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寻乐
——演奏家张帆采访录

2020-05-20文|

岭南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帆竹笛敦煌

文|

张帆,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竹笛协会副会长、广东青年联合会艺术委员会理事。

200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笛箫演奏艺术上,以全面而娴熟的演奏技巧、纯正华美的音色、丰富的艺术思维、形成了对不同内容、格调的曲目有多姿多彩的表现。曾任文化部“文华杯”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器乐大赛”评委。

主持省级项目《构建广东音乐“五架头”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竹笛八孔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敦煌音乐的创作与表演》省级科研项目。著有《笛曲三五七的婺剧渊源》《笛子改良研究综述》《笛子改革历史综述》《楚辞后奏曲的艺术内涵与特色探析》等论文。灌录了《笛韵》《张帆竹笛》《色空流幻》《天路禅宗》等数张笛子专辑CD唱片。

如何在舞台上展现笛箫纯正华美的音色,如何向观众传达别具匠心的艺术思维,是身为演奏家的张帆几十年来所力耕之事;而转身走向幕后,他是一名音乐学院的竹笛专业教授。多重身份的来回变换并未使其抛下对深掘传统文化艺术的执着,反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任重道远。张帆通过多年对敦煌音乐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其以音乐为媒介,使“陆地丝路”与“海上丝路”紧密相连,并以富有现实意义的现代诠释方式呈现于众,为促使观众的音乐审美从“了解国乐”迈向“品味国乐”的转变而不遗余力。在此期间,张帆接受了笔者的专访,向笔者讲述了其对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对音乐独到的见解。

刘丽娜(以下简称“刘”):张老师,您好!据我所知,您既是竹笛演奏家也是竹笛专业的教授,那您对竹笛肯定十分了解。可以为我讲解竹笛南北方的演奏风格及演奏手法处理的差异吗?

张帆(以下简称“张”):竹笛的流派主要有“南”“北”两大流派。南派的乐曲在演奏风格细腻委婉;北派则以热情粗犷的艺术风格见长。在音色的类比方面,北方高亢雄厚,如大雁行空;南派清亮飘逸,如小桥流水。传统民间乐器在其传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地方性演奏技巧,是乐曲表现地方色彩最直接、最鲜明的、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北方笛曲常用的演奏技巧有花舌音、厉音、垛音、顿音、抹音等;而南方曲笛常用的演奏技巧则是垫音、打音、气颤音、泛音等。二者截然不同,这或许是“长城”与“小桥”不同的魅力所在。

刘:那相对于西方音乐,我们东方音乐的抒发更注重些什么呢?

张:相比于强调节奏与恢弘气势的西方音乐,东方的音乐表达是内秀的、低调的、隐喻的。“音断气不断、气断音不断”的留白,就产生了东方音乐最迷人的“韵”。例如《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就是对“气韵”运用和把握的范例,更能让人从中窥探中国传统艺术在是与不是之间,求其趣味的美学。

刘:是的,民乐背后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现如今它也呈现出难以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趋势。那么,民乐是不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当代人的审美水平,究竟该如何创新?

张:例如我演奏香港著名作曲家罗永晖老师创作的《孤花一夜》《沙浪引》《清音写意》等作品,就是以箫、中阮、古筝、竖琴这几种乐器即兴合奏的方式呈现的,通过我和各位演奏家对不同乐器的演绎,直接转化为音乐上的呼应与融合。这大胆新颖的即兴合奏,极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可以将独有的演奏个性及丰富的理念得以充分展现。与不同类型、不同音乐文化的乐器相互碰撞,这些也都是民乐在其发展进程中的创新。

刘:那您对箫曲《大漠孤烟》这首曲子的表达意境和演奏技巧有什么看法呢?

张:这首作品是以独奏的形式,展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孤寂。我曾受邀远赴敦煌,置身于“一轮圆日半边天”的静谧以及“大漠孤烟直”的空濛之中,唯有不远处峰火台燃起的浓烟分外醒目。听戚风狼烟马嘶兽哀之声、叹大漠孤烟英雄悲歌之境、诉西出阳关梦寻千古之情;思绪联翩,似乎那消逝的楼兰古国的昔日繁华就在眼前,因而创作了这首箫曲。那么如何表达这首曲子的意境,首先在于演奏者对气韵的把握,这是需要一种厚度,并能在气息与气息之间的自然衔接;其次便是演奏者如何处理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当然,如何从复杂的技巧中脱离,回归到音乐本身,那就是乐人一生的命题。

刘:可以谈谈您对学生们更为注重的方面是什么呢?

