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当下,关于出版行业的几点思考

2020-05-19申晶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店

申晶

摘要: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开始蔓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出版行业亦受到严重影响。出版机构面临物流受阻、发货难、发货量减少等多重问题;书店也面临客流骤减、现金流断裂等风险。面对这场“黑天鹅”事件,出版业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成为扛过“寒冬”的关键。

关键词:出版机构;书店;消费者需求

一、书店现状及反思

(一)实体书店疫情期间现状

春节期间,一篇名为《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生存艰难——2020年春节实体书店紧急调查分析报告》引起热议,率先开启了行业自救呼声。

据报告显示,截至报告发表日,涵盖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共350余家书店参与线上问卷调查。自疫情暴发后,86.97%的书店已暂停营业,且几乎无任何收入来源,接受调查的多为中小型民营书店,若疫情持续发展,77.62%的书店可能维持不了三个月,其中房租、人员、贷款可能是实体书店此次危机中的最重负担。谈及未来,因为疫情持续期、消费者购买习惯转变及员工离职等多重因素影响,73.94%的书店不报乐观期望,即使恢复营业,也许收入也不及原来一半。

(二)书店经营存在的问题

据上述报告显示,85.84%的书店在闭店后无额外收入来源,这也侧面反映出书店经营结构单一的问题,绝大部分书店的主营业务仍然是靠图书收入。近年来,书店回暖期涌现出多种特色书店品牌,但特色书店的营收,多数也是由图书、文创、餐饮、场地租赁等构成,换言之,即完全需要依靠实体线下创收才能实现自身运转。

少数书店也有积极调整思路面对挑战,单向街书店通过官方微信号众筹自救,4小时突破“10万+”阅读量,得到读者积极反馈;言几又书店展开“言读”项目,与饿了么合作外卖送书,同时与多家互联网平台合作宣传渠道;建投书局开展线上直播电子展览。但是由于布局线上不成熟,无法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收获立竿见影的效果,多数书店的线上变现效果仍不理想。在抗压能力方面,国有新华书店、品牌连锁书店、其他中小民营书店呈递减态势。

(三)书店应做出调整

首先,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近年来的政策红利给了书店产业链蓬勃发展的空间,但书店运营应更多地融入跨界意识,并落实“互联网+”思维,依托线下优势,夯实线上运营变现模式,有效地维护并发展自己的铁杆用户。

其次,充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精准定位。中小民营书店既缺乏教辅等独有优势资源,也没有电商平台那样巨大的流量优势,这种情形下,就更要分析自己的特色所在,多方立体地培养粘性用户,才有可能挣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出版机构如何应对挑战

下游产业链的问题最终一定会反馈回上游。作为出版行业的上游,出版机构在这次疫情中,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以应对严峻复杂的新局势。

据开卷1月统计,在1月上旬及春节初期实现一定经营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实体书店也同比下降,最高降幅达90%。而这个影响目前仍在持续。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数月,出版机构也大概率面临进货量减少、退货量增加的局面。适时调整战略思路,对扛过这场“寒冬”至关重要。

(一)因需制定选题

所谓“因需”,即要清晰洞察消费者需求。在这场疫情中,出版机构也创造了多项记录,十几天内十几本抗“疫”题材书籍诞生,凡科普、诗集、多语种故事等均有涉及。此外,“速溶综合研究所”的《图解版防疫手册》引发网络广泛传播,最终更是与出版机构达成合作,即将出版成为纸质图书。该选题策划组从事“图解”内容领域数年,也形成了自己的业务体系,此次仅仅历时6天,便将专业性极强的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其内容的广泛流传恰恰切中了大众对于简单、直观、速记、有效的阅读需求。

(二)布局线上

传统出版业转型的线上布局多数集中在数字出版領域,但在各类自媒体平台暴发的今天,出版机构更需建立自己的自媒体矩阵,同时也要多方调研新销售渠道,尤其是电商新渠道,如各类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及时利用流量变现。这一点在2020年的当下,变得尤为重要。

2020年,是异常艰巨的一年,每一场灾难都会有一些行业面临淘汰,但同时也会有一些行业绽放光彩。机会是平等的,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克服困境,谋求新发展。

猜你喜欢

书店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九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七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四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书店之美
最美书店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小熊de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