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构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2020-05-19唐余方
唐余方
主持人语
如何让区域经济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
1951年,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决定在校园里创办工业园区,并且将园区租赁给高科技公司使用,逐渐形成了全球最早的、依托大学而创办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这个工业园区,就是后来的“硅谷”。
斯坦福此举,开辟了研究型大学一个新的发展路径:即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工业、企业,以自身的学术、科研优势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几十年来,借助斯坦福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放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技术转化体系等,硅谷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地。
斯坦福的创新之风,成就了硅谷的今天。
多年来,这股创新之风已经吹遍全球,也吹到了重庆。
在重庆大学,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创新资源等,学校周边建立起了高端智库、双创孵化、国际合作、设计创意、生命健康、人工智能6个创新圈层,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在西南大学,为了帮助一株株“创新之苗”长成“参天大树”,北碚区政府与西南大学合力实施“六大工程”、完善“四大链条”、建成“两个生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
在重庆医科大学,学校以丰富的临床、教学及科研资源为核心,将技术、人才、高校、企业等创新要素连接、聚集起来,实现了创新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各个高校周边创新创业氛围的变化,也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2019年12月,《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强调,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创新资源优势等,或将成为构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之一。
201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实际上,早在2018年,市委、市政府就已经布置了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任务,并首批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慶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师范大学6所高校周边开展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建设示范,逐步在全市高校推广,以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2020年重庆两会再次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
当前,重庆的校地合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
截至目前,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已经揭牌正式运行。
本期特别策划,CQDK全媒体聚焦创新生态圈的试点高校,了解其成果亮点和推进情况。希望通过这组报道,能更好地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让区域经济借助创新生态圈,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