千瓦时。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是国家和广东、广西、贵州合资办电的第一个大型项目,由为此而成立的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负责建设,国家和粤、桂、黔三省(区)共同出资,四方资本金比例为: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占50%,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各占20%,贵州基建投资公司占10%。此外,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OECF)第三批日元贷款196亿日元,并按资本金比例,组建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和设立董事会,工程总投资103.52亿元人民币。
90年代初,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发电投产前,一级水电站便开始施工准备工作,并按照新的建设管理体制进行运作:工程通过招标投标,由武警水电一总队、中国水电第七工程局、中国水电第九工程局、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公司中标施工,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天生桥电站建设管理局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包括二级水电站二期工程),长江水利委员会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建设监理部为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于1991年6月开工,1994年12月25日实现大江截流,1995年大坝、引水发电系统两大主体工程全面开工,1997年12月15日导流洞下闸蓄水,1998年12月28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99年12月第二台机组(3号)投产运行,最后一台机组于2000年12月26日投产运行。至此,西电东送”第一站完工建成,该电站的投产,满足了滇、黔、桂、粤四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百龙滩水电站
百龙滩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环保、防洪、灌溉效益的低水头径流电站。电站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与马山县交界处的红水河中游,上游距大化水电站27.6公里,下游距恶滩水电站72.4公里,距南宁市147公里,是红水河规划河段的第七座梯级水电站。
百龙滩水电站坝址两岸为低山丘陵地形,河谷宽阔,河床中自上而下有3座小山将河道分为主河、汊河两部分。根据此地形特点,发电厂房和碾压混凝土台阶式溢流坝分别布置于右岸汊河和左岸主河道上。发电厂房安装3.2万千瓦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6台,总装机容量19.2万千瓦。电站保证出力8.33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47亿千瓦时。预计当上游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和龙滩水电站建成后,保证出力可增加到1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将增至12.7亿千瓦时。电站具有保证出力高、淹没损失小、施工条件好、枢纽布置较简单等特点。
1992年6月,广西电力工业勘测设计院完成该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993年2月,由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筹资建设,工程总投资概算15.7亿元的百龙滩水电站正式动工。工程建设采用新的管理体制进行运作: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工程建设的业主,通过谈判并签订承发包合同,广西水电工程局承包工程施工,工程勘测设计及监理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院负责,科研试验委托广西水电科研所承担。水轮发电机组前3台及附属设备由日本富士电机株式会社供货,后3台由日本富士电机公司和富春江水电设备总厂组成的联合体提供,6台机组的质量保证均由日方负责。
百龙滩水电站开工后,当年一期基坑开挖基本完成并开始浇筑混凝土,1994年底发电厂房混凝土浇筑完毕。1995年5月厂房12扇闸门下闸挡水,同年10月完成1号机组大件吊装。百龙滩水电站截流采用了先进的截流技术,明渠分流,削减截流难度。明渠内设钢筋混凝土拦石栅,龙口置于明渠上,实行双向立堵进占,将分流、龙口、拦栅三种功能集于一身,以及利用上游梯级电站控制流量等施工技术。施工中精心组织,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力量和设计潜力,实现大规模机械作业,采用水上挑角端进法和降坡抛投端进法,攻克了立堵进占和龙口封堵截流的难关。截流工程于1995年12月4日17时一次顺利合龙成功。1996年2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同年5、9月,2、3号机组相继投产运行,实现了开工3年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和1年内3台机组投产运行的目标,施工建设速度和机组安装速度,达到国内同类型电站及机组的先进水平。4、5、6号机组因国内订货和交货时间推迟,分别于1998年9月、1999年2月和5月投产运行。至此,百龙滩水电站历经6年建设,宣告全面竣工,共挖填土石方366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1万立方米,帷幕灌浆2800米,制作安装金属结构7221吨,安装机电设备1331台(套),各项工程均达到设计要求,质量优良。
百龙滩水电站的建成投产,为采用股份制形式集资办电、加快电力建设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在电站管理体制、工程设计、机组造型、施工技术和电站建成后“无人值守”(少人值守)管理模式等方面,吸收、借鉴、运用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为红水河的全面开发和广西的水电建设积累了新经验。
