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民国时期文学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2020-05-19龙晨晨

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籍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思维

龙晨晨

摘要:为研究民国文学书籍设计新形式。通过探讨新文化运动对文学书籍装帧形态的影响,从装订形式的变化以及民国时期文学书籍装帧古为今用、注重形式美感的思想基点为依据,以现代设计思维探析民国文学书籍再设计的新思路。经新思路的研究方法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籍实践,对其图与文的“巧”组合、板式中的“新”变化、材料中的“多”选择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研究民国文学书籍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对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民国文学 书籍设计 新思路 书籍装帧 设计思维

中国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146-03

Abstract: Design a new form for studying literature book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By discussing.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influence to the prose in the form ofbinding, the binding form.of change and make prose book, pay attention to formaesthetic feeling during the period.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thoughtbasis poi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cellent cases of literature book redesign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finally launches the creation with lu xun'sprose from herbals garden to sanwei bookstore , adopt the method of combining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se book from a new Angle to explore new forms, the figureand the text of" smart "combination, " new "changes in the plate, " more "in the materialselection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in three aspects and discussed.The study of the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of literature book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certain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ook design

Keywords: Llitera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ook design newideas Book bindingDesign thinking

引言

民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是中外文化对流的阶段,也是时代审美与艺术思潮的融合。这一时期,是思想变化的体现,也是影响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形态变化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新文化运动以倡导“新思想”为核心,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思想体系在发轫期主要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给予现代书籍设计以导向性作用并奠定其发展之路。

古代书籍设计经历了简策、卷轴、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出现带来了西方世界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导中国书籍五个世纪的线装装帧方式被“洋装书”所取代,竖排字改为横排字,全面仿效西方的书籍制作。“洋装书”是西方的传统书籍装订方式刚传入中国的叫法,分为平装书和精装书,它象征着中国传统书籍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转变,也成为了进步的标志。

一、民国时期文学书籍装帧思想的基点和核心

(一)为人生一古为今用

民国初期,国内盛行“民族性”的装帧思想,这种“民族性”思想是建立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开创者-鲁迅就一直强调这种思想,在为《呐喊》一书设计时,他以古代汉印的形式突出汉字,三个上宽下窄的“口”,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加强了文字的象形功能,正如一个“不能言”的人张开嘴,发出内心的呐喊,体现出汉字的营造之美和审美上的刚健之美,如图1。此外,鲁迅收集了很多古籍中的插图和石刻,并将它们运用到了书籍封面中,如《心的探险》运用汉画像形式,以六朝人墓门上的画像构成图案。再如《引玉集》古籍版式上“乌丝栏”的运用。除了鲁迅,闻一多先生为徐志摩先生的《猛虎集》如图2,所作的封面也体现了“民族性”思想,以墨代纹,贯穿封面,体现了古为今用的艺术特色。

随着民国装帧事业的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投身其中,他们之中有些原本是画家或者作家、音乐家、文人学者等,包括陶元庆、钱君陶、丰子恺、陈之佛、司徒乔等。他们对于书籍封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书籍封面,让书籍封面不仅停留在具象图形的表达,兼具深层次观念的寄托。

(二)为艺术-形式美感

晚清时期,通俗小说盛行,那时便有彩色印刷的封面画。晚清民初,彩色封面被应用到当时的普及读物上,包括:《小说月报》《礼拜六》等,,如图3,这些书籍封面借鉴了当时“月份牌”的表现手法。“月份牌”当时是用于宣传卷烟和药物等商品的,上面印有西洋末流的绘画作品,很多画家由于没有确切接触过正宗的西洋绘画,因此就将它奉为至宝,仿之效之所至。新文化运动以后,尽管书籍的封面设计依然是“拿来”,但是有高深艺术修养的人士在“拿来”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加以转化,使之更好地适应了中国的土壤。

