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护理中语言沟通的技巧
2020-05-19孙建阳韩洪强
孙建阳 韩洪强
【摘 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与言语交流技巧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选用常规物理医治。调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和言语交流。两年后,比较两组的品格改动、行为反常、言语反常和疾病状况的发生率,并用单因素方差剖析两组疾病状况的发生率成果:调查组品格改动、行为反常、言语反常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单因素方差剖析法对该病的发病率进行剖析。成果表明,心理护理在临床心理医治中有显著效果。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和言语交流技巧,能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操控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心理恢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言语交流;技能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信息
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100人他们的年纪散布和工作散布如图1和图2所示。随机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50例。调查组男28例,女22例,年纪23~58岁,均匀(43.61±11.73)岁;病程2~5年,均匀(3.62±1.12)岁;工作:农人4人,工人6人,教师3人,公务员18人,企业家19人。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纪25~63岁,均匀(45.70±12.83)岁;病程2~6年,均匀(3.72±1.30)岁;工作:工人10人,教师7人,公务员6人,企业家27人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
1.2.1 用安慰性的语言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精神病患者在入院后,接触时间最长、最为信赖的就是常伴左右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是否可以与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掌握病人的特殊行为习惯,关乎着患者是否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只有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并针对这一特征,在患者病发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刺激和怀疑的语言,利用安慰性的语言内容和语言方式来稳定患者的激烈情绪,促使患者平稳的接受治疗。例如:在精神病患者恢复阶段,患者常会向身边最为亲近的医护人员发出是否可以康复等相关的疑问,这时候医护人员就需要运用诚恳真挚的语言来肯定的告诉患者,只要遵从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康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更会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良性的心理暗示,积极促进治疗。
1.2.2 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采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 每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着同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性格,因此,在医护人员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疾病种类在沟通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暗示性语言,通过连续不断的心理暗示,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日常治疗可以有效的进行。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医护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无形的心理活动影响,例如,如果遇到睡眠质量不高的患者,在休息的过程中容易惊醒的患者等,可以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看护的过程中,用药时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一般情况下可对患者说,“这是效果最佳的催眠药,很多人吃了都说这个药很有效,我相信如果你按时服药,肯定会睡眠更加,事半功倍”等诸如此类的暗示性语言,可以有效的提高药物对患者的作用。
1.2.3 治疗的过程中诱导性的语言的使用 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沟通之所以可以顺利的进行,兴趣和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多样性和復杂性,由于不同治疗环境的影响,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看护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掌握和了解自己所负责患者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姓名、职业、爱好和兴趣等,并及时掌握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常出现的症状以及会出现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的针对患者进行积极诱导,帮助患者敞开心扉,深入交谈,继而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困扰,探究出发病的根源,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2.4 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提升患者的信心 抑郁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也是现代都市人面对多重重压下所引发的一种病症。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因此,患有疾病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不要过分的恐慌,总体来说,这类型的患者常常表现出现消极悲观甚至是厌世等行为,想要帮助患者积极融入社会中,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和鼓励患者像医护人员吐露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用举例子的方式,让患者以身边的成功例子为榜样,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决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人格变化、行为异常、言语异常及患病情况,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人格改变、行为异常、言语异常、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仅承担着对患者物理方面的康复职责,更对患者的内心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在对精神科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任何不利于患者康复的语言都需要避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语言沟通上的技巧多加学习和注意,只有了解了患者的内心世界,选用正确的沟通方式,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任敏,涂素华,郭声敏,等.妇产科护士社会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12):62-67.
徐桂娟.精神科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技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45.
刘英好.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5):93.
赖佩娴,叶百维.精神科护理中与患者的特殊交流方法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5):104-105.
张兴丽.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0):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