四、恶滩水电站(扩建)
恶滩水电站是红水河规划的第八个梯级电站,是一座典型的河床式水电站。坝址位于广西忻城县城西南15公里,距百龙滩水电站76.2公里,距桥巩水电站75.2公里,距柳州市137公里,南宁市192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该电站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单机6万千瓦,已于1981年投产发电。
恶滩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和灌溉功能。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88亿立方米,水库总容量9.5亿立方米,二期扩建工程装机容量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4.95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40.24亿元。
恶滩水电站扩建工程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广西桂冠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广西水电工程局施工。本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河床式挡水厂房、船闸、冲沙闸及升压站组成,拦河坝、河床式厂房、船闸上闸首及冲沙闸首按二级建筑物设计,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枢纽工程主要工程量有土石开挖656万立方米,混凝土136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9700吨,单机容量为15万千瓦转桨轴流式发电机组4台,金属结构1.1万吨。
2001年3月工程开始筹建;2002年2月9日,砂石加工系统全线投入生产;2002年5月一期工程碾压混凝土围堰建成,导流工程达到全年挡水的目标,生活区供水管路及配电设备安装完成;6月开始浇筑厂房混凝土。截至2002年末,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9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97%。恶滩水电站扩建工程预计2006年竣工投产。
恶滩水电站扩建是广西实现国家“西电东送”的战略目标重点开发的“短、平、快”首选项目,是广西电网中一个强有力的电源支撑点。
五、平班水电站
平班水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贵州省之界河——南盘江上,距广西南宁市448公里,隆林县城31公里,贵州安龙县城40公里,是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第三个梯级电站。平班水电站上游与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尾水衔接,下游与龙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衔接。
电站拦河坝及厂房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坝型为混凝土坝。坝顶高程449.2米,坝总长385.18米。重力坝过渡段长15米,最大坝高57.7米,溢流坝段总长122米,正常蓄水位440米,水库总库容2.78亿立方米。厂房段总长128.5米,主机间内安装3台单机容量为13.5万千瓦的轴流转浆式机组,总装机容量40.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6.03亿千瓦时。
电站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0万立方米,石方开挖52.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60万立方米,其中碾压混凝土9.98万立方米。电站工程静态投资为18.8亿元,动态总投资为20.73亿元。
电站由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博达煤电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黔西南州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电业公司分别按35%、28%、27%、10%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工程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西北公司监理,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广西水电工程局、武警水电二总队、上海福伊特西门子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天津阿尔斯通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建设。
2001年10月,平班水电站开始前期准备工程。为确保平班水电站的顺利开工建设,电站首先开工建设了盘百324车道改建道路、同福采石场公路、砂石料加工系统、水厂、施工生活区场地平整等前期施工准备工程,为工程正式开工创造了条件。
2002年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上半年一期围堰施工并确保安全度汛,下半年右岸基坝提前开挖并进行浇筑,为计划2003年11月截流和2004年底首台机组发电打下了良好基础。平班水电站工程计划于2006年建成投产。
六、龙滩水电站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广西天峨县城上游15公里,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是红水河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装机容量占红水河可开发总容量的45%,是梯级开发中的关键工程。
