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挥之不去的乡愁

2020-05-20冯三四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进村邻里裤子

冯三四

小时候,吃一块猪肉,记一整年。

现在日子好过了,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钱花,想吃什么都买得起,想穿什么都买得到,只要你想到的,市场上都有。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极度满足,但心里却总是特别怀念小时候那些平凡的岁月。那样的岁月,简单、艰难,但却始终留存在心底,挥之不去。我想,大概越是平凡的日子越见生活真味,越是简单的快乐越显人性的纯粹,越是遥远的故乡越是心中的牵挂。越是远离家乡,那些挥之不去的乡愁反而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乡愁于我是进村的那条路,那是离家最近的一条路。第一次离开家乡,就是站在这条路上,一步三回头,看着父母不舍地送我出村口。他们一辈子辛劳,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在这片土地上,一年四季挥汗如雨,经历着春天播种的艰辛,也享受着秋天收获的喜悦。他们从年富力强的壮年,到头发花白的老年,始终坚守在故乡的土地。他们虽难舍故土,却拼尽全力把我送出村庄,淳朴的他们始终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他们安于自己的命运,但他们希望我有更好的前程。

第一次告别家乡时,我看到父母不舍的泪花里有骄傲的光芒在闪烁。老实巴交的父母,和进村的这条小路一样,没有拐弯,简单、直接,但我仍能从他们闪烁的泪花里读懂他们内心的不舍和喜悦。此后的日子再回故乡,每次走在这条进村小路上,我都伫立在当年转头回望父母向我挥手的那个地方。在这里,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初心,看到当年那个怀揣着梦想踏上求学之路的热血沸腾的自己,看到少小离家的自己对未知世界的那种带着些许恐惧的渴望。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因为有梦想而无所畏惧的勇气,始终是我前进的鼓励。

农村的房子多是红砖黛瓦,房子上顶天,下着地,或依山势而建,或在田边平坦开阔的地块上。房子不高,但屋内通透光亮,冬暖夏凉。一户连着一户,开门声吱呀吱呀作响。就是在屋里,听到开门声,也知道邻居家的人下地干活儿回来了。每到夜幕降下,劳作一天的农人赶回家里,开始一天最重要的晚餐,家家户户屋顶的烟囱开始冒出缕缕炊烟,那是浓浓的生活滋味,真真切切的生活气息。如若你家的炊烟冒得晚了,晚饭过后,定有邻里来串门,问问今天是不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吃饭,或是打趣地说些乡野笑话。通过袅袅的炊烟,就知道这家人今天的生活状况——谁家炊烟早早升起,就是比较得闲,谁家很晚才冒炊烟,不是干活儿耽搁了就是瞎逛偷懒了。和炊烟一同升起的,还有各家烧菜的味道。谁家今天炒腊肉,谁家今天焖五花肉,谁家今天煮鸡汤,都是闻得出来的。

那时候,谁家烧肉,那都是轰动邻里的,仿佛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味,也等同于自己吃到了肉一样解馋。要是真能吃上一顿肉,嘴里留香可以持续好长一阵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欲望极易得到满足,哪怕只是吃一顿肉,就觉得生活无比幸福了。故乡瓦房上的袅袅炊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农村景象,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邻里情怀和乡土人文,更是小时候幸福记忆的承载。

乡愁是母亲手中的那根细线,被母亲用巧手缝在棉被上、书包上、衣袖上、裤腿上、袜子上,缝在洗脸的面巾上,或密密地斜織,或交叉做出蜘蛛网状,或缝成小蜜蜂、蜻蜓、青蛙等可爱的图案。记得,我过年新买的一条裤子刚穿没几次,就因为不小心摔跤而擦破了膝盖处。回到家,我一直用手捂着裤子烂洞的地方,生怕母亲看见了责怪。新裤子破了洞,我所有的不悦都写在了脸上,母亲从我脸上看出了问题,又从我的动作洞察到了问题所在。她从床头的小盒子里掏出针线包,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揭开后,里面整齐地放着几根缝衣针和一些细线。母亲选择了与我裤子颜色相近的丝线,借着昏黄的煤油灯,一针一针地缝补起来,煤油灯闪烁的亮光映照着母亲慈祥的脸庞,我就那么看着,看着母亲用一双巧手在裤子烂洞的地方绣出一只青蛙,青蛙的神态和动作,都很逼真传神,仿佛是裤子的生产商专门绣上去的,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违和感。记得那时,母亲对我说,好的东西会变坏,但坏的东西也可以变好,只要用心去创造。母亲手中的丝线,缝缝补补让贫寒的家庭生出花一样的美好,让处在困难时期的我们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

乡愁就是家乡上空的明月,特别的圆,特别的大,能看见月官里的玉兔和嫦娥——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进村邻里裤子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七条裤子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皱裤子遐想
“破裤子”路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周鸿祎:做产品要悄悄地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