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海事”
2020-05-20邹晓蕾
邹晓蕾
海上交警
2019年11月初,丹东宽甸河口港,夜幕悄至,喧嚣渐散,显得有些孤独的鸭绿江水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远处,几段“嘟嘟”的汽笛声划破寂寥,一艘带有中国海事字样的白色轮船斩波劈浪朝着码头的方向驶来。张信伟迎风站在甲板上——一袭藏青色、双排双扣西装式制服,外套海事工作救生衣,头顶白色大盖帽,船顶上闪烁的警灯将他挺拔的身影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明天是周六,漂泊了一周,终于可以回家了!”张信伟的嘴角不自觉上扬画出一个漂亮的弧度。
2009年,26岁的张信伟在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父母所期盼的,顺利进入丹东海事局工作。在外行人看来,海事人都是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形象,是令人景仰、羡慕的职业,却不知他们责任所在——国家水上安全监督、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执法,并且兼顾履行交通部安全生产等管理的重任,这个行业也被称之为“海上交警”。
经过8个月的一线执法历练,张信伟因较强的文字功底和优异的表现,被调到丹东海事局办公室,从事文字秘书工作,这一干就是8年。然而,对于张信伟来说,让他记忆最深刻,也是付出最多的,是2017年至今的兩年时间。
文官变武将
2017年,张信伟从机关办公室调到了辖区中最边远、艰苦地区——宽甸海事处从事一线工作,一下子从文官变成了武将。
宽甸海事处距市内90公里,辖区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各监管点与海事处相距约80公里,执法环境相当艰苦。当时,张信伟的女儿刚刚两周岁,母亲白血病,父亲糖尿病、脑梗,如果到宽甸工作,他只能一周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回一趟家,虽然心有牵挂,但张信伟仍然选择了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他让妻子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委托岳父岳母帮忙照顾,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宽甸辖区共有乡镇渡口14处,渡船15艘,分布在浑江、永甸河、蒲石河沿岸6个乡镇14个自然村,最近的碑沟村渡口距离宽甸县城52公里,最远的连江渡口在下露河朝鲜族乡,120公里,14个渡口换算成平均距离,达到91公里……”刚到宽甸海事处,他仅用了一周时间,便跑遍了辖区所有码头和渡口,并向处领导汇报了自己对辖区管辖特点、难点的认识和管理想法,对辖区的自然情况如数家珍,烂熟于心。
经过多个不眠之夜的探查研究,张信伟提出了一套科学管理的思路,在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认可后,他负责牵头,同全处人员着手研究梳理内河船舶海事监管体系和宽甸海事处现场监管制度,旨在协助宽甸海事处规范鸭绿江段内河船舶海事监管,划清监管职责,严厉打击三无船舶、乡镇船舶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张信伟为了解决辖区管理分散的问题,为辖区所有船公司负责人、船长建立了一个微信工作群。有了这个工作群以后,不仅利于发布最新政策法规、水上安全管理和气象预警等信息,更加强了宽甸海事处和各个船公司的沟通联系,同时还可以共享资源,把航运公司体系管理和内河进出港报告的要求和模板及时发布,共享。
离不开家乡水
2019年夏天,在中朝界河鸭绿江水上搜救综合演习过程中,一个拖着肿得如包子般的双脚,却仍然圆满完成演习任务的身影,令在场领导和同事惊讶且赞叹,这个人便是张信伟。
得知多年来第一次在中朝界河鸭绿江水域开展大型综合性水上搜救演习的消息后,张信伟激动不已,主动报名参加,可没想到的是,正是演习训练最关键时,他却因痛风引起了脚疾,为确保演习圆满成功,万无一失,他拒绝了领导和同事的好意,没有请假休息,而是每天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演习近三个小时,常常晒得头晕眼花,双脚疼得近乎昏厥,凭着坚强的毅力,他咬牙挺过了连续20多天的演习预演。
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玲玲”登陆丹东地带,对于宽甸海事而言,尽管早已提前部署启动防台预警,但现场核查应急仍是重中之重。辖区11家航运公司,14个渡口,130余艘旅游船、渡船的安全必须保证,张信伟和3名同事迎风出车、出艇奔赴现场,偌大的辖区,紧迫的时间,有限的人力,与超强台风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拉锯张力。河口景区是宽甸辖区的监管重点区域,那里有5家公司,3个渡口,65艘船舶,张信伟非常清楚防御台风重点在“防”的道理,他逐一码头、逐一渡口核查防台措施落实,客渡运航线全部停航避风,在台风登陆前4个小时,确保最后一艘长期停航船舶完成全部人员撤离转移上岸。
在全力抗台的72小时内,正值张信伟4岁的女儿因急性肺炎被送往医院治疗,尽管心中焦急万分,但防台抢险救援工作刻不容缓,张信伟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女儿:“不要担心,爸爸不会有事的。你也不要怕,相信医生,很快就会好的!”直到“利奇马”和“玲玲”顺利过境,全身湿透的张信伟才匆忙赶赴医院看望女儿。
妻子既埋怨又心疼,“你看看你的那些大学同学,不是从商挣了大钱,就是在深圳、上海、大连发达的前沿城市任职,工作比你轻松,收入还比你高,凭你的学历和能力,换个更好的工作也不难,你这是图个啥?”看着妻子,张信伟笑着解释道:“我是在鸭绿江畔长大的,图啥,家乡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