龙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按400米设计,近期按375米建设,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发电量156.7亿千瓦时,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可增加下游各梯级电站保证出力72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当后期蓄水位达到400米时,装机容量540万千瓦,年发量187亿千瓦时,总库容达273.7亿立方米,可使下游各梯级电站增加出力100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38亿千瓦时。龙滩水电站发电效益巨大,是改善广西乃至华南地区能源结构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1991年7月,国家和粤、桂、黔四个投资方在广州签订了《关于合资开发红水河龙滩水电站的原则协议》,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承担总投资的40%,广西承担25%,贵州承担20%,广东承担15%。电站总投资为235.1亿元,其中外资9.7亿美元,内资182.6亿元;送出工程利用外资3.3亿美元,总共引进外资13亿美元。
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理事会即为龙滩水电站理事会,龙滩水电站的基建和生产运行管理委托广西电力工业局承担。龙滩水电站计划建设工期为9年,2001年7月1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计划2003年11月截流,2007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9年12月31日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龙滩水电站项目筹备工程自1992年5月筹建至1995年12月止,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64亿元,资金到位累计1.95亿元,主要用于南丹至龙滩二级公路、南丹至龙滩110千伏施工用输电线路、红水河龙滩大桥、天峨至坝址麻村四级公路改建、塘英及坝区征地等项目施工准备及通信系统和临时砂石系统的设备采购。
1994年以后,因国家政策调整,龙滩工程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除无法停工的项目继续维持施工外,到位资金主要用于归还施工单位工程欠款。至1994年底,南丹至龙滩二级公路路基大体完成,隧洞贯通,南丹至龙滩110千伏施工用输电线路铁塔已组立,电站施工基地已平整并建一部分施工用房,完成了征地并订购了部分设备。
1996年到位资金为2100万元,全部用于筹建工程。当年年底,天峨至坝首四级公路改建完成,龙滩大桥合龙,塘英施工区和坝区征地、平整大部分完成,二级公路的班老隧道和大坳道打通并部分衬砌,办公楼建成。
自从筹建开工至1996年底,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5亿元,资金累计到位2.3亿元,拖欠工程款约200万元。
1997年,龙滩工程安排投资2500万元,其中用于工程还款2000万元,对外二级公路两桥两洞继续施工用款500万元,至12月10日到位2500万元,交通厅出资设计费67.7万元。
1997年竣工完成的项目有龙滩大桥,对外二级公路的大坳隧道、那洛和马明两座桥梁。在大桥于1996年上构合龙后,经研究继续完成桥面工程,成为龙滩工程第一项竣工的单项工程,并将在今后电站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至1998年底,广西水电工程局承担的18.7公里路段已完成路基工程量和9座桥的6座桥梁施工,完成投资4800万元;广西开发投资公司承担的吾隘10公里路段已完成施工任务的80%,完成投资2500万元;广西交通厅承担的南丹30公里路段至1998年12月28日完成交付验收,全段通车,完成投资1.5亿元。龙滩对外二级公路的修建,为电站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1999年6月17—18日,广西区政府和国家电力公司在北京联合主持召开龙滩水电站工程专题研究暨成果评审会。会议期间,成立龙滩水电站建设领导小组,国家电力公司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电力公司、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力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共同作为发起人开发龙滩水电站,并草签《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和广西区政府1999年7月6日召开的龙滩工程前期现场办公会议纪要的决定,广西电力有限公司7月30日下文成立龙滩电站建设前期筹备处。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广西电力有限公司、广西开发投资公司和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四家投资方协议,1999年对龙滩计划投资为1.8亿元,至当年11月底已到位资金1.08亿元。其中国家电力公司4000万元,广西开发投资公司5046万元,广西电力有限公司1733万元。
1999年12月26日,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南宁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3月,龙滩水电站被列为“十五”期间国家正式开工的十六项目之一;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104次总理办公会审查批准了龙滩水电站的开工报告,国家计委以计投资[2001]1122号文,正式批准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至2000年,龙滩水电站工程共完成投资1.82亿元,主要工程进度:龙滩对外二级公路坝区至天峨县段竣工验收,姚里沟、那边沟、龙滩沟渣场涵洞已竣工结算,麻村砂石系统进场道路、水厂、生活区、系统土建工程仍在进行,坝区场内公路1、2、3、5、7号的路基开挖已全面展开。
2000年6月,中南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编制《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