1921年以后《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封面由借鉴“月份牌”的表现手法革新为不一样的风格,结合西方点彩的绘画表现手法以及传统劳动人民形象线条感,如图4。鲁迅先生的《艺术论》封面融汇俄国的构成主义元素,将书名穿插于几何图形中间,并采用线描的表现手法加以诠释,如图5。《欧洲大战与文学》采用了剪贴画的表现手法,使得封面有着达达主义和构成主义的意味,如图6。这一时期的书籍装帧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融合了西方的艺术特色。但是这时候的书籍设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设计”,很多只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单看封面也不能领会其精神内涵,在内页排版和书脊的设计上还缺乏创新。

二、民国时期文学著作的再设计

(一)书籍封面的创新

“书之有装,亦如人之有衣,睹衣冠而知家风,识雅尚。”书籍的封面设计需表达出整体的内在思想,当读者看到封面的时候,往往可以准确地捕捉到书籍中的内容,并对书籍内容有着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不同风格的设计手法,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官体验:氛围轻快的书籍封面,会给读者以愉悦的享受,低沉灰暗的封面设计,会给人沉闷之感。所以书籍的内在思想应该在书籍封面上得到准确的体现。

吕敬人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师,为很多民国文学作品进行了二次设计,如对巴金《家》的装帧设计,如图7。设计师在书籍封面的创作中以强调小说主题的氛围为主,灯笼象征着封建家族的势力,门前伫立的背影似乎在向这个“家”诉说着内心的独白。画面以金色、灰色、黑色为主,浓郁的金色和黑色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辉煌气质,而灰调的朱红构建的“家”字体则充满了忧伤,大门采用肌理感的特种纸体现出了风雨剥蚀的历史感,给读者传达出了准确的感情基调,将文字融于图中,将图化于情里。

不同于上文提到的《艺术论》等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现代设计的新思维将书籍本身的主题内容体现在外表-即封面中,将作者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本质特性透过直接观感展现给读者。封面是书籍主题的集中表现形式,其中文字的疏密度和图文布局的虚实度都应认真考虑,其次对于明视距离的把控度,纸质的柔挺度和内容的情感都应尽量准确表达。

(二)匠心独运的书籍形态

“一本好书一定是读来有趣,受之有益,书籍设计应具有与内容相对应的价值,书也成为读者与之共鸣的精神栖息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从中有所收获,通过书籍这一媒介找到精神上的契合点。设计师在进行书籍形态设计时应注重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从中获得“五感”的审美感受。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是以周作人和俞平伯二人的往来书信制成的一本著作,如图8。在书籍形态设计中,设计者将书盒的天地用毛边纸穿线扎叠瓤镶入,形成具有互動性质的传统书信形态。书函采用太极扣型组合,书脊封面用草质粗纹纸,内文装订形式采用近似毛边皮纸的蒙肯纸包背装,版式衬底烘托出信函的时代特征,边缘细线演化出空白与灰面的对比与分割。此外,《子夜》书籍的再设计在整体形态上也融入了古今交融的设计思想,借鉴传统文人的书匣形态,以此为基点进行书盒和封面书函的设计,如图9。

这些书籍形态设计将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的审美结合,突破传统书籍设计固有的模式,强调出书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性,拿起书籍,从书盒中抽出书函,启开封面,翻开书页,映入眼帘跳动的文字、图像、线条,形成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联合一的媒介传递方式,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将文学巨匠的笔墨转换成生命力的过程。

(二)形式多变的书脊设计

书脊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易遗忘的角落。杉浦康平对《银花季刊》书脊设计的大胆创新推动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书脊设计,他将书脊上的文字设计推向裁切线的边缘位置,连成一道侧面的风景。在民国书籍再设计的作品中,《子夜>的书脊以字体设计为主,在书脊版式设计中文字既要传达信息,又要便于读者查阅,因此书脊的文字大小、字体样式、排列变化非常重要。该书的书脊字体设计采用了对比鲜明的白底蓝字,字体纤细俊秀,结合几何形体形成清秀雅致的整体效果。《乱世熏风>为2018年美院学生蔡昱瑁的再设计作品,如图10。该设计主要在装订材料的变化,在书脊处采用五彩之线进行不规则的缝制,内页隐藏的字画,给人以古朴、自然的美感。

