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适当区间”与“天花板值”测算

2020-05-19蒋海曦王明哲李天德

江汉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货币政策

蒋海曦 王明哲 李天德

摘要:商业银行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备受社会高度关注。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现实表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效应会强烈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否具有“适当区间”及“天花板值”,仍是一个还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7年全球各典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特征展开分析,检验其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并给出分布的函数图象。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适当区间为(16.31%,33.06%),天花板值F=44.17%。这一测算结果表明,国际化水平指数高于适当区间的商业银行要逐渐降低其国际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指数位于适当区间内的商业银行应保持稳定发展,国际化水平指数低于适当区间的商业银行必须稳步扩大其国际化水平。尤其是国际化水平指数接近F值的商业银行,其国际化水平指数在达到天花板值后下降速度加快,要格外注重风险控制。面对国际上的种种挑战,中国各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机遇,积极扩大海外业务,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更要谨慎对待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促进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结构;经济全球化;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防控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补充性货币监管研究”(16CJY067);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金融与创业金融研究中心)项目“补充性货币扩张:基于货币替代的风险冲击研究”(RZ1900003036)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3-0029-09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走出国门谋求发展以及主动适应国际化进程等方式,逐步成为活跃在全球经济舞台的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方面,中国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及第四大支付货币,而影响其进程的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①。以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由2008年的15.849%提升到2017年的17.1458%;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由2008年的1.5474%提升到2017年的7.8265%;交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由2008年的3.2131%提升到2017年的6.1777%;中国建设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由2008年的1.1044%提升到2017年的3.3517%;中国农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由2008年的0.3361%提升到2017年的3.3580%②;而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在2018年、2019年仍有上升趋势。由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效应会强烈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③,从而强烈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及经济结构,形成对全产业链的冲击,如能很好地利用,则对国家的快速发展无疑具有加速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势必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及产业破坏④。国际经验表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高度金融化的国家,尽管在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获得巨额利益,然而在近些年却出现金融危机频发、商业银行运行不畅、国内产业畸形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矛盾多重化,以致形成诸多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⑤。当前,美国政府发起贸易战,可以认为这些严重经济社会问题乃是其重要诱因之一。因而,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乃至全球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或水平是否应有一个适当合理的区间,是否存在一个“天花板值”,这都是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及其研究成果

一般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企业国际化的重大助推力,从而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⑥。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十分缓慢,相较典型国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落后了将近一个世纪。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中资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⑦。一般认为,12世纪意大利的商业银行的开放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肇始,但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其国际化的进程、特征都会有所不同。有的学者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和条件,探讨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与应对策略⑧。

在研究商业银行国际化方面,大多数学者将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参考⑨。因为在他们看来,商业银行在本质上与企业并无差异,两者都是为了赢利的社会经济组织。故而在1977年,约翰森(J. Johanson)和沃尼(J. E. Vahlne)提出了企业国际化进程理论。他们一致认为,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国际化,主要在于力图减少获取利润所需要的成本⑩。而企业的国际化一般被划分为母公司管理模式转移到东道国公司以形成统一管理组织形式阶段、向与母国有相似文化基础及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及地区扩张的阶段以及大规模进行全球化发展的全面国际化阶段。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通过总结现实经验,认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11}。例如盖迪(I. H. Giddy)等认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空间,可以划分为仅为母国提供国际银行业务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商业银行并不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只有海外开设相应的国际支付和结算帐户;第二阶段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离岸金融市场的离岸金融业务阶段,这个阶段的商业银行,可以从事欧洲货币资金、信贷和外汇交易等业务;而第三个阶段则是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代理机构、分行或子公司等機构,向全球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东道国跨国银行业务的高级阶段。而中国学者伍海华则认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应分为部分国际化阶段、走向国际化阶段、实现国际化阶段、实现全球化阶段等四个阶段{12}。第一个阶段是依靠母国业务,在国外设立营业部,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及外汇交易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国外分支机构,积极参与辛迪加贷款业务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大量增加国外分支机构,积极拓展国外业务,国外企业和政府是主要客户的阶段;而第四个阶段则是已经形成全球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对外业务十分宽广,已经实现国际的各类中介服务及金融全方位服务的阶段。还有的中国学者则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划分为前起步阶段、起步阶段、国际化经营阶段、跨国经营阶段和全球一体化阶段等五个阶段{13}。一般而言,在商业银行的前起步阶段,商业银行鉴于跨国经营的条件,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较少,大部分业务仍然在母国国内。而在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已经有了国际化的战略意识,并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经验,故而开始逐步增加国外分支机构,为大量国内企业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等。在国际化经营阶段,商业银行开始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东道国条件大量地直接地建立国外分支机构,并从事与本国贸易相关的金融业务。在跨国经营阶段,商业银行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跨国经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类活动,国外分支机构的规模、业务种类及空间活动范围均急剧扩大{14}。在全球一体化阶段,商业银行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大肆扩张,国家界限开始模糊,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从事综合性生产和服务的巨型跨国集团。

