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疗法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5-19岳军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9期

岳军仙

【摘 要】目的:观察远红外穴位敷贴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行腹腔镜术后女性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为25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远红外穴位敷贴疗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腹腔镜术后的腹胀发生率、首次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其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远红外穴位敷贴疗法可预

防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增加临床舒适度。

【关键词】远红外穴位敷贴;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1

妇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是比较常见手术治疗方式,因其具有损伤小、切口小、美观度高、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段及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方式少,被患者广泛接受,在临床普遍应用[1]。因术中的麻醉,二氧化碳形成气腹等多种原因导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恶心呕吐、切口部位疼痛等常见的并发症[2]。严重的腹胀可升高患者膈肌,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了患者血液的回流,甚至对腹膜切口及胃肠吻合的愈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因此,积极预防及处理术后胃肠胀气对患者促进康复,减轻痛苦非常重要。

我科自2019年1月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穴位敷贴疗法,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早日排气取得较好疗效,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妇产科行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共50例,按住院日单双日将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25例;对照组为25例;试验组女性患者,年龄25岁~59岁(38.6岁±1.4岁)。其中子宫肌瘤13例,黄体破裂2例,卵巢囊肿为10例。对照组女性患者,年龄段为22岁~57岁(37.9岁±2.4岁)。子宫肌瘤为16例,黄体破裂为3例,卵巢囊肿为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试验组术后第一天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疗法。我科临床试验研究一率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远红外穴位敷贴,注册号:沪械注准20152260443。其组成成分为:远红外陶瓷粉、压敏胶及医院手术薄膜。穴位敷贴中的远红外发射波长范围为8um~15 um。操作前清洁穴位皮肤,打开外包装,从防粘纸上剥下远红外穴位敷贴,直接贴敷在穴位,48小时换帖。穴位处皮肤应无湿证、斑症、无创口。

取穴:(三穴)足三里、三阴交及中脘。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心理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及解决的方法,及时与患者沟通,介绍治疗成功案例,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2)术后卧位干预。患者术后6h内,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卧与舒适的体位,勤翻身,床上活动,可减少手术切口的压迫及牵拉,缓解腹部切口牵拉引起的疼痛,同时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3)早期活动。术后24h,在患者身体适应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協助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首次下床采取“三步起床法”。下床三部曲是指下床前半卧位30秒,坐30秒,站30秒,无不适方可行走,若出现眩晕则寻求帮助。下床三部曲适合所有患者,尤其是术后第一次下床,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患者,评估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等。患者应每天坚持下床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延长下床活动时间,逐渐加大活动强度。(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后肛门排气前,进食流质,多喝水及白萝卜汤类,勿食牛奶及豆浆等胀气食物,一旦肛门排气,从粥、炖蛋、烂面条等过渡到易消化、清淡、高蛋白饮食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使其对围手术期相关知识了解并掌握,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对手术恐慌,能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及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48小时,术后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轻度腹胀+中度腹胀+重度腹胀)/总例数*100%。

无腹胀: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无腹部不适的情况出现。

轻度腹胀:患者诉腹部轻度胀痛,切口部位无胀痛情况出现;

中度腹胀:患者腹部可见有膨隆,诉腹部胀痛但可忍受,切口部位出现胀痛;

重度腹胀:患者腹部膨隆,呼吸困难,切口胀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试验组总腹胀率为8.00%,对照组为28.00%,试验组患者使用穴位敷贴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行排气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操作安全性观察

本操作安全性方面:操作简单,对患者无副作用。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对于疾病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由于手术中CO2气体、麻醉药物影响及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可在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4]。在妇科手术中,一般腹胀出现在手术后24h出现,患者可自觉肠蠕动消失,一般48h后肠蠕动可恢复正常,患者肛门排气后腹胀可缓解。48h后肠蠕动未恢复,患者腹部有窜气感,出现腹部胀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恢复,帮助患者肛门排气,减轻腹部胀气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及心理的痛苦。

中医学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病因为气滞血瘀、胃失和降[5]。因术后手术创伤及CO2气体潴留,导致浊气雍滞于中焦,脏腑失调,气血无力运化,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穴位贴敷对患者相应穴位刺激,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可达到早排气,早通便疗效。

本次研究中,我科室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远红外穴位敷贴疗法,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早日排气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远红外穴位敷贴疗法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满意,作用是明显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单慧敏.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妇幼健康,2019, 1(2):81.

李长江.进行护理干预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5, 5(20):86-88.

陈孝平.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

林琴.护理干预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4, (10):470.

冯玲,樊倩红.中医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和研究,2015, 12(0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