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屋的沙漏

2020-05-20王海燕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灶火蜜枣我们仨

王海燕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个老房子,薄薄的木板,围成四堵墙,一扇小木门,门左边有一扇用皮纸糊的小窗户,它颤巍巍地立在一个斜坡边。

寒冷的冬天,凛冽的西北风肆无忌惮地穿透木板缝隙,穿着单薄衣裳的我们就像钻进了无处藏身的“冷柜”里。

厨房与客厅连在一起,只用一大块竹篾子隔开,中间还断了一大截,就像一个穷酸孩子裤腿上的大破洞。每当烧饭灶火猛烈时,客厅里的人都能感觉到那炽热。厨房边上是猪圈,老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灵巧地把厨房、厕所、猪圈、楼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虽是简陋、拥挤不堪,可老房子却是我来到这世上的第一个落脚点,它敞开那温暖的怀抱,温情地拥抱着我,陪伴着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岁月荏苒,现在我已是白发鬓添,回首半程,温情的记忆中,老房子里发生的趣事,时常让人感怀不已。

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決。父母亲干劲十足,真可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农村孩子早当家,厨房边上的猪圈,母猪加上十几头猪崽,每天的食量也惊人。母亲一大早就切好了萝卜、青菜叶、番薯藤等,让我在大锅里煮成大杂烩。我用茅草引火,随后灶里架上几根干燥的粗柴,火烧得噼里啪啦,映得我脸通红。接着我垫上小板凳,站在灶台边,费力地用一根粗木棒搅拌着,让它们均匀地熟透。阵阵热气漾开,引得一旁的猪崽嗷嗷叫。一阵忙活下来,我早已累得气喘吁吁。

煮好猪食,已是午饭时间,我烧好了中饭,摘洗好青菜准备炒。大弟帮忙烧灶火,小弟端着洗好的青菜站在锅沿边。我倒上菜油,妈妈曾经告诉我,菜油要在锅里烧透,我心想,温度高一点儿去去生油味。谁知“腾”地一下油烧了起来,蹿上来的火焰把我的刘海儿烧焦了。我尖叫了一声,大弟慌乱地从灶火前跑出来,被横亘着的木柴绊倒在地,狼狈地爬着逃到了客厅。小弟看见锅里着火了,更是吓得“哇哇”大哭,青菜“哐当”一下掉在地上了。我自己更是吓得目瞪口呆,愣了几秒,顾不上烧焦的头发,立马端起一盆水,用力往锅里泼下去灭火。只见油水顺着锅沿肆意横溢,厨房一片狼藉。父母亲回来了,惊恐未定的我们仨,结结巴巴地复述了刚才的一幕。“真是傻孩子,这时候把青菜扔到锅里,然后盖上锅盖,炒起来可好吃了。”父亲忍不住笑着说。“哎呀,人都快吓死了,谁还想着吃青菜啊?”我心有余悸地嘟囔道。岁月匆匆,现在每每说起这件事,都会让人开怀大笑。小弟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我一直不大喜欢吃青菜,原来小时候差点被吓死啊!”如果换成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倒进青菜,快速翻炒,那味道真是不错的。

母亲省吃俭用,买了两斤蜜枣藏在楼上的柜子里,说是拜年走亲戚用的。那时候,钱都是算计好掰着用,自己节约一点没事,走亲戚颜面还是要有的,为此,母亲叮嘱我们仨不能偷吃。可是,我们都是贪嘴的年纪,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我像着了魔一般,好几次都梦到吃着甜甜的枣子,醒来时枕头都湿了一大片。终于,我忍不住打开了包装袋,迫不及待地塞人口中,甘甜的滋味真是润开了五脏六腑,一个,两个,三个……心惊胆战地等了一天,母亲竟然没有发现蜜枣少了,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旦欲望占了上风,一切变得无法控制,我变成了“惯偷”,心里虽然也害怕“东窗事发”,但已是欲罢不能。

有天中午,我听见楼上有“窸窸窣窣”的响动,蹑手蹑脚地上楼,趴在门缝里一看,竟然看见大弟手上正抓着一把蜜枣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找到背黑锅的人了!于是,我“噔噔噔”下楼,“义愤填膺”地报告了母亲。差点儿气晕的母亲看着那所剩无几的枣子,哪里容大弟分辩,拿起板尺一顿噼里啪啦揍打,在“酷刑”面前,大弟终于承认了全是他偷的。看着嗷嗷痛哭的大弟,我甚至还有点儿幸灾乐祸。时过境迁,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我给大弟买了一大袋蜜枣补偿,他得知原委,还嚷嚷着给他精神损失费,屁股痛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呢!

昏黄的煤油灯闪烁着,忽明忽暗。夜晚的老房子多了几分暖意。母亲坐在煤油灯边,戴着顶针纳鞋底,一针一线融人了我的岁月里。灯火摇曳中,父亲清了清嗓子,开始了我们非常期待的娱乐节目——讲故事。

父亲早年读过几年书,平时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现在想来,我从上学开始就喜欢历史课,肯定与父亲的启蒙有很大关系。父亲坐在嘎吱响的竹椅上,我们仨仰着头围坐在他旁边。懵懵懂懂地记住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等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一系列故事。每次父亲讲完后,结合书中的人物,会给我们说说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讲完赤壁之战后,父亲看着我们仨,意味深长地说道:“诸葛亮为什么会神机妙算借东风?除了聪明之外,更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做人要脚踏实地,还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父亲的话我一直牢牢铭记,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明灯。

上初中后,我买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三国演义》,打开扉页就像见到故人,如此亲切,如此人心,这也许是父亲的缘故吧1

1990年,我们搬进了新修的两间二层砖房,明亮宽敞,又装上了时兴的铝合金窗户,是村里第一户这样的人家,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新房子的一切都让人欣喜惬意。于是,老房子变成了杂物房,楼下改造成猪圈,楼上堆满了柴火。没有人烟味,没有灯火,老房子慢慢地越来越沉默,慢慢被人遗忘了,犹如一个落魄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终于在一场大风大雨过后,轰隆一声巨响,老房子化为一堆尘土,只剩下几块基石,依然紧紧地抓着大地……

第二年,父亲把老房子翻修成了三层半小楼房,依然屹立在斜坡边上,就像一个生命的轮回。

责任编辑:秀丽

猜你喜欢

灶火蜜枣我们仨
那时候我们也经常被同一个蚊子咬
蜜枣核桃羹 防头发干枯
我们仨
东昆仑灶火河地区晚奥陶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伸展构造环境的确定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金橘蜜枣鸡蛋治小儿久咳
灶火
青海格尔木小灶火河地区两种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远景浅析
相信时光
二表叔的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