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块理念的可食地景设计研究

2020-05-19陶羽宣张婧娴梁志沅

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低成本模块化景观设计

陶羽宣 张婧娴 梁志沅

摘要:为解决可食地景在当下虽然广泛受到喜爱,却因为大众缺失栽植知识、担忧设计成本以及景观美感不足等原因,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的问题。总结出了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设计需要注意的特殊设计原则,并从模块园路设计和植物配置入手,阐述了其具体的设计策略与做法。得到了一种可食地景的模块设计体系。为有低成本需求的景观设计提供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可食地景 模块化 低成本 无缝拼接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056-04

Abstract: Although edible landscape is widely popular, it is limited in the proceos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due to the lack of planting knowledge, worry about thedesign cost and the inadequacy of aesthetic feeling inbndocape design This papersummarizes the spedal design principles that this design mode distingujohed fromthe traditional design Starting from the module form deslgn and plant configura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pecific desig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An ediblelandscape module system is put forward This method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landocape design with low-cost needs

Keywords: Edible Landscape Modularization Low cost Seamless splidng Landocapedeoign

引言

如今,可食地景作為一种具有较低成本以及良好生产生态功能的新景观形式,广泛地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家庭庭院、私家菜园等小尺度空间中,人们往往因个人需求,如收获食物、锻炼身体、教育儿童、感受乡野生活等而种植符合喜好的瓜果蔬菜[1];在社区空间、街头绿地等尺度较大的空间,可食地景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高,美国的Descanso公园、上海的“创智农园”等便是典型案例。部分人群由于不满足于传统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园林景观,利用闲置土地自发种植营造,缺乏专业设计能力,最终景观往往不能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预期的生产价值。针对此现象,本文结合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方便复制和使用的可食地景模块体系。其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能够使得小尺度的私人绿地空间在经济、环保的同时,更富有景观性,满足小规模生产和观赏的需求,同时,其应用范围也可以延伸至更大的尺度。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可食地景:“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它不单单意味着“简单、传统地栽种可食用的植物”,同时也意味着“采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和“呈现景观性的效果”,涉及到美学、生态学、园艺学、土壤学、地理学、设计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2]。

对于社区居民们来说,一成不变、平淡无奇的草坪或者是人力物力成本高的园林化景观,已不再新颖,同时,随着“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发展和普及,绿色环保的观点也愈加为人称道,美味又好看的“可食地景”逐渐成为人们美化环境的选择。

(二)模块化:模块与模块化的概念起初由Starr提出,在产品、电力、通信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相关研究将“模块”定义为可以组合系统、具有特定功能、拥有典型特征的独立单元[3]。随着相关学科水平的进步和提升,模块化的运用延伸至更多的领域,越发具有通用性质。笔者认为,在景观设计领域,模块化过程首先是根据特定的设计原则制作出特定的基本模块,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用户性格特征、周边风格色彩等,选择合适模块进行组装拼接,最后再对细节做出适当的修正和改善。这样一种—方提供基础模块,—方根据自身需求组织已有模块的模式,能够很好地达成快速高效设计的结果。由此看来,模块化并不只是一种方法和模式,更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新渠道,模块化强调低成本、易操作,前景和市场是十分广阔的[4]。

(三)低成本:当景观设计愈发强调低成本,如何以较低的成本产出优质的设计,是当下的景观行业不断在探求的命题,不仅要考虑到建造所耗费的成本,更要考虑到设计、采购、使用、维护管理等诸多环节产生的成本。可食地景模块在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设计花费上,设计师构建一个模块体系后使用者可在其中自由选择,形成一对多的设计模式,降低设计成本。植物采购上,每个模块的植物基本已成定式,可推出相应材料包,提高采购效率。且设计基本采用乡土植物品种,其种子或秧苗的成本较低。管理维护上,乡土品种适应当地的环境与气候,苗木成活率高,栽植方法较为熟悉,大众有兴趣去了解学习,可发挥公众的参与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综合公园、道路绿化体系、社区空间等的管理维护费用。另外,可食地景能够生产出新鲜蔬果,可转消耗为收益。