总之,书籍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书的外在构造,还应注入内在的精神秩序和信息传达的时空概念。针对民国文学著作的再设计,设计师们从封面到书脊再到封底,从环衬到扉页再到内文都有着缜密的思考环节,随着读者的翻阅,书不断的变换空间关系,动静相融,兼具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此外,在书籍设计内文的版式中,设计师们会依据整体文章表达的内容进行绘图插入,或者字体排版呈圆形、菱形等形状,不再如以往的呆板,并根据固定元素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合理分配,疏密有致,赋予书籍的内在秩序,读者在阅读时有方向感,有规律可循,从而形成秩序美。其次在材料的选择的余地也更广泛,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西方优秀的美学观念,形成了属于中国独特的书籍装帧艺术。

三、《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书籍设计实践

(一)图与文的“巧”组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创作实践以立体形态为形式基础,将文字图形化,进行故事性展开叙述。书皮封面以布艺形式将字体与画面结合,向观者展现了鲁迅先生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忆,具有直观性和观赏性。在书籍内页,笔者依据原文进行了模块划分:从百草园内的场景、长妈妈讲故事、美女蛇和读书人、捕鸟、三味书屋到课间游戏这六个方面,依文字进行场景想象,蕴含着一种潜在的能量动力,如图11。

(二)版式中的“新”变化

版式设计是将插图、文字等大量元素混杂于一体的场所,是对其全面的审视、分析、排列组合的过程,需全面思考其内在的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以大量的文字为主,最多配以一两幅插图,笔者的作品则以绘图为主,结合课文能够极大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作品的封面和内页都有大量镂空的部分,其中封面以不织布材料裁剪成主人公的剪影,内页以水彩绘制建筑、人物,与四周的灌木融为一体,形成三个层次:远景,中景和近景,并对每一段画面都给与了一定的距离,使之为完整的画面,如图13。

(三)材料中的“多”选择

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材料多采用道林纸、白报纸、铜版纸和卡纸,而本作品以瓦楞纸、毛毡布、素描纸和铜版纸综合而成,展现不同的效果。各种质感独特的材质在书籍的设计中,会不同程度地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对书籍产生直观感受。色彩、厚度、光泽度、粗细程度、肌理效果不同的纸张和材料,织物、金属、塑料等自然材质和人工材料对于塑造不同形态都起着重要作用。内页插画以手绘方式呈现,结合水彩和彩铅表现出通透、淡雅的画面感。由于布和瓦楞纸具有一定的厚度,易散开,因此在书的封口处结合传统服装上的盘扣做了开关,便于翻阅闭合,如图14。

材料是书籍设计师传达内容信息的重要要素之一,必须在书籍的情感基础上,为表达内容服务。《工艺论》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功有巧,合此四者才能为良”,在设计时,对材料的选择既不能随意而行,也不可施以过多的人为加工,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魅力,把握好内容和材料之间的分寸感,通过合理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充分表现材料的自然之美。

结语

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吸纳了西方书籍装帧艺术风格,打破传统装帧形式的束缚却仍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融会贯通,折射出新的文化现象。但是在书籍内页排版上,基本上都是白纸黑字,单一死板的版式叙述,无表情的粗简图解,无旁证博引的信息罗列,面对高信息时代的年轻读者群体的求知欲望和对新事物形式的敏感度,书籍设计不仅要给予读者一个接受和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应得到审美和自身智慧想象的扩充提高。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师应及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肩负起传承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活用传统符号的现代化表现方式,结合多样的材料和不同的形式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军亮.中国文人畫构图方式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30):127.

[2]陶晶雯.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J].艺术科技,2019(06): 46+10.

[3]毛碧莲.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研究[J].设计,2019(16):144-145.

[4]周婷婷,唐俐娟.基于设计事理学解决书籍形态演变史-以纸质和电子书籍为例[J].设计,2018(23):84-87.

[5]孙琦.书籍设计中材料的生态设计方法[J].设计,2019(21):45-47.

[6]姜靓.晚明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奇观[J].包装工程,2018(24):88-92.

[7]鲁勋洲,李林森.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9-54.

[8]胡晓芳.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减法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06):33-36.

[9]杉浦康平.杨晶,李建华译.造型的诞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0]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思维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迷人的书《S.》
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设计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