2001年7月1日,龙滩水电站举行了开工典礼,标志着龙滩水电站正式开工。
从2001年7月1日开始,龙滩水电站工程施工全面展开。截至2002年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9.78亿元。龙滩工程基本完成“四通一平”准备工程施工;工程三大主标已全面推进建设;左、右岸场内13条道路已基本建成通车;麻村砂石料加工系统建成投产;左、右岸生产、生活供水系统已完成并投入运营;施工供电系统、线路、变电站、开闭所都已建成并供电;场内通信系统已形成并正常开通;天峨塘英三区施工、生活、建设用房于2002年6月交付使用,五区招标规划仍在进行中;完成了南宁基地征地工作,并着手进行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工作。
2002年,大坝主体工程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按照预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大坝监理和施工招标工作进入尾声。大坝辅助项目建设全面展开,为大坝主体后续项目施工做了技术、物资、设备等方面的充分准备,为2003年龙滩工程按期完成截流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地方水电工程
(一)昭平水电站
昭平水电站位于广西桂江中游的松林峡,距下游昭平县城4.5公里,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和灌溉等综合效益的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该电站安装2.1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3台,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保证出力0.9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05亿千瓦时。
电站枢纽布置从右至左依次为升压站、船闸、发电厂房、溢流坝。坝顶高程79米,蓄水位72米,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
昭平水电站是广西“七五”至“八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也是采用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地方项目。工程由梧州地区水电设计院负责初步设计,由广西电力工业勘测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梧州地区水电设计院分别承担技术设计及施工详图设计。工程施工采用招投标和议标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初期,梧州地区成立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1992年12月,国能中型水电实业开发公司、广西水利电力综合开发公司、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宏大房地产开发公司、冶金部龙水金矿、梧州地区电业公司等6家股东为业主,组建广西桂能电力股份公司,经管工程建设等业务。广西水电工程局通过投标议标承担施工任务。工程于1989年11月开工,1990年9月全面动工兴建;1994年4、8月和1995年9月,3台机组分别建成投产;船闸于1995年3月正式通航。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4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7万立方米。工程决算总投资2.99亿元,每千瓦投资4747元,与国内同期同类工程相比,具有工期短、投资省、效益好等特点。
(二)京南水电站
京南水电站位于桂江下游的苍梧县京南镇,距梧州市68公里,是梧州市投资最大的水电工程。电站装机2×3.45万千瓦发电机组,总容量6.9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88亿千瓦时。
电站主要建筑物由溢流坝、河床式厂房、开关站、船闸、重力接头坝等组成。工程概算初步设计为3.47亿元,后调整概算为7.95亿元(其中使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进口机组折合人民币1.85亿元)。
京南水电站由广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水电第八工程局和浙江省水电建设工程处通过投标分别承担一、二期土建施工,广东省水电安装公司负责机组安装,京南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组织工程建设,梧州市电力开发总公司作为业主还贷。
1993年9月,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建设中,针对存在问题,梧州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做了多次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遭洪水侵袭,资金影响,加上土建施工单位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投入设备和劳动力不足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拖延了工期,工程指挥部于1996年8月终止了中国水电第八工程局在京南水电站二期土建工程的施工。广西水电工程局、葛洲坝机械厂参与了施工。进入1995年,资金严重不足,工程难以为继,面临下马的危险,原计划于1995年底发电的工期做了4次调整。梧州市委、市政府从市内有关单位紧急调集一批资金。解决工程急需,广西区政府落实8400万元贷款,解决了1号机组安装所需的资金,至1996年11月1日实现大江截流。1997年2月开始进行1号机组安装,6月28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7年8月,梧州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中国海外集团签订合同,引资3000万美元,作为工程投资,年回报率17.7%,期限为15年,解决了后续工程资金问题。2号机组于1997年6月投入安装,同年12月8日并网发电,1998年12月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三)叶茂水电站