但是,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国际化,这涉及到途径的选择问题{15}。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类似,都有属于要通过市场行为进行谋利的目的,是特殊的企业类型,故而企业国际化的途径也可以被商业银行国际化所借鉴{16}。目前,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途径可以参照企业国际化途径,利用对外新建投资、并购等主要途径加速国际化{17}。

所谓对外投资,就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在海外建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等方式对其资产和所有权实施控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海默(Stephan Hamer)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金德格尔伯格(C. P. Kindleburger)进一步强调了商业银行在海外投资的重要性。此后,有的学者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海外新建投资的作用效果。理查德(Richard.E. Caves)认为,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像企业一样,将其无形资产作为向海外市场扩张的关键内容。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又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使得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途径选择更加理论化。

并购是收购与兼并的总称,也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学者们关于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并购途径理论主要分为:(1)效率理论;(2)市场力量理论;(3)信息与信号理论;(4)代理理论;(5)自由现金流假说理论。这些理论不外乎从多个角度说明并购途径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以及商业银行通过并购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过程中,将有许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18}。安德森(Andersson)与史文森(Svensson)认为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管理能力,对其国际化影响很大。马库森(Markuson)等认为,企业的资本及企业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国际化也有较大影响,伊普(Yip,1982)认为商业银行的规模对其国际化影响较大,如此等等。近些年,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无论学者们从何种角度看待商业银行国际化,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测算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毕竟商业银行仅是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并不具有真实企业大量的生产及流通职能,甚至其投资行为又与真实的企业有较大差异{19}。因此,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或程度的测算,无法采用联合国提出的企业国际化测算模型。直到2015年,中国学者提出了对其修正后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测算公式,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20}。随着这种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测算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各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否具有适当的区间值及天花板值的问题,才开始引人注目。

二、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测算方法及数据特征

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标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或跨国化水平指数一般表示为“企业的国外资产量与企业的总资产量(企业国内资产量与国外资产量之和)的比、企业国外销售量与企业总销售量(企业国外销售量与国内销售量之和)的比以及企业国外雇员量与企业总雇员量(企业国外雇员量与国内雇员量之和)的比的平均值”,其测算模型如下:

其中,Y代表企业国际化水平;A0为企业国内资产量,A1为企业国外资产量;B0为企业国内销售量,B1为企业国外销售量;C0为企业国内雇员量,C1为企业国外雇员量。

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在测量普通企业国际化水平时是合理的,但当该模型应用于测量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时,由于商业银行不经营销售业务、没有生产性雇员和销售类雇员等原因,综合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共性和特殊性,蒋海曦(2015)将模型修正如下:

其中,Y代表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A'0代表商业银行国内总资产量(A'0=A0+C0);A'1代表商业银行国外总资产量(A'1=A1+C1);B0为商业银行国内服务量,B1为商业银行国外服务量。学者们根据此模型测算出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及国外典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21}。

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AHP法{22},对资产国际化程度和服务量国际化程度进行重新赋权。调整后的新模型如下:

我们可以利用该模型,结合世界上典型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计算得出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并从中探索规律。

为了更好地发掘全球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我们选择了世界上11家资产雄厚、规模庞大、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它们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銀行、星展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三菱银行、巴克莱银行。

根据模型(3)计算求得2008—2017年间各大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示各大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计算结果可绘制出这些银行2008—2017年间国际化水平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观察表1和图1,我们可以直观发现如下状况:

