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问题孩子”的心灵孤岛
2020-05-19李蕙君
李蕙君
我儿子今年初三,我三天两头被老师请到学校去,他不是把同学打了,就是把教室的黑板擦藏起来了,最夸张的一次是竟然用一个大扳手把老师车轮胎给“锁死”了,真是妥妥的一个问题孩子,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唐山:贺伟涵
孩子的问题基本都是家长的问题。记得有人说过,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能清楚地映射出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切。所以有时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掐断了孩子感受爱的途径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类最大的损失就是感受,可以说没有感受就没有美、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被爱着的感觉。这对人来说是非常恐怖的绝望。
从物质匮乏年代长大的父母,带着对占有资源的恐惧和紧张,对孩子的要求求全责备,对孩子的各种竞争优势充满期待,你要这样,你要学这个,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全是在向孩子索要,全是在要孩子满足我们,可孩子需要的被爱的感觉呢?他需要的被认可,被看见,被接纳和自己做主的、做自己的机会呢?很少很少!孩子赖以生存的爱的来源,主要是家庭中父母的给予,可作为父母,我们却掐断了孩子这唯一可以感受到爱的途径。孩子的需求层次仅仅停留在温饱阶段,再往上没有了,他再也感受不到了!
忽略了孩子当下的需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祖父母帮助子女带孩子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年轻人心安理得地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自己上班、娱乐,什么都不耽误,孩子成了为老人生的。孩子只有晚上才能见到父母一会儿,有的甚至一周才去父母家看一次孩子,或者一周只有一天把孩子接回来同住。
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万千宠爱在一身,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被大人忽略,成年人只是按照自己的以为和传统的理论在养育孩子,经常跟孩子不在一个频道。心不是活在过去的痛苦中,就是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根本就看不见眼前的这个孩子当下的需求。孩子理智上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但是情感上却满是隔膜。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會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孩子。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先有问题。他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也就是说,孩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是每个人的重要功课。一旦我们找到了“病根”,家中的焦虑便不会由一个人吸收和承担,“问题儿童”也就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