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绳梯式穿刺对长期血透患者内瘘皮肤瘢痕及内瘘使用功能状态的影响

2020-05-20

关键词:绳梯内瘘瘢痕

吴 丽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其中血管造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佳的选择方式[1]。目前区域穿刺法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穿刺方法,但是该方法容易造成内瘘部位瘢痕增生,影响了内瘘的使用功能[2]。绳梯穿刺法在长期血透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内瘘部位瘢痕的形成,从而保障内瘘的使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不同穿刺方法在长期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20例,随机将入选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10例患者中有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26~76岁,平均为(50.4±5.2)岁;其中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3例、肾小球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2例。对照组10例患者中有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为(50.7±4.8)岁;其中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小球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2例。入选标准:①血液透析每周次数≥2次,内瘘流量≥500 mL/min;②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急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已经出现动脉瘤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师在造瘘后5~8周进行穿刺,穿刺针为17G。在选择穿刺点时,需要注意穿刺点需要距内瘘吻合口5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间距必须超过5cm,在进针时需要保持针尖朝上,与皮肤保持20~25°夹角,进入血管后观察到回血即可将进针角度放平,之后缓慢推入血管,先穿刺静脉,之后穿刺动脉。

对照组采取传统区域穿刺法,具体措施为:在内瘘吻合口5 cm之上选择血流充盈且弹性好的内瘘血管穿刺,并选取固定区域在其中穿刺。

观察组则采取改良绳梯式穿刺法,具体措施为:首次穿刺前需要评估內瘘的状况,超声引导下确定动、静脉穿刺点各3~6个,呈绳梯式排列,且间距均为0.5 cm,从近心端至远心端依次穿刺,然后根据顺序进行依次轮回应用,如此周而复始进行穿刺。

1.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观察两组内瘘皮肤瘢痕发生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皮肤瘢痕发生情况

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未出现硬结,穿刺点无明显渗血点,血管轻度隆起,无出现大面积增生瘢痕;对照组穿刺部位有明显硬结和血管隆起,有5例患者出现大面积增生瘢痕。

2.2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而血管造瘘是确保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措施[3]。本次对比不同的穿刺方法发现,使用改良式绳梯穿刺法的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未出现硬结,穿刺点无明显渗血点,血管轻度隆起,无出现大面积增生瘢痕;而使用局域穿刺法的对照组穿刺部位有明显硬结和血管隆起,有5例患者出现大面积增生瘢痕;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改良绳梯式穿刺能够减少长期血透患者内瘘部位皮肤瘢痕增生,减轻同一位置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能够有效预防血管瘤的形成,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保护内瘘的使用功能,有助于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皮肤美观性。

猜你喜欢

绳梯内瘘瘢痕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涨潮的时候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
绳梯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