(一)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存在“天花板效应”

过高的国际化水平会增加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加剧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当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和盈利。另外,在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的过程中,边际成本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当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达到或超过某一程度后,为了保障经营安全、降低营业成本,商业银行更倾向于结束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过程。

观察各典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数据,我们发现,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变动趋势最能体现这一效应。在2008—2012年间,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呈增长趋势,在2012年达到了44.7051%,在2012—2017年间,这一指数逐渐下降,并在2017年降至37.1706%。据此,我们猜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天花板”在45%附近。

(二)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存在“适当区间”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较低的国际化水平会限制其海外业务的发展,不利于银行开拓国际化视野,也不能为本国的跨国企业提供稳固有效的保障;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会增加经营业务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加剧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为了达到控制风险、扩大发展的目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应控制在适当区间内,当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位于适当区间内时,将在该区间内平稳波动。

观察各典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数据,我们发现德商银行、星展银行、三菱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变动趋势能佐证适当区间的存在。在2008—2017年间,上述四家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基本在15—25%之间波动,这是一个较为均衡的数值,既能显著提高本国货币的经济地位,影响国际资源配置,又能为本国企业提供便捷迅速的相关金融服务,还能促进商业银行加快与国际接轨。据此,我们猜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适当区间”在15—25%左右。

但是,上述规律分析均建立在直观感觉上,缺乏精确的数理证据,且难以断定“天花板”和“适当区间”的取值是源于普遍性的规律,还是取样点的特殊性。接下来,本文将针对11家世界典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数据建立数理模型,给出“天花板”和“适当区间”的理论值,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三、世界典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格局

我们知道,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根据中心极限定理,随机变量分布渐进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从数学上证明,在自然界与生产中,一些现象受到许多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的影响,如果每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都很微小,总的影响可以看作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间存在弱相关关系,且本文给出了108个样本点,符合大样本要求。因此,我们猜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服从于正态分布。

(一)数据筛选

与其他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基础较差、起步较晚,再加上中国境内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这就使得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与外国典型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发展到成熟稳定阶段,在2008—2017年间增长迅速,在将来还有增长的趋势。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波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很难精确反映商業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适当区间”,因此,在检验数据正态性分布时,应将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银行的数据剔除,只使用中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星展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三菱银行、巴克莱银行的68个样本点。

(二)图形分析

为了直观感受2008—2017年间各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特征,首先根据现有数据做出直方图如下所示。

观察图2可知,各典型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分布基本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且略微有右偏倾向。

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略呈右偏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一般来说,一个发展成熟稳定的商业银行,需要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自身的全球化水平,也为本国企业保驾护航,因此,商业银行不会出现极端偏小的国际化水平值;而经济全球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经营风险在近几年内才暴露出来,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调整也具有时滞效应,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变动。在此条件下,部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较高,直方图中出现了极端偏大值。上述两大原因造成了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右偏倾向。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又做出了数据的经验分布函数Fn(x)的图像如图3所示。

观察图3可知,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经验分布函数与正态分布函数非常相似,整体呈现类S形。在中心点右侧,函数Fn(x)呈上凸态,这是正态分布函数最明显的特征;在中心点附近,函数Fn(x)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值,这也符合正态分布函数的特征。

根据Glivenko Theorem,设总体X的分布函数为F(x),经验分布函数为Fn(x),则有

P{limsup[Fn(x)-F(x)=0]}=1

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由样本算得的经验分布函数Fn(x)与总体分布函数F(x)相差的最大值可以足够小,即样本可以用来推断总体。因此,样本分布函数与正态分布函数相似,可推断总体分布函数与正态分布函数相似。

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数据的正态概率图(图4),以此直观感受数据的偏态和拖尾特征。

正态概率图是一种有特殊刻度的坐标图如图4所示,其横坐标是原始数据x,纵坐标为x所对应的分布函数值F(x),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离散点会近似按直线分布。

观察图4可知,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离散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且数值密集处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认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心点左侧函数呈上凸,右侧函数呈下凸,数据出现了厚尾现象(Fat-tailed),说明数据偏离程度比正态分布大。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出现厚尾现象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一般来说,全球各典型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差别较大,各地区间的法律习俗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国的经济环境,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也会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三)数理检验