(待续)
叶茂水电站位于宜州市西12公里的龙江河段,上游距拉浪水电站43.5公里,下游距洛东水电站34.7公里,是龙江规划开发的第七个梯级。叶茂水电站安装3台轴流发电机组,总容量3.75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87亿千瓦时。该电站是河床径流水电站,枢纽由发电厂房、7孔溢流坝及升压站等组成。混凝土坝长284.47米,坝顶高程147.9米,坝址流域面积1233万平方米,正常蓄水位104.5米,设计水头16.6米,最大库容1.07亿立方米。
电站原由河池地区行署和宜州市联合开发,总投资1.66亿元。该项目经广西水电厅和广西区建设委员会联合审查批准,由广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和河池地区水电设计院共同设计,主体工程由广西水电工程局承建。1991年11月,河池地区施工队伍进场开始“三通一平”施工,1992年8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不久,正值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银行利息大幅度上调,对基本建设投资实行宏观控制,紧缩银根,工程造价大大超过概算,建设资金异常紧缺,地方政府无力支撑。在广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河池地区行署和宜州市决定将叶茂水电站进行股份制改组,由地方筹资兴建管理改为股份制兴建管理。5家股东的股比为国家中型水电建设实业公司35%,广西岩滩水电站建设公司39%,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宜州市8%,河池地区行署6%。股份制改组使建设资金得以解决,电站工程建设加快。
工程建设期间,叶茂水电站工程指挥部为了解决工程存在的难题,先后两次邀请广西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中国水利水电咨询公司专家到叶茂水电站工地进行考察咨询。专家们分析研究截流及厂房安全度汛等施工方案,建议截流时间由1993年底推迟到1994年10月;1号机组利用围堰(高程130.6米)及左侧部分泄水闸调节蓄水发电的方案;对厂房设计进行优化,以保证1994年汛期厂房下闸和机组安装。在广西区计委、重点办、广西电力工业局的协调和支持下,经过设计、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1996年底,3台机组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利用围堰水头试运行。1997年3月底下闸蓄水,电站正式发电。
(四)左江水电站
左江水电站位于左江上游宁明县辉村和崇左市哝江村之间,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主要由河床式发电厂房、10孔溢流闸坝、左岸重力坝、框格填碴坝、通航水坡、110千伏升压站等构成。电站堰顶高程90米,溢流坝总长178米,总库容7.16亿米3,正常蓄水位108米。电站安装3台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47亿千瓦时。
左江水电站由南宁地区行署筹建。1990年水利部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1年国家计委下达工程设计任务书,1991年水利部批准了初步设计,同意工程总投资2.2亿元,工期4年。1992年12月主体工程开工。
该工程由南宁地区水电设计院设计,主体工程由葛洲坝工程局施工,水轮发电机组由南宁发电设备总厂制造。1994年10月二期围堰截流成功;1996年3月,三期截流成功。由于国家政策性调整,材料、设备价格大幅度上涨,水库淹没实物量变化等原因,1996年,水利部审定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概算总投资5.05亿元。由于修正概算总投资增加较大,建设资金没有落实,工程被迫延期。1998年11月,左江水电站工程转入中外合资,广西左江美亚水电有限公司代表美方业主,占股份60%,南宁地区电业公司代表中方业主,占股份40%。协议规定:左江水电站运行23年后,电站产权全部移交中方。工程得以恢复正常施工。
自开工以来,左江水电站工程指挥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转入中外合资以后,工程建设开始执行监理制度,工程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在水利部委托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工程质量大检查中,工程获得90.5分的成绩,工程质量评为优良等级。在1号机组安装完成及升压站进入调试阶段,广西电力有限公司派员参加启动验收委员会,西津水电站派出运行人员进场,负责1号机组的运行管理。1999年7月1日,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3号机组分别于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并网发电。
(五)浮石水电站
浮石水电站位于桂北融江中游、浮石镇下游2.5公里处,距上游融安县城14公里,距上游梯级麻石水电站43.2公里,下游距融水县12公里。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是柳江干流综合利用梯级开发中的第六个梯级。
浮石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航运为主,结合灌溉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13.3米,总库容4.5亿平方米。电站装机容量5.4万千瓦,年发电量2.88亿千瓦时。电站建成后,上游至麻石43.4公里的河道全部渠化,达到河流规划5级航道的最终标准。电站将为融安、融水两县6260平方米耕地提供充足的灌溉用电。枢纽建筑物从左至右的排列是左岸连接段、船闸、闸坝段、发电厂房、右岸接头坝。厂房及溢流坝挡水面长289米,堰顶高程101米,最大坝高28.9米,布置17孔溢流闸孔。发电厂房为河床式,安装3台容量为1.8万千瓦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升压站布置在厂房下游右岩(近期2回110千伏出线,1回接浮石变电站,另1回接融水县丹江变电站,35千伏2回备用)。船闸布置在厂房下游右岸,为100吨级单组船闸,年货运量73.79万吨。
