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猪伪狂犬病的诊疗体会
2020-05-21黄春花王自豪刘克俊陈政谕曹树威杨启晟廖玉英
黄春花,王自豪,刘克俊,陈政谕,曹树威,杨启晟,廖玉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560001)
猪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感染引起,以危害猪呼吸道和母猪繁殖性能为主要特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能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但对仔猪和育肥猪的危害更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愈[1]。 据报道,仔猪发病率有些地方达100%,死亡率高达50%,感染的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的现象明显增多[2]。 猪蓝耳病于1987 年在美国第一次被发现, 至今为止世界上几乎所有养猪的国家均已有该病毒感染的病例报道,此病治疗没有特效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世界各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阻碍世界各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持续高热、粪干、呼吸困难、耳朵、下颌、腹部、尾巴等肢体末梢皮肤呈紫色,发病快、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属于免疫抑制病。 猪蓝耳病病毒只会感染猪,其他动物不会感染,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感染猪的运输流动散毒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猪伪狂犬病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猪是PRV 的天然宿主、贮存者和传播者[3]。猪发病后,其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免疫力低下,从而混合感染猪瘟、猪蓝耳病等疾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病猪感染后,可引起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公猪精子质量下降、不育,新生仔猪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死亡等临床症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危害严重。
1 流行病学情况
1.1 发病场地所属的地理位置
发病场位于广昆高速(G80)云南与广西高速路交界处,在半山坡的村道边上,与高速路之间无山体、树林等天然屏障,形成敞开式喇叭口式的连接,并处于高速路的上风口,与村道直接相连,无围墙等围挡物。
1.2 发病时的天气状况
发病时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最高气温21℃~23℃,最低气温13℃~16℃,小雨,东北风3~4 级,发病期间以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为主。
1.3 周围环境情况
发病猪场方圆500m 范围内分布有4 家养猪户, 约有400头,其中以育肥猪为主,少量的能繁母猪,所养的仔猪以外购为主,少量自繁自养。 其中1 户于10 月初刚从越南边境购买仔猪50 头,未经隔离观察,就直接拉回来。 10 月下旬开始方圆500m范围内所饲养的育肥猪陆续发病,之后逐渐蔓延到母猪、仔猪。
1.4 发病情况
该养猪场饲养猪70 头,其中母猪4 头,中小猪30 头,其他为中大肉猪,据该养殖户描述,其猪场只接种了由村兽医负责的猪瘟疫苗,猪圆环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疫苗都没有接种。于10月13 日发现肉猪出现病症。 少部分育肥猪经用药治疗,耐过后约1 个月,又复发。 期间使用多种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损失惨重。 至11 月底所有的猪只均已发病,已发病但幸存下来的猪不到30 头。
2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温升高达41℃,耳朵、下颌、腹部、尾巴等皮肤呈紫色,死亡前不断的寒颤,四肢呈角弓反张;母猪除了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流产、产死胎等繁殖障碍。
3 剖检病变
病猪约40 日龄,剖检发现肺出血,肺小叶坏死,其余呈肉样病变,心肌松软、心内膜出血,肝肝脏表面有坏死病灶,肾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喉头、气管内有黏液,脑出血严重。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采取病死猪脾脏、肾脏、脑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h,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4.2 病毒检测
无菌采集病猪的肺脏、脾脏、肾、淋巴结、脑等组织进行实验室诊断,用PCR 或RT-PCR 方法进行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病原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呈阳性[见图1,2]。
图1 猪蓝耳病电泳图
图2 猪为狂犬病电泳图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实验室诊断,可确诊该猪场发病是由猪繁殖呼吸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
6 防控措施
6.1 全群紧急接种猪蓝耳病疫苗和猪伪狂犬病疫苗。
6.2 疫情发生后,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粉、葡萄糖粉等能量药物, 给猪群提供足够的能量,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6.3 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柴胡、鱼腥草、清瘟败毒散等清热解毒药物,缓解发热,重症者肌注双黄连注射液2~3d,用于退烧。
7 病因分析与讨论
7.1 该猪场选址不科学
发病场地位于广昆高速(G80)云南与广西高速路收费站交界处,在半山坡的村道边上,与高速路之间无山体、树林等天然屏障,形成敞开式的连接,并处于高速路的上风口,与村道直接相连,无围墙等围挡物,当高速路上有病猪运输经过时,散发的病毒很容易给该场猪进行输入式的感染。
7.2 引种不科学,没有自繁自养
该片区的养殖户所饲养的猪苗均是外购, 外购后没有进行隔离观察直接入场。 疫病发生时,一养殖户刚从越南边境引进一批未经隔离观察的猪苗(也发病),可能为本病的发生提供隐性感染。
7.3 饲养管理不到位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控制猪发病的重要措施, 病发时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养殖场的猪栏四周上部分无墙体,四面可通风,猪栏内有钻堂风通过,而养殖户只对仔猪用保温灯进行保温,其他育肥猪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温措施,在低温的刺激下,猪群的免疫力低下,蓝耳病病毒趁机入侵引起发病。 发病后,病情比较急,以食欲减退、废绝、持续高烧不退为特征,养殖户在没有搞清楚病因的情况下,大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烧药,而猪蓝耳病是免疫抑制疾病,大量的抗生素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反而破坏了猪的免疫系统,从而引起猪群继发猪伪狂犬病。 病情发生后,不断有病猪死亡,养殖户虽然对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每日对栏舍进行带猪消杀,但是由于场地有限,没有采取隔离措施,也没有对栏舍外的猪粪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因此,虽然每天都对栏舍消毒,但是并未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7.4 猪重要的疫病免疫不全
据养殖户所述,该场猪群免疫都是由村兽医负责,每当猪群需要免疫时就通知片区村兽医到场给猪群免疫, 但是由于村兽医是兼职的,工资待遇水平低,疫病防控工作通常都是要忙完农事生产后才能抽空为养殖户进行免疫, 不能对猪群进行及时的免疫。 据了解,发病养殖户的猪群只接种了猪瘟疫苗,其他常见猪传染病都没有免疫,猪群抗体水平低或无抗体,对疫病免疫力较差。
7.5 养殖户防控意识不强
在明知除了猪瘟疫苗外,其他如猪蓝耳病、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重要的病种都没有接种的情况下, 也没有采取任何的补救措施,甚至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能买得到疫苗,把猪群的疫病防控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全都寄托在村兽医上。
7.6 忽视人为因素,造成交叉感染
疫情发生后,饲养员没有更换衣服、鞋子和消毒,每天在各栏舍间随意走动,造成交叉感染,病情迅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