1. Jarque-Bera检验

Jarque-Bera检验是对样本数据是否具有符合正态分布的偏度和峰度的拟合优度的检验,我们进行下述假设检验:

H0:样本X来自正态总体;H1:样本X不是来自正态总体,构造检验统计量:

其中,n为样本容量,σ为样本标准差。

比较JB与x21-α(2)大小关系:若JB>x21-α(2),则拒绝H0,认为样本X不是来自正态总体;若JB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到S=0.7958,K=2.7305,JB=7.3835,x20.99(2)=9.2103,p=0.0277,对显著水平α=0.01,可认为样本X的偏度和峰度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认为样本X来自正态总体。

另外,我们注意到样本X的偏度系数为正,说明数据为右偏分布;样本X的峰度系数K<3,说明数据分布较平缓,有厚尾现象,这也符合我们的前述分析。

2. Kolmogorov-Smirnov检验

Kolmogorov-Smirnov检验基于经验分布函数Fn(x),用以检验一个经验分布是否符合某种已知分布,我们作下述假设检验:

H0:样本X来自正态总体;H1:样本X不是来自正态总体,构造检验统计量:

D=sup[Fn(x)-F(x)]

其中,F(x)为总体X的分布函数,Fn(x)为经验分布函数。

比较D与Da(n)大小关系:若D>Da(n),则拒绝H0,认为样本X不是来自正态总体;若D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到D=0.1256,D0.01(68)=0.1977,D0.05(68)=0.1649,p=0.2150,对显著水平a=0.01,可认为样本X来自正态总体。

总体分布函数F(x),经验分布函数Fn(x),检验统计量D值如下图5与所示。其中深色曲线为经验分布函数,浅色曲线为与Fn(x)最为近似的正态样本经验分布函数。

综合上述,从经济意义、图形直观、数理检验三个方面分析来看,全球各典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国际化水平指数分布的正态特征展开分析,选择适当的函数刻画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而测算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天花板值”和“适当区间”。

四、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天花板值”和“适当区间”的测算

针对68个样本点组成的样本X,我们计算得出样本均值μ=0.2468,样本标准差σ=0.0838,样本方差σ2=0.0070,可求得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国际化水平指数较大或较小的商业银行都会面臨一定的发展困境。对于国际化水平指数较高的商业银行而言,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较多,容易受到国际局势变动的影响,不利于自身的稳定发展;对于国际化水平指数较低的商业银行而言,国际市场较窄,全球化水平较低,面临较大的市场非系统性风险。因此,国际化水平指数较高的商业银行会缓慢降低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而国际化水平指数较低的商业银行则会逐渐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最终使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指数落在适当区间内。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各商业银行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在总体中比例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值一定会落在适当区间内。

在正态分布中,(μ-σ,μ+σ)为数值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国际化水平指数位于此区间内的数值最多,占总体65.26%的比例。因此我们测算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适当区间为(16.31%, 33.06%)。

由前述分析可知,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天花板应为正态分布的偏大极端值。

对正态分布变量X作变量变换,令Z=

该变换使原来的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即Z~N(0,1)

在标准正态分布中,Z0.99=2.3263,即有99%的数值都落在(-∞, 2.3263)区间内,符合偏大极端值的要求。因此,我们测算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天花板值F如下:

F=Z0.99×σ+μ=0.4417,即天花板值为44.17%。

前述研究已在数理检验的基础上测算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适当区间和天花板值,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选择用已有的数据展开分析。

综合考量后,本文选用Daniel检验方法来检测序列的变化趋势,探究实证检测结果是否符合适当区间和天花板效应。我们作下述假设检验:

H0:序列Xt平稳;H1:序列Xt不平稳(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

构造检验统计量:

其中,n为序列Xt的长度,Rt为Xt的Spearman秩统计量。

比较|T|与ta/2(n-2)大小关系:若|T|>ta/2(n-2),则拒绝H0,认为序列非平稳。且当qs>0时,认为序列有上升趋势;当qs<0时,认为序列有下降趋势。若|T|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求得2008—2017世界各典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平稳性检测参数如表2所示。

