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在手心

2020-05-20李曼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挑出来钢笔字挑刺

李曼

一根刺扎进我的手心,当时我并没在意。每天接触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尖锐的,凹凸不平的,难免与其碰撞,导致身体某个部位偶尔疼痛,正常。一般情况,我能熬就熬过去,能挺就挺过去。我常想,生活中的难事并非件件都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越紧张,越难办,更难解决。何况一根小小的刺,远不足以令我惊慌失措、大惊小怪,我打算忽略它。

刺在右手手心,稍稍握拳即有痛感。随着握拳次数的增加,这小小的刺似乎还有往手心深处钻进之势,不仅让我做起事来别别扭扭,不如平时麻利,扯着后脊梁也有凉飕飕的感觉。我纳闷,都说“十指连心”,难道手心连背?

这是一根什么样的刺?木屑?竹签?铁锈屑?还是别的?眼花,不戴眼镜,我很难看清它的模样。

刺小,碍事,碍我正常做事,还让我难受,我得把它挑出来。

小时候,我常帮妈妈挑刺。那时妈妈年轻,身体好,干活儿用心用力,动作快。类似菜园围篱笆这样的体力活儿,别人用一个钟头,她只用半个钟头。干完活儿,她的手指却经常被细小的刺扎伤。回到家,妈妈从针线盒里拿出针,要我帮她把刺挑出来。起初,我不敢挑。那闪着银光生冷的针,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穿白大褂、戴口罩、拿着注射器的护士,以及被注射器扎疼,哭得撕心裂肺的孩童。我知道,我多虑了,妈妈怎会像孩子那样大哭大叫?但我怕,我怕我手里锋利的针把原本就受了伤的妈妈弄疼。见我迟疑,妈妈说倘若不及时把刺挑出,时间久了,刺就会长到肉里去,变成一个硬硬的鼓包,更难受。鼓包会不会演变成其他的问题啊?我打了一个激灵,怯怯地望着妈妈。妈妈给我做示范,说要用力捏住被刺伤的地方,这样既能看清刺的位置,还能暂时阻止这个位置血液循环,挑的时候就不会出血,不会很疼。

给妈妈挑刺的次数多,我并非每次都能顺利帮助妈妈。有时刺没挑出,却在妈妈的手上留下新的针尖印,疼得她额头直冒汗。她性子急,禁不住要数落我“笨手笨脚”,然后忍着疼自己挑。我不免委屈,又心疼她,问她围篱笆为什么不戴手套?她说,戴了,但不可能事事、时时都戴,有时光着手,才做得好。

成家之后,我做家务也不喜欢戴手套,即使大冷天两只手冻得像老面包,我依然光着手洗衣做饭。双手被刺骨的凉水浸泡,变得更加红肿。爸妈心疼我,埋怨我不懂爱惜自己,给我买塑胶手套让我戴上。我不戴,我没那么娇气,再说,我几乎接触不到诸如围篱笆这样的粗活儿,我想,只要不被异物刺破扎伤,干完活儿,用热水泡泡,暖暖即可。

后来,很多时候并非我想象,做事多了,无论怎样谨慎小心,或蹭伤,或扭伤,或烫伤的事,让我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想规避都规避不了,想逃都无法逃脱。就说这根不能用肉眼看清的刺吧,它究竟何时侵入我的手心?我无从知晓,我寻不到它的“来时路”。回溯生活中那些林林总总的过往,无论我怎樣苦思冥想,又有多少让我知晓它们与我碰撞的真相呢?唉,找不着来源,姑且就不找吧。此刻,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从我的手心里挑出来。

谁能帮我?妈妈?年迈的她,眼神不好使了;丈夫?他也视力差,还晕血。还有,男人手重,我怕他没帮我把刺挑出来,弄伤我,出点儿血,我不紧张,结果把他给吓晕过去了……这点儿小事让我想了半晌,我不禁感觉自己有点儿矫情了。

自己动手吧。是,我决定自己给自己挑刺。

我从针线盒里找来一根针,用开水消毒。消毒是为了避免二次感染,避免“破伤风”。但是,100℃的开水究竟能杀死多少细菌呢?还将有多少细菌残留在针尖上?我想起了中学的生物课,想起了显微镜下蠕动的微生物,想起不少细菌根本不惧怕100℃的开水……无法想象的后果,令人畏惧,我一阵颤抖。肉眼看得见的刺终将会出来,看不见的细菌也因此要堂而皇之地顺着针头进入我的手心,混入我身体的各个部位,无论我接不接受,恐不恐慌。

