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效果研讨
2020-05-19罗胚芳
罗胚芳
【摘 要】目的:研讨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方面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肛肠科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87例病人为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这些病人纳入试验组(45例)、普通组(42例),普通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施予中医康复护理,经护理后,评估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程度及创面水肿状况。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试验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状况评分都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肛肠科手术病人中的运用,能减轻其创口疼痛程度和水肿状况,效果确切。
【关键词】肛肠科常规术后;中医康复护理;疼痛水肿;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1
肛肠疾病属临床多发病症,多采用手术方式予以治疗,一般可达到较理想的疗效水平。但肛肠科常规手术后,皱皮肌、括约肌活动频繁或痉挛以及术后排便等因素易诱发剧烈疼痛和水肿状况,这对病人康复带来不利影响。中医康复护理在近年来被推广用于肛肠科护理实践中,其对改善病症、促进康复、缓解创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现以本院肛肠科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87例病人为对象,旨在研讨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方面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病例来源
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肛肠科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87例病人为对象,包括30例环状混合痔病人、29例单纯性肛瘘病人、28例肛裂病人;术前全部病人经临床确诊符合相关肛肠疾病的诊断标准,且需要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备临床手术指征;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精神异常、恶性肿瘤等病例;49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介于19-62岁,平均(42.6±7.15)岁,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上述病人纳入试验组(45例)、普通组(42例),两组病人各项基线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普通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即术后遵医嘱指导病人用药,予以早晚换药、便后换药护理,同时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若病人疼痛难忍时,遵医嘱给服止痛药。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施予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1)情志护理。肛肠手术后,病人疼痛感通常较为剧烈,此时容易出现显著的生理、心理不适感,护理人员需结合不同病人的实际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疏导,注重开展情志护理,让病人了解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并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和护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服务要求,注意分散病人对疼痛感的注意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积极对待临床治疗,增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依从性。
(2)饮食指导。术后合理饮食能帮助提升病人的免疫力,护理人员需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为病人拟定相应的饮食计划;肛肠术后,病人忌食刺激、辛辣、生冷类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宜多吃新鲜蔬果,多饮水,保持清淡饮食,以促进排便通畅。(3)穴位按摩。护理人员基于中医穴位理论,对病人实施穴位按摩;遵循“循经取穴”、“远部取穴”等原理,通常选择大肠俞、长强、承山、足三里等穴位,同时结合病人的具体病症进行针对性选择,按摩时保持手法準确、轻柔,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防止对病人带来过度刺激。(4)中药坐浴。按照病人的病症及疼痛状况,施予中药坐浴干预;药方:30克制大黄、30克马齿苋、30克蒲公英、20克黄檗、20克赤芍、15克芒硝、15克乳香、15克白芷、15克没药;将上述药物混合以水煎熬,取出药汁,晾至温热(约40℃)后,指导病人通过熏洗坐浴的方式用药,每次坐浴15-20分钟,早、晚各进行1次。
1.3 评价指标
通过护理后,以VAS评分法调查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评分越高代表病人疼痛感越强。同时使用本院自制的水肿状况评分标准对两组病人创面水肿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2-6分,评分越高代表病人水肿状况越严重[1]。
1.4 数据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分类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 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 结果
试验组病人经护理后的VAS评分及创面水肿状况评分都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详细数据记于表1:
3 讨论
从中医学理论的层面上讲,肛肠术后疼痛归为肿痛范畴,也就是因创伤、气血瘀结、湿热壅滞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故对病人实施中医护理时,应遵循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护理原则,同时总结不同病人的病症情况,通过搜集相关研究资料,为其制定合适、有效的辩证护理方案[2]。该项研究中,本院肛肠科将中医康复护理引入45例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中,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穴位按摩、中药坐浴等干预措施;开展情志护理,能帮助病人缓解负性情绪,分散对疼痛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增强临床依从性。饮食指导则能保证病人摄入合理饮食,减少食物刺激性,补充足够营养,使其机体免疫力加强,并在排便时减轻粪便对创口的刺激作用,为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中医康复护理中的穴位按摩、中药坐浴是符合中医理论的有效干预方法。通过中药坐浴,可使中药直接作用于创口、病灶部位,有助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以疏通经络,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被创面组织充分吸收,促进体内水肿消退,同时,诸味中药通过煮沸煎熬后得到的热汤,能辅助松弛病人的肛门括约肌,使其痉挛状况得以缓解,进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以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该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护理后,试验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状况评分都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可知,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肛肠科常规手术病人中的运用,能减轻其创口疼痛程度和水肿状况。
综上,中医康复护理对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及水肿状况有显著作用,效果确切,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马维.中医康复护理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7):194-195.
王永鹏.中药熏洗坐浴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及创面水肿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