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郑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5-19李冬冬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对策

李冬冬

摘要:河南省新郑市具备多方面的区位优势使得本地区成为红枣种植的有利位置,红枣产业迅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的提高,新郑红枣出现了基地建设缓慢、种植技术推广不规范、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深加工水平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新郑红枣现状分析提出了几条建议:加大基地建设,推广种植技术、扶持龙头企业,提高深加工水平、规范市场建设,促进产品流通。

关键词:新郑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一、新郑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郑大枣历史文化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郑市委市对发展大枣产业尤为重视,发展更趨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枣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达30余个,除灰枣和鸡心枣这两个优良品种外,还有六月鲜、九月青、结不俗、酥枣以及反季节的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年产红枣3000万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是财政部扶持的“大枣保护基地”。

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 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大枣药用价值很高,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枣肉中含有人体必要的维生素P(又叫芦丁)一般每100g果肉中含量高达3385mg,居各种果品之首。

(二)红枣产业栽培管理

新郑枣树种植集中区主要在郭店镇、孟庄、薛店镇、龙湖镇,枣树种植面积达到本地区土地总面积的89%。近年来,科研人员将红枣种植基地改造为优质枣园、加强红枣栽培技术。枣园栽培管理技术涉及枣园矮化密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但具有本地特色的是矮化密植和病虫防治方面,起到了红枣种植管理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病虫防治方面拥有独特的“薄膜”技术,可以从源头保证有机红枣产区的红枣品质,并且采取生物防治,养殖鸡、鸭以此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对枣树生长的影响,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这为本地区红枣种植解决很多自然灾害问题。

(三)新郑红枣加工业

新郑红枣主要是采取干制和深加工相互融合,加工企业达280余家,年加工红枣1170多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红枣产品加工大致分为四类:干制红枣、干果置于枣中、提取药用价值和利用加工产生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制成有效的“膳食纤维”等商品。

(四)新郑红枣销售

农民在市场自由销售红枣,一般集中于集市、街道等,主要为零售。新郑红枣销售市场慢慢扩大,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加工企业的市场及科技优势,将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相融合,形成产业链模式营销。

二、新郑红枣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新郑红枣基地建设缓慢,生产水平低。

红枣是新郑的特色产业,文化历史悠久,是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富民产业,多年来,政府对新郑红枣种植业大力扶持,但红枣基地的扩展、种植规模的扩大仍是缓慢,农民的认知不到位,枣树的生长周期较长以及土地的调整,新基地的建设也严重受阻。

枣农过度追求产量忽视质量,使用激素、农药、采摘过早等导致新郑红枣果实小、色泽差、含糖量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降低严重等问题,当地枣树枣龄较长,近年来病虫害较严重,需要根据不同时期施用各种农药,农药成本加大,气候变暖,日夜温差小,成熟期雨水较多,促使枣农提前打枣,使大枣的质量下降,但种枣成本的加大又使得大枣收购价上涨,激化市场矛盾。大枣收益不如外出打工,降低了枣农积极性。

(二)种植技术推广范围不广

近年来出现了不打农药不结果的新情况,而枣农的种枣技术还仅仅是沿袭了老一辈的做法,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和推广技术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指导,没有因地制宜,对枣农给予深入的技术指导。另外,近年来出现了新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大枣种植急需得到相关部门的更大的科技投入,研发出更优质的枣苗和更适合当地气候的种枣技术以提高当地枣的质量。

(三)企业规模小,深加工水平不高

随着新郑市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枣产量随之加大,同时相应产生出一批红枣加工企业,加工了各种各样的红枣产品,但凸显了产品杂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管理经验落后、红枣生产模式单一。新郑市红枣市场需求由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进行转变,红枣产业深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从而对新郑市的红枣的商品率及市场占有率具有直接影响。

(四)市场机制不完善,产品流通受限

加工企业多而杂,企业管理不规范,红枣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市场占有率低,红枣产品平均价格起伏不定,交易市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分类不明确,以次充好现象严重;枣农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意识,销售渠道不健全,覆盖范围较小。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基地建设,推广种植技术

新郑红枣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没有工业区的污染,可以有机化的种植红枣,建设大型红枣种植基地。培养种植技术管理型人才,精细化管理,优质种植,开展集约化经营,确保红枣高质、高量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红枣种植精选优良品种,依据生长习性建设种植基地,增强红枣种植基地的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统一培训枣农,推广种植技术,减少农药、激素使用,生产有机化红枣,红枣种植实现绿色化,提升新郑红枣产品的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扶持龙头企业,提高深加工水平

新郑红枣加工企业众多,但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等。企业统一管理,企业整合,小企业向大企业进行原料、初加工产品供给。大力扶持规模化企业,扶持龙头企业,研发加工技术,生产优质枣产品,建设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

充分利用红枣的食用、药用、营养等价值,进行深加工以及新产品技术研发,提高红枣产品的价值,打造高端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规范市场建设,促进产品流通

市场是红枣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项,对马路市场以及集市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建设大型枣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业务人才将产品推广出去。零售点覆盖,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推广,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将产品卖出家门、卖出国门。枣农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惠农政策,扶持枣农,照顾枣农的切身利益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红枣,同时加强农户与生产基地的联系,促进枣农与合作社的合作,壮大枣农队伍,实现农村与城市的贸易互利的局面。

四、小结

新郑大枣产业迅速发展,众多加工企业、知名品牌浮现,对新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加大基地建设,推广种植技术、扶持龙头企业,提高深加工水平、规范市场建设,促进产品流通等,希望对新郑大枣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