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好这一张
2020-05-20王子潇
王子潇
手机发来一条系统提示——存储空间已满。打开后台一看,原来是照片太多,占了大量空间。这手机伴我多年,虽旧态已显,却用得顺手,还不打算让它“退役”。那就精减些照片吧,借机梳理一下几年里的光影留念,也是个不错的回味历程。
从头开始浏览,恍惚间自己也穿越了时间。不同的地点、人群、场景,将过往的岁月点滴串起,以至于一些已渐淡忘的经历,被一张张照片再次勾勒廓清——这张拍在广州,恰是两年前的此时,一起拍照的朋友,此后许久未见,得找机会聚聚了;这张拍于贵州一个贫困村,当时去采访脱贫工作,照片里的村党支部书记,正给我介绍当地的扶贫产业,满脸幸福喜悦,不知那里的百姓,如今日子怎么样;这张拍在黄河边,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河,那急湍涌荡、奔腾不息的壮阔气势,令我至今难忘……
只是,这样的梳理虽然有趣,却也耗时累人。几年时间,照片数千,精选一遍,颇费工夫。照片间权衡割舍倒在其次,更多的是对不甚满意照片的批量删除——一景连拍,内容同质,前后拍下数张,最终留下的,只有其中一两张;到一新地,随手拍下多张,但回头一瞧,既无特色,也缺美感,索性一齐砍掉。几千张照片,得以留下的只有很小部分,大量的“克隆照”“随手拍”,占據了最大的内存空间,也耗费了我太多的清理时间。
这让我不禁想起父亲。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摄影迷,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中那台黑黢黢的老相机,是他爱不释手的掌中宝。那相机又大又沉,需要手动调焦,远不如现在数码相机这样智能便捷;拍照要用胶卷,一卷只有三十六张,且价格不低,和现在动辄可免费存储海量照片的智能相机比起,简直天壤之别。可是,翻开家中以前的老相册,发现当年拍的照片,几乎张张不差,无论人像还是景物,都是拿得出手的水准,反倒是如今有了功能更强大的智能相机,自己拍出的“良品率”却远不如父亲。
要说拍摄水平,父亲当时也是“业余选手”,未见比我高出许多。细细想来,我和父亲的差距,不在别处,就在拍好眼前这一张的用心上。
像素越来越高,存储空间越来越大,智能调光甚至一键美颜……软硬件的提升为拍照带来极大便利,使如今的拍照近乎成为零门槛的事,却也在无形中,让一些人失去了努力打磨好眼前这一张的耐心与专注——反正有的是内存,多拍几张,可以回头再挑;反正有修图软件,拍得不好,之后还能再调。补救的方法多了,拍照的成本降了,选择的余地大了,自然也就不必执着于每一张的精益求精。久而久之,带来我这般费力筛选的苦恼不说,也让自己的拍摄技术至今难以精进。毕竟千篇一律的重复代替不了“用心一也”的专注,没有一张张充分的认真投入,也就难以知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更重要的,是匆忙海量的拍摄,也让我们流失很多静心感受生活的机会。很多人如今出游,到一心仪之地,第一件事便是忙不迭地掏出相机,“咔嚓咔嚓”连拍,唯恐遗漏掉什么,恨不得用镜头将景点整个打包带走。然而过段时间回看,当初相片拍的是什么,很多已想不起来,甚至拍的是哪里都已忘却。倘若真想和别人分享,除了这些纷繁斑斓的照片,景色背后的故事与感受,却半点吐露不出来,仿佛从没去过一般。人们习惯了用镜头代替眼睛,用奔波代替感受,只顾埋头拍照,却没能真正停下脚步,用心体会这份景致带来的喜悦和感动。匆忙海量的连拍,只会让我们错过那些真切而丰富的体验,犹如行车上的匆匆一瞥,失却与美景深情对视的机会,丢了西瓜捡芝麻,实在得不偿失。所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用心品读你的所见所感,努力拍好你想留住的每一张,求质不求量,不只为那些美丽的遇见留下时光的背影,更是锤炼我们感受生活、品味生活的能力。
拍好这一张需要专注,而努力拍好每一张,更需要持之以恒的专注。拍照如此,万事皆然。写作目标列了一堆,哪个都想开头尝试,却常常半途而废,未有一篇佳作;网购图书、电子阅览,让阅读更加便捷,囤书无数,读完的却寥寥无几;工作内容众多,这项做一点,那项推一步,哪一项都未全心投入,到头来没有一项出色完成。做事成效低,结果不满意,往往就差在那份持之以恒的专注上。记得奥运冠军许海峰回忆当年的射击训练条件时曾说:“装备很落后,没有现在这样的专业皮服。训练子弹数也非常有限,所以每次扣动扳机都要百分之百的专注。”高凤林,三十余年坚守同一车间、坚持一个工种、锤炼一项“绝技”——为火箭焊接发动机。面对比纸还薄的管壁,做到精准焊接、绝不失手,背后是几十年来的点滴磨练、持之以恒的不懈探索。水滴石穿,不贪多,不分神,才能行有所成,功有所得。
正这样想着,又一条系统提示发来,原来是删除箱清空,冗余照片已清理完毕。相册精炼许多,我的心也清爽起来。不妨以这次清空为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沉下心思,更多体会生活的点滴美好,以镜头和笔触,一张张发现,一篇篇记录;将专注和坚持,投入到每一件热爱的事上,一件件做,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朱权利荐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