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湿地水资源保障对策探讨
2020-05-21韩靓靓
韩靓靓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区,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1- 4]。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为以及自然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侵占与破坏,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生态治理措施,对于构建结构稳定、功能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尤为重要[5- 8]。灌排工程承担着湿地补充需水、排除涝水的重要任务,是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措施,采用工程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开展水质生物监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恢复并管理湿地、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持续健康已成为湿地保护的必由之路[9- 13]。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芦苇沼泽湿地分布在辽河和大凌河入海口处,是盘锦湿地的重要组成,近几年,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14]。本研究拟通过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恢复芦苇湿地,保证湿地生态环境安全,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促进芦苇湿地生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湿地灌排系统概况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芦苇沼泽湿地按灌排系统划分为羊圈子苇场与东郭苇场,其中东郭苇场分北塘和南塘两部分[15]。羊圈子苇场与东郭苇场北塘主要通过绕阳河万金滩拦河闸纳潮,利用河口潮水与淡水混合后灌溉,其中红旗站和曙光站向东郭苇场北塘供水,胜利塘站、东大湾站、南大湾站向羊圈子苇场供水。另有小道子、南岗子两站承担向东郭苇场北塘补水任务。东郭苇场南塘供水由大凌河岸边南井子站、三义站、小河站及八仙站承担。湿地灌溉分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湿地灌溉分区示意图
湿地排水系统主要由天然河道构成,可分为以绕阳河为承泄区的排水系统,包括月牙河、大羊河、鸭子河、锦盘河、丰屯河、新开河和以辽河为承泄区的排水系统,包括流子沟、小道子河、南屁岗河。
2 湿地存在的问题
(1)淡水资源不足
湿地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623mm,近年来气候变暖变干,降水减少,天然径流降幅较大。1980—2000年流经本区的大凌河和绕阳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比1956—1979年分别减少6.2%和5.4%,天然径流分别减少26.26%和21.39%。大凌河、辽河干流、大辽河上游水库的调蓄使得下游来水减少。另外,水田面积的增加导致农业用水挤占苇田用水,尤其在春季,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同时也是水田生长最需要补水的时期,从而导致芦苇湿地缺水较大。
(2)灌溉渠道沉降、淤积严重
湿地内灌溉渠道均为土渠,建设年代较早,标准较低,经过多年使用,在灌溉用水与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下,加上缺乏相应的渠道护理与维修,渠道出现老化、损坏及淤积,导致过水能力下降,灌溉不畅。部分渠道地处采油区,因石油开采造成地面沉降,渠道下沉,水位降低,导致部分控制面积不能正常灌溉。
(3)排水不畅,排水系统不完善
湿地内排水总干沟均为天然排水河道,因湿地范围内地势较平,排水河道比降较缓,水流流速较小,易产生淤积,同时多年未清淤,部分河段淤积严重,影响湿地排水。东郭苇场排水体系不完整,仅有少数的排水干、支沟,还有部分灌溉渠道同时承担排水任务,其余大多数田块通过串排进行排水,排水不畅。
(4)渠首及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
渠首及渠系建筑物建设年代久远,使用多年,同时湿地位于滨海区,海水盐度较大,腐蚀严重,维护管理不到位,故建筑物损毁较为严重。近年来大部分老化泵站已陆续完成改造,或正在进行改造,但仍有部分泵站老化严重而未改造,严重影响泵站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渠系建筑物中除路涵破损较轻、现状维护较好外,大部分农桥、水闸、渡槽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且多数水闸为混凝土闸门,闸门沉重,不便于开启,存在漏水现象,亟待更换。