张:比如在招生方面,个人认为,像我们的招考,是面向年龄段最小的艺术生培养。在不能与考生直接接触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十分钟左右的舞台表现来判断学生能力。所以考生所具备的音乐素养能否及时显现其闪光点、能否吸引评委眼球、能否满足高品质音乐院校的人才输送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除了错音、断音上的表面瑕疵,其内在是否具有音乐的灵气更是我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其他甄选规则也会适当均衡当前的市场需求,比方说表演者的综合能力,能否满足观众对音乐美感的视听双重需求等。这是我对学生们的基本要求。但遴选只是第一步,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以前我的老师在教导我们时,灌输的最大理念是“懂得做人”。这不但是人生课题,同样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通过其演奏显现出来的。

刘:这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您对音乐的初心是什么呢?您想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什么?

张:能吸引、培养听众,实现音乐普及,这都是我最初的愿景。但观众肯定不止步于现有的、表面的满足感。所以我想要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让乐迷们深度感受音乐,学会如何欣赏音乐,如何运用音乐修身养性,而非附庸风雅、盲目跟风。近几年我搞的音乐会是以“海上丝绸与陆路古道”为主线,整体的音乐风格从丰富华丽逐步趋于平静,意在“箫笛曲终破,繁华落为空”。这是一种万物皆空、人心归一的方式,毕竟音乐的最终目的,同样也是最初目的,应是回应听众的本心、回归作曲者的初心。

刘:据我所知您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于2017年成功申报广东高校省级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丝绸之路-敦煌传统音乐(舞蹈)文化内涵的观察思考及实践探索》,现在是否有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张:该项目自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且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政府、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项目组多次受邀参与甘肃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研讨会。并在我们赴敦煌考察期间,有幸受到实地讲解的优质待遇,获得了在莫高窟音乐舞蹈方面的珍贵资料,使得项目组成员对敦煌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多次交流与合作,项目组现与甘肃敦煌政府、敦煌研究院建立了良好沟通与互动的联系网,为开展项目建设基础的艺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添砖加瓦。

其次,在校内领导与专家对项目组关心与指导下,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星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业优越的艺术实践环境资源,如民乐专用排练厅、沙河音乐厅、大学城校区音乐厅等艺术实践场地,和星海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每年举办的星海音乐“家”音乐季等,优越的基础条件已基本满足项目组开展艺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需求,为开展项目建设基础的艺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夯实基础。现项目组已举办多场音乐会等艺术实践活动,如《丝路·敦煌印象——张帆(笛箫)与他的朋友们》《大漠孤烟——丝路之路音乐感悟》等音乐会,归纳总结了此类音乐风格与其形式的构成,完善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的创新呈现方式。

此外,项目组还同市场保持紧密对接,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在专业课程中始终坚持贯彻这一理念,开设不同类型的实践类课程,同时与广州市及全省各大城市音乐厅及艺术中心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共建合作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提供了最好的国际音乐交流平台、品牌。

整体来看,项目在演奏、创作、理论、教学四位一体的创新型教研模式总布局下,大力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合理降低艺术实践成本,提高艺术实践质量。将音乐学科体系中独立发展的专业,如中国乐器演奏与现代电子音乐演奏、西洋乐器等,进行整合以适应新的艺术实践模式的课程体系与舞台演奏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我们还融合国内各民族和国外舞蹈文化,在重奏、组合、中西乐器结合等多元形式的探索和艺术实践中,形成一套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艺术体系。比如,近两年从三张音乐专辑的创作、专辑的录制出版以及两场专题音乐会演出的效果来看,已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为了在专业课程中贯彻这一理念,我们准备开设不同类型的实践类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与广州市及全省各大城市音乐厅及艺术中心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共建合作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

我们希望对丝绸之路,尤其是敦煌的悠久历史文化与丰富艺术形式的深刻认识,能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度了解,以当代艺术思维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音乐创作。此外,如何把海上丝路与陆地丝路音乐文化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对接是项目组未来还需继续努力的方向,并将音乐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文化命运的开拓紧密联系,发挥“活化石”的实际作用,真正做到“活态传承”。

刘:是的,正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构建具有中华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中国音乐,这是当代音乐人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愿您和您的项目能赋予中国传统音乐以新的魂灵,奏出时代精神,力争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谱写新的国乐华章。非常感谢张老师抽出时间和我交流!

猜你喜欢

张帆竹笛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My Mother
亮丽的敦煌
我的坚守
绝世敦煌
可疑的家访
他只是被蜇了一下
来去无踪影
狡猾的串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