二、应用区域

本研究提出的设计方案既可应用于家庭庭院、私家菜园、阳台露台、屋顶花园等私人小尺度空间,也可应用于社区绿地、街旁绿地、公园绿地、野外空间等公共场地,这些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经过、欣赏或者逗留的地方,因而人们往往对这些场地有较强的控制欲,想要亲手在其中或希望其中能够种植瓜果蔬菜等可食植物。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于这类绿地空间并不是很满意,原因就在于现存的景观使用率低而维护成本高,人们想要改变现状却因专业知识欠缺而不知如何下手或者效果不佳。

三、设计原则

在对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的过程中,园林化植物的种植设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于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观赏性:设计应当在视觉上呈现更加美观的效果,改变人们对农作物种植的刻板印象。在配置生产性景观时,应以植物的形态和色彩等因素为依据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性能,宜添加常绿园林化植物,补充可食植物更替时可能产生的荒土现象。设计应提升模块的观赏性,发挥可食地景的最大效用,以此带动人们的情绪变化,使人们不断产生新鲜感。

(二)特色性:所选植物,包括可食植物和搭配的园林化植物,应当满足地域性要求,保证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长势良好。可优先选着乡土植物,其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成活率高,后期的灌溉维护需求相对较低,且能够呈现赏心悦目、蓬勃生机的景象,产出更优良和美味的果实。涉及到宅前屋后的空间范围时,设计应当提供多种选择以匹配使用者的私人喜好,如爱好烹饪的,可选择一些食用香料,如香叶、迷迭香等。

(三)科学性:可食地景模块种植设计与在乡村大面積种植农作物区别很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居民庭院周围的硬质路面降低了土地的储水和渗水能力,且周边地下管线会限制植物根茎的延伸,在设计中需注重其科学性。选取植物时,应当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如周边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其他管理设备的维护等。设计时需考虑收获后出现的土地荒凉景象,应安排好轮作品种,配以合适的园林化花卉等丰富整体效果。另外,农作物往往喜光,不宜用高大的常绿乔木遮挡,防止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的呈现。

(四)互动性:互动性即指以人的感受为核心的设计。部分高大或者冷色调的植物适宜充当背景,但前景更需要一些能够让人们走近去拍照、嗅闻、触摸、收割的植物,不宜使用有刺鼻味道或者触感尖锐坚硬的植物。通过让人们与场地产生互动性,参与到景观中,提升景观的存在感和人们的幸福感,使人们学习到种植知识与技能,与社区邻里交流分享快乐,享受到回归田园的乐趣。让居民、学生、企业、社会等多类团体都去参与到景观中,既满足社会需求,又降低景观的维护管理成本。

(五)拼接性:模块的意义在于可以大面积复制和使用。每两块模块相互拼接时,都应当做到无缝衔接,使得在应用可食地景模块时能够呈现连贯的景观效果,而不是单一小块的简单拼凑和堆叠。宜采用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等易于密铺的图形作为一个基础模块的形状。笔者在本文中以正方形为例提出方案,其他形状在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操作和变形即可。除此之外,模块中的园路设计以及植物平面的布置方面也应当注重无缝拼接性,具体设计操作将在后文进行阐述。

四、设计策略

可食地景模块是以快捷营造景观、推进广泛使用为目的来设计的,正方形简洁大方、易于拼接,因而笔者首先选用正方形的模块形式进行设计,指出在形成可食地景模块的过程中需关注诸多细节。