浮石水电站由广西柳州水利电力设计院设计。1992年3月,融安县、融水县和柳州地区地方电力开发公司三家成立浮石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通过招投标,葛洲坝工程局第九公司中标承建土建工程,机电安装由中国水电第九工程局承建,工程监理由水利部华源水电咨询公司承担。同年9月,工程正式开工。1995年11月,成立融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业主管理工程建设。
电站原设计总工期4年,第一台机组3年半投产。由于物价上涨及政策性变化等原因,工程概算投资从1.34亿元增加到3.89亿元。从1996年起,因增加的投资不到位,工程进展缓慢,未能按原设计工期完工,土建工程只完成90%,1号机组主要部件已安装,被迫停了下来。1998年初,开始与美亚电力有限公司(亚洲基建基金、魁北克国际水电有限公司参加合资)商谈引进外资,1999年10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广西柳州融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浮石美亚电力有限公司实行工程总承包。双方商定按总投资4亿元筹措资本金,美亚电力有限公司占70%,广西柳州融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占30%。最终工程概算增至5.8亿元人民币。1号机组于2000年4月并网发电,2号机组11月投产,3号机组于2001年6月投产。美亚公司与广西融安广林电力运行维修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管理与检修。
(六)天湖水电站
天湖水电站位于广西全州县境内,越城岭脊部东侧,地跨湘水、资水两水系的支流源头。该工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总落差大、水量丰沛、地质条件好。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总集雨面积70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有大西江、正源冲、南洞河和驿马河四簇源头水系,其中驿马河的水源呈多级瀑布跌落,山区河谷中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盆地,这一带高峻陡峭的山势产生了千米以上的集中落差。
天湖水电站是亚洲第一高水头电站,静水头1074米。设计最终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工程总投资约2.4亿元,每千瓦装机造价3000元。
天湖水电站由广西桂林水电设计院和广西桂林地区水电局设计室共同设计。设计电站静水头1074米,装机8万千瓦,分两期开发建设,总控制集雨面积43.67平方公里,建中、小型水库13座,总有效库容3424立方万米,多年平均发电量1.85亿千瓦时,枯水期发电量占全年发电量的70%,装机年利用小时为3825小时。压力水道和厂房布置,采用上部无衬压力井洞(共长2153米,洞径2.5—4米),下部压力钢管(总长2337米,内径1米),在山脚地面建厂房,安装4台1.5万千瓦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
施工单位和指挥部密切配合,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攻克了压力井洞(含堵头)、压力钢管、水轮机及球阀等难关,为中国高水头电站的建设探索新的途径。
(1)压力井洞的施工。压力井洞工程由紧接压力前池的大王山平洞、1400米高程平沿(丁字过水洞)、竖井、斜井4段组成,均在完整、坚硬的花岗石山体开挖,其中尤以竖井(深407.3米)和斜井(坡度35°,长384.4米)施工难度最大。为了保证井洞工程贯通精度,采用了激光指向法,3个贯通点的贯通精度均小于规范允许误差。从1989年10月进场开凿竖井,到1991年11月开挖完斜井底部沉沙池,压力井洞工程全部完成。
(2)压力钢管的安装。压力钢管的安装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承建。公司选派以有压力容器制造资质、备受用户赞誉的机械修造厂为主,组成精干的安装队伍负责压力钢管全部工程的施工。压力钢管全长2379.15米,1990年3月22日开始安装,历经1年多的安装施工,于1992年5月28日全线接通。
(3)堵头的建造。堵头的建造与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工程于1991年11月开工,施工分围岩基础处理,堵头内钢管安装,堵头混凝土浇筑和回填灌浆项目。由于施工组织安排缜密,恰当处理两支队伍施工过程中的交叉衔接,技术人员日夜跟班监督施工质量,于1992年6月顺利完成堵头施工任务。
1992年 10月 16日 12、18时,3、4号机分别启动,经72小时试运行后,主机及辅助设备均运行正常,试运行一次成功,投入生产。至此,该电站的一期(2×1.5万千瓦)工程建设完工。
该工程创造了中国水电建设的四个第一:水头高居全国第一,无衬砌竖井和斜井全国第一,承受最大压力达12.5兆帕的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在国内同行业中是第一次,安装国产超千米水头的水轮发电机组也是第一次。
二期工程于 1994~1999 年完成。1998年6月,第一阶段建成引水工程并通水使用,但水库调节能力还很有限,如果降雨量集中仍免不了弃水。因资金短缺,无法进行二、三阶段建设。为满足电网调峰需要,根据现有的条件,二期装机规模改为2×2.5万千瓦,天湖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二期工程完工后,雨季一般利用径流水发电2万—3万千瓦,枯水季节发电5万—8万千瓦。这样,可能增加桂林网区的调节能力,千米水头的天湖水电站的高效能源才得以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并可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高水头天湖水电站的建设是开发高山水资源的一次艰苦的探索,是地方水电建设上下结合,多方协作,科技兴电的典范。
八、水利、航运枢纽
(一)百色水利枢纽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郁江上游右江河段,是郁江9个梯级电站(枢纽)的第二级,位于百色市以西22公里处的右江上,上游为瓦村水电站,下游为那吉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效益的综合大型水利工程。