(5)生态环境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鱼虾蟹资源等明显减少,国家保护动物丹顶鹤和斑海豹数量锐减。生态环境破坏导致芦苇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下降,使芦苇湿地环境承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芦苇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生态系统脆弱化、湿地退化、人为干预导致生态退化、湿地功能减弱”已成为湿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6)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总而言之,预算编制工作针对企业运营发展而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企业由于没有给予预算编制工作充分注重,采用的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预算编制问题时常出现,影响企业今后发展。因此,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该从领导层级入手,强化预算编制意识,参考西方国家成功经验,采取合理的编制方式,加强预算编制监管,从基础上找出预算编制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处理,在提升预算编制水平的同时,给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引导。
因上级部门财政投入有限、苇场收益不好等原因,致使管理单位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湿地范围内灌排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管理维护欠缺,更新改造未能及时跟上。管理机构分散不利于灌溉排水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时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管理处组建时间短,投资少,基础设施薄弱,严重阻碍了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3 解决措施
3.1 优化供水水源,增强灌溉能力
湿地优先利用大凌河、绕阳河、辽河、大辽河区间径流,不足水量由白石水库及其他调水工程补给。
(1)辽河水系水源供水。可通过对全流域农业、工业等各部门用水继续采取节水措施,加大节约措施投资,并在外调水工程竣工引入到辽河,对流域内大型水库进行优化调度、增大流域内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的前提下,增加辽河水系对湿地供水量。
(2)大凌河水系水源供水。白石水库由于库区铁路迁移等问题目前低水位运行,待水库正常运行达到正常蓄水位后,水库配合大凌河流域区间径流向湿地供水。
(3)纳潮水量。利用涨潮储蓄潮水,与淡水混合后供水。近期,湿地缺水可由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调剂补给,工程在达产前其剩余供水能力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泵站从大辽河调水至辽河,通过双绕总干向湿地供水。远期,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达产后,不能向湿地补水,缺水量可考虑由流域内大型水库优化调度,增加可供水量,并结合省重点输水工程调剂补给。
3.2 改造泵站及灌溉渠系,部分灌溉系统实现水系连通,提高湿地用水保证率
经分析论证,现有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是羊圈子苇场的胜利塘站,东郭苇场北塘红旗一站、红旗二站,其中胜利塘站考虑拆除重建,东郭苇场北塘红旗一站、红旗二站拆除,合建为新红旗站。湿地按水源可分为胜利塘、南大湾、红旗、曙光、八仙,三义、南井子、小河共八个灌溉系统。其中南大湾、曙光、八仙及小河灌溉系统现状运行良好,且控制灌溉面积较小,可以维持现状,需对余下的四个灌溉系统进行改造,同时为使两水源水量互相调剂,在工程布局上,做到干渠连通,统一配水,以提高灌水效率,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3 排涝标准整体提高至10年一遇,增强排涝能力
对西沙河、月牙河、大羊河、锦盘河、丰屯河、南屁岗河、小道子河、流子沟河及鸳鸯沟河等排水河道进行清淤改造,羊圈子苇场内已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暂时不需改造,东郭苇场内现仅有10条排水干沟,计划新建20条排水干沟,排水干沟布置避开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与灌溉干渠相间布置,使东郭苇场排水系统更加完善,提高整体的排涝标准,增强湿地排涝能力。
3.4 布设监测站点,依据水情信息科学调度
3.5 完善管理体制,为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理顺苇场管理权限,深化机构改革,建立灵活、机动、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提升湿地生命力,完善灌排工程及新实施的监测设施等工程的管理机构及人员,做到每项水利工程都有专职人员进行管护,不留死角,为工程安全、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4 结语
(1)受上游用水增加及气候变化影响,辽河口生态经济区芦苇沼泽湿地可利用水量减少,且湿地存在灌溉渠道沉降、淤积严重,渠首及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灌排不畅,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
(2)针对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供水水源,增强灌溉能力;改造泵站及灌溉渠系,提高湿地用水保证率;提高排涝标准,增强排涝能力;布设监测站点,提高水情信息调度科学性;完善管理体制等措施,对恢复湿地范围,保证湿地生态环境安全,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芦苇湿地生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对其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湿地为典型的河口湿地,需进一步分析微咸水灌溉对湿地生态影响,在淡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微咸水灌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