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急性发作护理体会
2020-05-19李华
李华
【摘 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急性发作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占50例。急性发作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阑尾炎急性发作时,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关键词】阑尾炎;急性发作;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炎性改变,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青年居多,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临床上,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阑尾炎较多见,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妊娠期妇女也可发生,慢性阑尾炎较少见[1]。对于阑尾炎,急性发作时,病情凶险,且进展速度快,若是未及时诊治,可引起系列并发症,影响预后。同时,阑尾炎急性发作治疗期间,合理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很大帮助[2]。本文为了探讨阑尾炎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选择100例患者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占50例。对照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35.94±4.91)岁。研究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21-57岁,平均(36.74±4.23)岁。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照医嘱,对症处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发作,相对突然,很多病人意想不到,加上对疾病缺乏了解,很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故此,急性发作时,应该加强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阑尾炎知识,告知治疗办法及预后,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解答其疑问,消除其后顾之忧。同时,护士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且充分尊重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急性发作一般需要手术处理。对于选择手术的患者,护士叮嘱其禁食6小时,考虑此类患者身体虚弱,故而根据实际情况,遵照医嘱,适当补液,保证能量供应。术后,通气后,可食用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3天后慢慢恢复正常饮食。恢复期间,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3)用药护理。急性发作时,立即常规抗感染治疗。200ml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100ml 0.9%氯化钠溶液添加2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用药。维持酸碱平衡,稳定水电解质,再根据临床表现,给予退热、镇痛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根据自制的问卷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行百分制,总分值越高说明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50例患者中2例便秘,并发症发生率4%(2/50);对照组50例患者中5例便秘,2例穿孔,并发症发生率14%(7/50)。组间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调查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4.51±3.12)分高于对照组(86.23±5.82)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常见病,发病率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若是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梗阻、穿孔等并發症。故此,阑尾炎急性发作时,建议尽快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救治过程中,合理的护理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强调以人为本,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患者护理需求,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合理需求[3]。阑尾炎急性发作时,我们给予针对性护理,着眼于生理及心理等方面,通过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消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科学进食,保证营养摄入充足,且配合用药护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遵照医嘱,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本文经比较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阑尾炎急性发作时,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高,可减少并发症,增加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张莉.1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3):16329-16330.
邓瑞玲.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6):76-78.
沙丽娟.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应用价值探析[J].心理医生,2017,23(1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