百色水利枢纽由广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与珠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南宁分院联合设计。业主为广西右江水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投资股份比例为:水利部投资12.5亿元,占62.5%,为控股单位;广西区地方投资7.5亿元,占37.5% (其中广西区政府5.9亿元、南宁市政府1.3亿元、百色政府0.3亿元)。项目概算总投资47.13亿元。
电站的参建单位为中国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广西水电工程局;大坝的参建单位为中铁隧道局和中水闽江局。
枢纽总体布置分为主坝区和通航建筑物区两部分。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2.9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28米,相应库容48亿立方米;最高洪水位233.45米,相应总库容56.6亿立方米;防洪限制水位214米,防洪库容16.4亿立方米;死水位203米,死库容21.8亿立方米;水库调节库容26.2亿立方米,属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主坝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坝高130米,坝顶长720米,坝顶宽度10米,坝顶高程234米。副坝为39米的银屯土石坝和26米的香屯均质土坝。
水电站设在左坝头下游的辉绿岩中,电站装机4×13.5万千瓦,额定水头88米,单机流量173立方米/秒。电站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全年平均发电量16.9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3130小时,保证出力12.3万千瓦,70%的电量可用于调峰。电站以3回220千伏出线和3回110千伏出线与系统连接。电站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明挖145万立方米,石方洞挖37.2万立方米,混凝土20万立方米,钢筋、钢材及金属结构1.4万吨。工程建成后,下游已建的西津、贵港、桂平等水电站可增加枯水期电量1.5亿千瓦时。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于2001年12月11日开工,计划建设工期6年。
(二)桂平航运枢纽
桂平航运枢纽(马骝滩水电站)位于桂平市南,黔江与郁江汇合处以上4公里的郁江上,上游距贵港航运枢纽110公里,是一项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的“以电养航”内河综合治理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6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00平方米/秒,总库容3.1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2亿立方米。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为拦河坝、船闸和电站。拦河坝和电站位于郁江上,自左至右为右岸非溢流坝、溢流坝、河床式厂房、右岸接头坝等,坝轴线全长418.17米。
电站安装3台1.55万千瓦的国产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枯水保证出力1.87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82亿千瓦时。电站工程动态投资约为1.06亿元,每千瓦投资2069元。
桂平航运枢纽是国家“七五”计划内河建设重点工程。广西交通厅西江建设管理局、葛洲坝工程局、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广东省水电安装公司等单位参加施工。1986年8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在历时7年多的土建施工中,克服了5次特大洪水灾害、溶洞大渗水涌水、2次围堰崩塌以及施工用电、水泥石料供应严重不足等困难,完成拉河大坝、船闸、水电站土石方开挖42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浇筑38.2万立方米,浆砌石8.9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4800吨。整个工程完成投资4亿多元,并创造了一系列的新成果、新记录、新工艺。其中:二期围堰基岩防渗灌浆堵漏采用水玻璃双液灌浆冲砂砾法等灌浆新工艺,为岩溶地区基础工程的施工积累了经验;工程中使用先进垂直预裂和水平顶裂爆破新工艺,船闸闸室以平整、光滑的基岩面替代原设计3111立方米面积的钢筋混凝土底板,节约投资100多万元;大江截流断航期只有45天,创国内大江大河截流航期最短的记录;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属当时国内最大国产灯泡式贯流机组,3台机组安装工期分别只用5个月、4个月和80天,共提前402天,使电站提前半年实现并网发电。1992年4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同年11月第二台机组并网发电,1993年2月第三台组机并网发电。
(三)贵港航运枢纽
贵港航运枢纽(仙衣滩水电站)位于西江干流中段贵港市上游约6公里处,距南宁177公里,上游距西津水电站105公里,下游距桂平航运枢纽马骝滩水电站110公里。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60立方米/秒,总库容6.4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3.5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18亿立方米,是西江航运建设的主干项目。
贵港航运枢纽是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灌溉及公路交通的开发利用,实施“以电养航”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枢纽挡水建筑物由溢流坝、水电站(仙衣滩水电站)厂房、右岸重力坝、左右岸接头土坝及船闸组成,挡水线总长度为1099.4米。溢流坝为低堰闸坝式,设于河槽的中部和右侧。河床式发电厂房轩于河槽的左侧和右岸边,安装4台3万千瓦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保证出力3.6万—5.2万千瓦,年发电量6.11亿—6.91亿千瓦时。