(一)形式设计:出于方便播种、维护和采摘的目的,首先,在模块中铺设园路。园路宜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保证土壤透气性。植物离开园路的距离不能过远,以蹲立于园路边缘且能保持平衡时,手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为上限。而园路的宽度需满足行走、游赏的需求,因而以人的肩宽为下限。以成人的平均身高为参考,可以得出,一个模块较为合适的边长为2.5米上下,笔者取2.5米以便于计算和使用。再结合排水等技术因素考虑,便可以得到一个最基本的模块,表现为边长2.5米,道路位于中间,往两边依次为排水沟和种植田的模块形式。以此尺度为基础,可在平面和立面上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模块。若为了营造更加丰富的空间感受或想要置入具有其他功能的区域时,需要大于该尺度的空间,则模块的长宽皆以2.5m的倍数为基准扩大,以方便模块间的衔接,如图1。

(二)种植设计

1.种植平面:在布置植物平面时,需要考虑到模块的无缝拼接性和无限拼接性,即任意两模块拼接在一起时可自然衔接。不同于农作物的传统的列植方式,笔者参考了一些迷彩图案设计(如图2)和花境设计的平面形式,安排植物平面呈现多层次的围合式排列,使得人们走在园路中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景观效果。以下取最基础的园路模块,提出三个植物平面方案,如图3。

每个模块的植物平面设计步骤类似,这里选其中的方案三进行详细说明。考虑到大多数可食地景蔬菜所需株距在20-50cm之间,因此首先框选几块较大的范围,放置约50cm见方的作物,此类作物体积较大或枝丫分叉较开,如花椰菜、茄子等;接着,在剩下的部分框出一些面积较小的范围种植占地面积不大的作物以及园林植物,如莴苣、胡萝卜、矾根等;然后,对框选出的范围进行适当变形,使场地更具层次感;最后零星点缀一些有特色的园林植物如迷迭香等,丰富场地效果,形成种植平面,如图4。

2.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以本土化、易于种植且维护要求低的作物为主,辅以适当的园林植物。笔者在此处对华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常见植物做了整理,以方便后续植物的选取和搭配(如表1、2)。

(2)按照前文所提出的植物平面构成设计的三个方案,依据表1、表2列出的常见植物,在不同条件的限制下,笔者设计了三个具体的模块方案,如图5。笔者首先展示三种方案的不同季相景观,接着以方案二为例对其种植设计过程作具体阐述。

方案二从植物的观赏期、生长期、色彩、相生作用、质感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搭配。由于该设计的出发点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所以在配置植物时,瓜果蔬菜样样都有,让使用者在培育采摘时更尽兴。瓜选取了华东地区常见甜瓜之一,青皮绿肉瓜。果选取了番茄,又搭配了与之具有相生作用的罗勒,可以保护番茄不受虫害,促进其生长。蔬菜则选取了生长期互补的几种蔬菜,配置了一些触感丰富的植物如毛茸茸的毛豆,优化体验。园林植物的选取则考虑到了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如叶型开展的一叶兰、入秋可变红的地肤、花色艳丽触感柔软的桔梗等。

(3)至此可食地景模块已基本设计完成,选定植物后要进行试验,注意方位、光照、遮荫等因素,若遇到难以生长良好的植物则及时进行替换。同样的植被组合在模块中的排布方式发生变化也能使呈现出的景象相异。为每个模块方案配以一个循环周期内所需的植物种子或幼苗,以及播种、维护等相关操作知识的介绍,则可为大众取用。

五、使用策略

设计师根据场地实际情况为使用者提供相应模块,使用者依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想要的模块进行组装拼接。拼接过程中,应当注意场地出入口、边缘围墙、场地高差等多方面细节,以达到基本填满场地的效果。在场地形状不规则或非2.5米整数倍的情况下,需根据场地的形状对模块做出调整,多余部分可直接去除,空缺部分则需将外围模块向外移动以填补边缘,再在场地内部添加起连结作用的部分,使模块与场地契合。在拼接完成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喜好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景观小品,如灯具、指示牌、构筑物等进行个性化设计,营造更具特色的可食地景景观。这一过程主要由模块的使用者自行完成,如图6、7。