Daniel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对显著水平a=0.01,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农业银行,其qs值为1,T值为+∞,说明农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序列呈严格上升趋势;而花旗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呈下降趋势,摩根大通银行、星展银行、德商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是平稳序列;而对显著水平a=0.05,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序列呈下降趋势。

由前述数据可知,中国银行、花旗银行的部分数据落在适当区间内,而二者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变动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数据均低于适当区间最低值,它们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摩根大通银行、星展银行、德商银行、三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全部落在适当区间内,它们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平稳波动;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全部高于适当区间最高值,并接近天花板值F,其国际化水平指数序列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该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在达到天花板值后下降速度加快。

其中,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星展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三菱银行、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序列变动趋势完全符合检测结果;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在2014年才进入适当区间,且位于区间的较低水平,因此还呈现上升趋势;花旗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位于适当区间的较高水平,因此在未来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综合上述检测结果来看,商業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适当区间为(16.31%, 33.06%),天花板值F=44.17%,这是合理且具有经济意义的。

五、简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综合来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的适当区间为(16.31%, 33.06%),天花板值F=44.17%。国际化水平指数高于适当区间的商业银行要逐渐降低其国际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指数位于适当区间内的商业银行要保持稳定发展,国际化水平指数低于适当区间的商业银行要稳步扩大其国际化水平。尤其是国际化水平指数接近F值的商业银行,要格外注重风险控制。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7年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结果,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包揽前两名,中国银行位居第4,中国农业银行位居第6,交通银行位居第11,由此可见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其国际化水平离理想范围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提高其国际化水平还应是商业银行战略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更要注意风险控制。在当前国际环境背景下,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局部战争冲突不断、各地区间的法律习俗差异等均是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面对国际上的种种挑战,中国各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机遇,积极扩大海外业务,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更要谨慎对待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促进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注释:

① 尹靖华:《银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综述》,《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期。

② 根据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历年报表数据测算。测算方法由修正后的“海曦公式”得出。引自蒋海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国际比较:2008—2013》,《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③ 熊飞、王楠、张海阳:《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及其绩效》,《金融论坛》2014年第7期。

④ 李麟、冯军政、薛求知:《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市场拉动与监管助推》,《金融论坛》2014年第5期。

⑤ 浙江大学银行国际化课题组:《中外资银行国际化对比》,《中国金融》2016年第22期。

⑥ 卢松:《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策略》,《金融与经济》2013年第12期。

⑦ 韩长征:《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论坛》2011年第12期。

⑧ 王哲、邾立涛:《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及应对策略分析》,《财政研究》2012年第12期。

⑨ 连立帅、陈超:《外资银行贷款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贸经济》2017年第2期。

⑩ J. Johanson and J. E. Vahln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77, 8(1), pp.23-32.

{11} Gunter Dufey, and Ian H. Giddy, Innov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1, 12(2), pp.33-51.

{12} 伍海华:《跨国银行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30页。

{13} 范洵:《跨国银行发展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997年。

{14} 马里:《商业银行发展离岸业务策略分析》,《中国金融》2012年第15期。

{15} 林景臻:《以外储战略性注资推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8期。

{16} 蒋海曦、吴震宇:《“企业+银行”的国际化与经济学期刊国际化的测算》,《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7} Joseph C. Marques, Anna Lupina-Wegener, Susan Schneider,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of Emerging Market Bank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usiness Horizons, 2017, 60(5), pp.715-723.

{18} Julian Caballero, Christopher Candelaria, Galina Hale, Bank Linkag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8, 115, pp.30-47.

{19} 李菲雅、蒋若凡、陈泽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兼议四大国有银行国际化程度的比较》,《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2期。

{20}{21} 蒋海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国际比较:2003—2013》,《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22} Luca Di Angelo, Paolo Di Stefano, Luciano Fratocchi, Antonio Marzola, An AHP—Based Method for Choosing the Best 3D Scanner for Cultural Heritag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8, 34, pp.109-115; Zeynep Didem Unutmaz Durmusolu, Assessment of Techno-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by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18, 54, pp.41-46.

作者简介:蒋海曦,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王明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74;李天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责任编辑  陈孝兵)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