贵港航运枢纽工程是国家内河航运建设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工程动态总投资20.08亿元,建设总工期5年。工程业主为广西交通厅,工程主要设计单位为广西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和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主要施工及安装单位为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广西水电工程局、广西航务工程局及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公司,主要设备和金属结构制造厂家为瑞士ABB公司、挪威科瓦纳公司、郑州水工机械厂及美国威格士公司。其中电站工程以及总长835.5米的船闸下引航道开挖工程等由广西水电工程局中标承建。
1995年1月电站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4月电站下闸。1998年11月底,土建工程全部完成,比合同工期提前一年。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7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和拆除65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8万立方米,钢筋制作安装7250吨。同年10月实现大江截流;1999年2月,首台机组建成发电;同年4、7、9月,2、3、4号机组分别投产运行;1999年年底工程竣工。
第三章 火电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火电建设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50、60年代在负荷中心兴建城市火电厂时期;70、80年代以建设煤矿附近的坑口电厂为重点的时期;90年代选择在交通便捷的沿铁路、港口建设或在原厂址改、扩建大中型火电厂的时期。
“八五”计划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加大了对电力基本建设的投资。广西在开发建设红水河梯级水电站的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火电厂,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解决电网水电比重大、调节性能差、枯水期严重缺电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开始探索、实践并逐步推行、完善业主承包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工程师制、资本金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实行股份制集资办电、跨省合资办电、BOT模式建设电厂,火电基建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火电建设的发展,广西火电建设进入了大机组、大容量、超高压的新时期。
期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广西电力工业局先后对柳州火电厂、北海火电厂(一期)、来宾火电(B)厂、桂林火电厂、邕江火电厂等计划新建、扩建火电工程项目在施工期和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针对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分别完成了上述工程项目环境报告书的编写和上报工作,通过专家的评审并得到了批复,以确保火电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和投产后达到国家和广西的环境保护标准,为广西经济腾飞提供电源稳定、环保达标、环境优美的新电源点。
第一节 火电建设概况
“八五”、“九五”计划时期,广西在优先发展水电的同时,也加快了火电建设,以解决广西电网水电比重大、调节性能差、枯水期严重缺电的问题。为充分发挥水、火电的调剂效益,广西在交通便利的来宾、柳州、桂林分别建设了来宾电厂[一期称之为来宾火电(A)厂,装机2×12.5万千瓦,1987年1月动工建设,1、2号机分别于1989年1月和1990年1月投产发电;二期称之为来宾火电(B)厂,装机2×36万千瓦,1997年9月开工,1、2号机组于2000年11月7日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扩建了柳州火电厂(装机2×20万千瓦,1992年12月动工,1995年11月竣工),新建了桂林火电厂(以大代小,装机2×13.5万千瓦,1998年动工,2000年11月2台机组先后建成投产),建设了南宁燃气轮机发电厂(装机3.66万千瓦,1989年6月5日动工,1992年1月9日投运)。此外,还还兴建了兴安火电厂(装机2.5万千瓦)、中胜火电厂(装机2×2.5万千瓦)、上林火电厂等地方中小型火电厂;广西与贵州跨省合资兴建了盘县火电厂(装机3×30万千瓦,1993年12月、1994年10月、1996年10月各投运1台机组)。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为缓解“九五”计划时期广西出现阶段性用电紧张的局面,在“十五”计划头两年,北海火电厂(2001年11月工程恢复建设,一期工程装机2×30万千瓦)、合山火电厂扩建工程(装机2×30万千瓦,2002年9月开工建设)、田东火电厂改扩建工程(装机2×13.5万千瓦,2002年2月项目立项)也随之加快了建设步伐。
1991—2002年间,广西共建成大、中型火电厂7座,火电总装机容量由1990年的153.89万千瓦,增至2002年的315.62万千瓦,12年间,广西新增火电装机容量161.73万千瓦,平均年增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平均年增长率为6.17%。
1991—2002年广西建成、在建的主要火电厂见表4。
1991—2002年广西建成、在建的主要火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