手在灯下,纹理清晰。它们不规则,竖纹、横纹、斜纹,细细的、密密的,像乱麻,又似纵横交错的田垄。如果不是为了给自己挑刺,我极少这样端详自己的手。“包子手”,小时候,因为生冻疮,小伙伴们给我的手起了一个不美的绰号,让我羞愧难当。“指若削葱根,口若含朱丹”,我钦羡十指纤纤的女孩儿。而我呢?我埋怨爸妈,为什么不给我生一双纤细白嫩的手?南方十一月的天,风中刚刚夹着丝丝寒意,我的手却开始红肿。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我是“岁暮天寒手先知”。再冷一点儿,手上的冻疮又疼又痒。晚上,手在被窝里,发热的冻疮奇痒难忍,我在睡梦中把它们抓破,脓血浸染被褥,我不得不戴手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镇只有一个小商店,买不上合适的手套,我戴的都是妈妈织的毛线手套。寒冬腊月,毛线手套透风不管用,妈妈就把旧棉袄拆了,给我做棉手套。我戴着比我的手大两三倍的棉手套上学,同学见了,笑我像个拳击运动员,羞得我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回到家,我哭了,委屈地脱下伤我自尊的棉手套。妈妈叹气说,唉!他们笑就让他们笑吧,手都冻烂了,你不戴手套,冻出其他毛病,怎么办?我擦干眼泪,无奈又把棉手套戴上。嗨,手被寒风冻伤,心被自己的手刺伤。

“女人的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我惭愧,我有点嫌弃我的“第二张脸”,几乎不会细看它,更尽量不让他人看我的手。然而,越是怕,我的手越是容易被人盯上。“呀,没想到你这样的手还能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直率人的感叹,羞红了我的脸。是啊,“漂亮的钢笔字”是对“包子手”的弥补与慰藉。然而,努力努力……却得遭遇多少尴尬与困苦?有时,我宁愿不要“漂亮的钢笔字”,更想拥有纤纤十指。我赞佩先天优越的女子,手如柔荑,让她们备受宠爱,少去多少后天的劳形苦心。

既无富贵命,便做贫民身。我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深知柴米油盐的厨娘,买菜、洗菜、做菜……日积月累的惯常动作,倒让我在烦琐的家务中感受到劳动的充实与快乐。前两年单位开办了职工食堂,我依然自己在家做饭。同事说我“没事找事”,放着职工食堂不去吃,每天下厨多麻烦,弄得一双手粗糙得像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我说,手原本就是用来做事的,况且不做事,怎知生活的艰难?再说,谁家女人身上没有油烟味儿?

不过,不做事,手受伤的概率确实相对较小,就不会被刺扎伤。

我查找刺的位置。看见了,刺在感情线上,难怪几个手指一弯曲就疼。我想起妈妈说,得捏紧被扎伤的地方,阻止血液暂时循环。可我不能用左手捏住右手受伤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完成挑刺的动作。我闭上眼,定了定神,然后针朝手心扎去,顿时钻心的疼让我的后背沁出冷汗。糟糕的是,刺并没有出来,我得对自己再狠心一次。瞬间,有微量的血从伤口渗出,细小的刺有些模糊了。我倒吸一口凉气,给人挑刺容易,给自己挑刺,何其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刺没出来,怎么办?求助于人?不成!我不能犹豫,不然血流多了,更无法看清刺的模样。我的大脑指挥着笨拙的左手向右手再次扎去,两次不成,三次!终于出来了,一个比米粒还细小的刺躺在我的手心,分不清是竹签还是木屑,这已经不重要了。我做握拳状,还有疼,不过,不再扯着后背疼了,心情轻松不少。

我忽然有些惧怕这微小的刺。在不确定的日子里,我无法保证自己还会不会受伤。那些看得见的刺、喊得出的疼,可以挑出来,而看不见的刺、喊不出的疼,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深深浅浅,都在日常。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挑出来钢笔字挑刺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小学钢笔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钢笔字
挑刺儿
乘间抵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