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接式头面部枕在脊柱后路手术体位中的应用观察

2020-05-20李秀文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移位全麻

李秀文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合理正确的手术体位摆放是确保手术成功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若手术体位摆放不当或术中体位保护措施使用不合理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1]。俯卧位是脊柱后路手术经常采用的手术体位之一,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术中出血少等特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身体负重点和支撑点发生改变,而且由于术者在操作中给患者身体施加压力,再加上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容易导致呼吸和循环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2]。其中,颜面部皮肤较身体其他部位薄,抗摩擦力小,一旦头部保护用具使用不恰当,极易造成患者头面部受压处的皮肤损伤[3]。目前临床上俯卧位手术常采用手术床配套俯卧位头架或传统海绵头圈或硅胶头托来保护头面部,同时也有许多方法针对头面部压疮这方面的问题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头面部保护装置。如陶芹等[4]设计的海绵俯卧位U型垫,虽然可以有效地减少俯卧位下脊柱后路手术压疮的发生,但仍然有较高的压疮发生率。此外,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的气管导管安置也是非常重要,如安置不妥当,易引起气管导管移位、扭曲的发生,从而危害患者生命。因此,如何安置头面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俯卧位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鉴于此,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设计了一种拼接式头面部枕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5~87岁;体重40~80 kg;BMI (21.94±1.70) kg。纳入标准: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俯卧位进行手术的脊柱手术患者;意识清楚,对答顺畅,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意识不清、头面部损伤患者;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等不适合俯卧位手术的患者。80例患者中,腰椎间盘脱出者26例、胸腰椎骨折者38例、腰椎狭窄者13例、腰椎结核者3例,手术时间平均(242.5±29.2) min。将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新型拼接式头面部枕的制作方法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裁剪成长约30 cm,宽约25 cm,高约8 cm的长方体作为头面部枕的底座,然后将中间挖空,在两侧长边约12 cm处分别挖一“C”型开口,最后放上长28 cm,宽24 cm,高6 cm的“U”型记忆棉枕,绷带捆绑,外套保鲜袋,强力胶布固定[5],见图1。

1.2.2使用方法

1.2.2.1观察组使用方法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将平车与手术床平行放置,患者先在平车上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各导线,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动静脉置管,双眼涂上金霉素眼膏后用3M透明敷料贴好,将拼接式头面部枕罩在患者头面部,气管导管接延长管穿过头面部枕底部的凹槽与麻醉机连接[5],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翻转成俯卧位,最后调整好头面部各受力点(前额、眉弓、颧部、鼻尖、下颌)与头面部枕的位置,确保双眼、鼻子及口唇悬空,检查3M贴纸有无撕去,检查气管导管有无松脱、移位、受压、扭曲。

图1 新型拼接式头面部枕结构示意图

1.2.2.2对照组使用方法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一样,进入手术间后先不过床,将平车与手术床平行放置,患者在平车上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气管插管全麻、动静脉置管后采用轴线翻身法翻转成俯卧位,最后,对照组患者头面部垫上海绵头圈,头偏向一侧,避免气管导管受压。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体位摆放时间是指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开始摆放体位到体位摆放达到标准要求的时间。

1.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面部皮肤受压状况包括皮肤压痕、红斑、水疱、破损等不良反应。

1.3.3比较两组气管导管移位、受压扭曲的发生率气管插管全麻后开始记录插管深度,然后在术中、术后分别两次使用直尺测量经口气管插管外露端距门齿的距离并记录,观察有无改变,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出潮气量的变化。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呼吸机呼出潮气量低于设置潮气量10%以上,导管距门齿距离拉长,吸痰管插入不畅,听诊双肺呼吸音较低但对称可判断为移位滑脱[6]。气管导管扭曲[7]为麻醉机提示患者气道压增加,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增加,加深麻醉后上述表现无改善。

1.3.4比较医护人员对两种头面部枕的应用效果评价分别调查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对两种头面部枕应用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头面部枕的安全性、舒适性、适用性与方便性4项,每项分值满分25分,总分100分,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份,回收80份。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头面部皮肤受压状况两组患者头面部皮肤均无发生破损,观察组发生头面部压痕、红斑、水疱等皮肤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头面部皮肤受压状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χ2=27.149,P<0.05。

2.3两组患者气管导管移位、受压扭曲发生率观察组无发生气管导管移位、受压扭曲,对照组发生了6例气管导管移位,7例气管导管扭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气管导管移位、受压扭曲发生率比较

2.4医护人员对两种头面部枕的应用效果评价医务人员对观察组头面部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医护人员对两种头面部枕的应用效果评价比较分

3 讨 论

3.1应用拼接式头面部枕能优化体位摆放流程传统的俯卧位头部摆放方法是患者取俯卧位后,头部在头枕上垫海绵头圈。由于海绵头圈表面由橡胶或人造皮革包裹,因此两枕之间容易移位,术前安置需要更多的调整,摆放体位的操作时间相对延长。而拼接式头面部枕为一体式结构,底座与头枕用绷带固定,因此不会发生滑落移位,减少术前摆放操作的步骤,优化了俯卧位的摆放流程。如在使用中被患者唾液等污染也可以拆卸清洗,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发生。本结果显示,观察组能够有效缩短体位摆放时间以及减少术中体位调节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应用拼接式头面部枕能减轻对皮肤的受压程度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是面部压疮的高危人群,因为面部皮肤较薄,脂肪少,抗摩擦力小,术中颜面部处在低水平位置,容易积聚水分,加上在骨科手术操作中通过椎间传导对颜面部造成冲击,增加了对面部的压力及摩擦力,如果一旦疏于对患者颜面部的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其伤害,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8]。针对以上的问题,临床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头托,如海绵头圈、“C”型头架、马蹄形头托、硅胶、凝胶头托,还有一些自制的头面部保护装置等。它们虽然各有优点,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各型号大小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固定、可调性差,并不是所有手术患者都有完全适合的型号可以选择。尤其是一些极度肥胖、颈短、颜面部毁损后患者更是如此[9]。我院设计的拼接式头面部枕为“U”型记忆棉材料,有自动塑型作用,可根据人体凹凸结构塑形并稳定下来,不会因个体差异反复调试,从而节约了手术体位摆放的时间。而且透气性较好,抗压能力强,质地柔软,具有慢回弹的特点,可以将施加的压力平均分散开来,从而减少头面部压伤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皮肤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拼接式头面部枕能减少压伤和压疮的形成。

3.3应用拼接式头面部枕能减少气管导管移位、扭曲的发生率俯卧位手术由于患者的体位特殊,术中如发生气管导管移位或脱落则不易及时发现,即使及时发现,由于受患者的手术体位、手术部位等影响,重新插管和固定十分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固定好气管导管,保障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临床重视的问题。我院设计的拼接式头面部枕底座设有“C”型通道,气管导管从此引出,有效减少了气管导管打折成角和移位脱落的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气管导管移位、扭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观察组用拼接式头面部枕可有效缩短患者体位安置时间、减少头面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全麻患者气管导管的摆放,减少了气管导管移位、扭曲、脱落、打折成角的概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移位全麻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球罐整体移位吊装技术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