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是一种责任心
2020-05-20王珍
王珍
从前,经常与某人讨论关于死后的葬身之地。说,花盆是个好地方,只需种棵葱就行,或者觉得桃花树也蛮好看的;某人则买了一株红豆杉,心心念念地盼着它结红豆,并将此预定为魂归处。这样的讨论,并不是视死如归的那种从容淡定,而是纯属一种吃了空的无稽说笑。
静心细想,那些总是把“死”字挂嘴上的人,大多并非真正看淡、看透了生死,基本属于一种口是心非,以为死亡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真的死到临头依然想死,或者自找死路活腻了的人,一定是生无可恋或者生不如死,才会把死亡当作一种解脱。
自从和父母住到一起之后,言行相对有了收敛,尤其对“死”字忌口。而且从心底里警告自己,我不可以死,或者说,没有到可以死的时候。因为,我得信守承诺,我向父母许诺过,要陪伴他们到永远的。所以,我一定得健康地活着,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父母能够搬来跟我们同住,把他们的余生交付给我们,弟弟妹妹用他们的各自方式来支持我们,这全都是对我们的信任。虽然我不是个能干的人,甚至许多基础的家务都做不好,得恶补,但我在学着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学着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因为父母已经顶了一辈子,他们实在顶不动了,我必须得顶上。
偶尔,有邻居叫我去散步或是去坐坐,我想反正就在小区里就没和父母打招呼。回到家,妈妈会说,怎么一看你不在家了。你不在家,我们就没靠山了。虽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有被重视、被珍惜的幸福,和被依赖、被需要的责任。其实,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提醒:每个人也许只是世间的一粒微尘,但却是家中的一座山。
所以,珍惜生命先从怕死做起。当然,这并不只是为了活着,和贪生怕死或者苟且偷生也没什么关系。活着,是为了履行诺言,承担起家庭责任,保护、照顾好父母,尽量不给社会添麻烦。这就是我一个能力微薄者的自知之明和力所能及的贡献。
所以,(防疫的)这些日子,我要让妈妈安心,告诉她不可能会出现挨饿受冻的日子。蔬菜、粮油以及生活必需品我会及时去买,非得去人多的地方,还有倒垃圾等活儿,我都会戴上口罩去。
我还得竭力劝阻父亲,不要急于去银行查询退休金,毕竟年迈体弱,加上还须得有人陪了去,没有必要无端去增加风险。劝阻的话说多了,父亲难免会不高兴,会认为我小题大做,胆小怕死。
我想告诉父亲,我确实怕死,其实更怕我死后留下的一摊事没有做好、做完,还有许多恩情都来不及报答。撇开父母、兄弟姐妹家人亲情不说,光是邻居们对我的种种好,就很值得留恋:有直接把口罩送进家门的,有几次把新鲜蔬菜瓜果、手作的糕点、面条等送进家门的,有替我送大米的,有帮我拎菜的,还有送我多肉植物的……一双双伸向我的援手和捧给我的友情,对我那么亲近、丝毫都不设防,相信我的干净、健康。
所以,我更得识相,自律、自重,小心谨慎,哪怕有点感冒、咳嗽都是有愧疚的,是对不起大家的信任。任何的造次、放任、作践生命,都是不知好歹的罪过。
活着,是一种责任;健康平安地活着,才有担起责任的能力和资本。这不是因为无奈,而是因为值得。
所以,承认我是个怕死的人,并不可耻;反倒是动不动就想逃避人生说要死的人,才真的是懦弱得無耻。
郭旺启荐自《浙江工人日报》2020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