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探索

2020-05-20尹国梅杨丽金

关键词:患肢骨科病房

尹国梅,杨丽金,张 杰

(保山市中医医院骨二科,云南 保山 678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骨科下肢大手术治疗后较为常见及多发的并发症现象,主要表现为下肢出现程度不一的水肿、皮炎、色素沉着、继发性静脉曲张及瘀滞性溃疡等[1]。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及治疗,将会导致下肢功能丧失、残废甚至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有效的预防干预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在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模式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收治的骨科病房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5例进行护理对比观察(2017年5月~2018年7月),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5~83岁,平均(59.63±5.12)岁;观察组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5~85岁,平均(59.65±5.26)岁。本次观察将骨科病房护理人员分成两组,分别为12名及13名。

两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护理人员之间对比的基线资料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42例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常规的术后病房环境护理干预、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护理及下肢伤口换药等护理操作。

给予观察组43例患者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制定规范护理流程:定期针对骨科病房的护理人员开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培训及学习,向护理人员普及及强化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风险评估指标、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对策及健康生活指导等,在培训后给予针对性的考核,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掌握预防及评估知识、技能等。在骨科病房内指定健全及完善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流程及指导,分别指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全过程-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评估标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处理手段等全面预防护理对策。(2)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模式:患者进入骨科病房后采用评估量表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评估,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程度、体重指数、活动能力、手术方式、创伤风险、用药情况、基础疾病等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成低风险(3分以下),中风险(4-5分),高风险(6-9分),超高风险(10分以上)等类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处理:针对性低风险患者实施基础预防护理措施:床上抬高患肢,早期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给予患肢的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及足趾的运动,3次/d;指导患者收缩股四头肌、挤压腓肠肌、保持直腿的抬高运动等指导,借助骨科病房的床上拉环将上身抬起,手术后第二天开始屈髋屈膝运动指导,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开展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灯干部。针对中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患者干预护理措施前提下指导患者手术当天穿上尺寸合适的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将弹力袜脱掉,将患肢抬高30度左右。针对高风险及超高风险患者在基础预防护理干预及弹力袜的前提下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进行预防干预,并每天定时监测、记录患者患肢皮肤的出血、瘀斑、肿胀及颜色等变化情况,并针对患者实施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肢腿围、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等差异;(1)护理质量评分[3]:针对护理人员护理行为、护理专业程度、护理差错等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代表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2.2 患肢腿围、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的患肢腿围、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 论

在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属于骨科临床中意向预防性的护理系统,能显著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将至最低,骨科病房在预防护理过程中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及标准,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防范意识[4],针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进行不同风险程度的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别为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与防护力措施,保证护理措施落到实处,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技能,促进骨科病房护理质量的提高[5]。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实施骨科病房建立预防护理模式的观察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肢腿围、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说明在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表2 对比两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患肢腿围、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s)

表2 对比两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患肢腿围、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s)

组别 患肢腿围(cm)护理前 护理后 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分)常规组(42) 2.20±1.05 3.60±1.20 81.63±6.45观察组(43) 2.19±1.10 3.11±0.74 90.11±3.26 t 0.04 2.27 7.68 P 0.97 0.03 0.00

综上,骨科病房内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的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康复进程,规范骨科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建议在骨科护理中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病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病房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