六、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可食地景除了具备良好的景观性以外,身心健康方面,能够促使人们回归自然,亲近土地,感受生命;社会交往方面,作为一个交流场所,加强亲子互动,促进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5];文化教育方面,现场感受,加深记忆与感悟,弘扬农耕文化和本土文化;生态环境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方面,降低成本,创造产出,赋予景观经济价值[6]。而与模块化思想结合后的可食地景模块,在原有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意义。

(一)技术帮助:可食地景模块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建造和维护模式,克服了普通种植技术复杂、管理困难、耗费精力的缺陷,其成本和收益较易估算和预测,规避了一定的风险与损失。同时,降低了景观营造的门槛,对于有景观营造意图但缺乏相关知识技能的人群,或倾向于个体自行设计以节省寻求专业设计所需花费的人群等,模块起到技术指导作用,助其完成相对科学的设计,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可食地景营造的行列之中,促进可食地景的推广。

(二)美感获得:可食地景模块不仅在种植维护技术上经过推敲,在感官美学方面亦不乏思量。通过园林植物补足本土化作物观赏期集中、色彩单调、香味不够丰富等方面的问题,营造出具有观赏美的景观,改善人们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刻板认识,以此吸引大众的兴趣。可食地景带来的周期性的收获感、成就感,可以形成大家长期对其进行维护的动力源泉。模块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景观的预期效果,减少了预期与实际结果不符时产生心理落差所导致的对可食地景的失望与否定,有利于兴趣的长期保持。

(三)效益提升:对于设计师来说,可食地景模块可以成为一个设计参考,其使用是很灵活的。可以直接采用整个模块或将模块进行适当变形再使用,也可以只参考模块中的一个部分,如其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和生长条件下,景观设计的常用植物较为固定,模块简化了相对类似的植物配置步骤,可以节省时间成本,避免重复设计浪费精力,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七、可食地景模块应用前景

可食地景模块可以运用的范围很广,除了家庭庭院、私家菜园等小尺度空间外,还有如社区微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也有其用武之地。上海的创智农园、中成智谷火车菜园、“百草园”等以可食地景为依托的社区微更新的成功,显示了其在社区微更新中的可行性,其简化景观设计步骤,提供技术指导的优势,有利于扩大社区微更新措施的实施规模,提高生活品质,修复环境生态。而涉及到更大尺度的乡村空间,可食地景模块的运用既可以修饰乡村景观的边幅,提升环境品质,又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愉悦身心,其在低成本上的考量也使其更贴合乡村的经济形式,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结语

笔者提出此设计模式,旨在形成一种新颖的可食地景模块体系,为有相关需求的景观设计提供解决方案,使景观空间更加实用、经济、美观和“可身体化”[7]。通过灵活的模块拼接,快速生成方案,形成多样组合,这样的方式不仅成本低廉、操作简易,而且能够展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特色。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快速设计,提高绿化率的同时有所产出自给自足,这也将会促进人们养成一种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基金项目: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作物景观低成本模块化设计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1913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16CG72)。

参考文献

[1]王冰莹.湖南城市庭院可食地景設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2]吴瑞宁.永续设计理念下可食地景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3]徐双庆,陈学光,李晶.国内外模块化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09):179-182+201.

[4]徐冬杰.纵向思维——卡槽式城市景观拼搭模块化设计[J].设讯2019,32(07):156-157.

[5]李园.从“可食地景”到“可食园林”——城市园艺设计的新方向[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0):125-127.

[6]刘舒怡,吴焱.浅析旅游型乡村中的可食地景[J].城市建筑,2019,16(20):117-120.

[7]任启力,叶洁楠.基于参与审美的园林景观模块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47-48.

猜你喜欢

低成本模块化景观设计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效低成本的单晶N型太阳电池加工工艺的应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基于微波物理热效应的高压电线除冰装置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