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中那些坚守岗位的“逆行者”

2020-05-19语诺

科学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逆行者方舱消毒

语诺

保洁员:放弃与家人团聚守卫医院清洁

有这样一群人,虽不是医务人员,却同样在抗疫一线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也是病毒的清扫者。从消毒、打扫到生活、医疗废弃物处理,他们坚守岗位,保障着医院各个角落的卫生。

今年37岁的赵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汉阳环卫集团已经干了17年。他说:“方舱里情况特殊,进舱人员需要做严格的培训,上了岁数的、体力不好的、文化程度不高的都不行,我进方舱最合适,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自2020年2月11日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以来,34名保洁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四班倒,24小时保证舱内洁净。赵樟是任务最为繁重的晚班组组长。

晚上6时,赵樟乘坐的班车准时从酒店出发,将他和另外8名同事送至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他们晚间的方舱保洁工作开始了。

班车抵达国博,赵樟走进更衣室,和所有进舱的医务人员一起,开始进舱前的准备工作——隔离衣、防护衣、口罩、鞋套、手套、护目镜……一样都不能少,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所有穿戴留下的缝隙还要用胶布粘上。

赵樟形容他就像套了一层不透气的铠甲。即使有护士的帮助,他们每次完成这套防护流程也至少要耗费半小时。

交班后,他们开始对全舱进行第一遍消毒。消毒工作是方舱内部最重要、也最烦琐的工作,大到大厅、走廊、过道、护士站的地面,小到扶手、桌面、书架、工作台等,全部都要消毒一遍。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清洁面积约10 000平方米,一共有960张床位,分了49个单元,4个护士站。赵樟和8位同事共同行动,全面消毒一遍,要用1个小时。

晚上8时,病人们陆续吃完晚饭,到了开始收拾垃圾的时间了。这是每天最累的工作。舱内有900多个病人,随着供应物资的不断到位,病人伙食比较丰富,除了盒饭、饮用水,还有牛奶、水果,因此每天晚上的垃圾量非常大。大桶装满之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喷洒消毒液,最后封装起来。

“每个大桶至少有50千克重。这个重量在平时倒没什么,可穿着防护服,动作幅度受限,不敢用太大力氣,怕把防护服弄破;戴着口罩呼吸也不畅,干体力活就比平时慢好多。”赵樟说,这样的大桶有130个,轮流交换使用,他和同事每天晚上要运出舱外50桶。

晚上11时,病人们差不多都睡了,可赵樟的工作还没结束。他们还要将全舱进行一遍检查,将犄角旮旯的细碎垃圾收拾起来,装进大桶运出舱外。

“在舱内基本没有闲的时候,再加上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到了晚上这个点儿,大家都很疲惫了,但越是这时候越要咬牙坚持一下。”赵樟进入环卫集团前,在辽宁当过两年兵。两年的部队生涯,给了赵樟一个强壮的身体,也给了他不怕吃苦、绝不妥协的内心。

为了防止传染,进舱以来,赵樟和同事们都住在专门的酒店里。“越是到了晚上,就越是想念家人,可这时候她们早就睡了。”

每天工作完,赵樟最想的就是他10岁的女儿,第二天中午醒来,他会和女儿视频一会儿。“家人肯定会担心,但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挺支持我。”赵樟说,“今年武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环卫工人,主动站出来是应该的。”

外卖员和快递员:成为在家市民连接世界的“桥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重庆、北京这些往日的“堵城”交通均变坦途,市民闭门不出,商场、饭馆纷纷打烊。在这些略显冷清的城市里,是快递员、外卖员让空城的心脏仍在持续跳动。

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绝大多数人足不出户,不少人通过网络购买生活必需品,快递、外卖小哥们成为了人们与超市、商场、餐饮企业之间的“桥梁”。他们穿梭于社区和医院,为医生和患者送去热饭,为居民们送去生活必需品。

许俊明来自湖北的一个城市,2019年刚刚加入美团,听以前的老员工说春节期间会有加班奖励,所以就没有回家过春节,“没想到,就回不去了”。

同样没有返回老家的还有京东物流配送员孔乐康,“因为老家离武汉比较近,本想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开车回去的,但疫情忽然暴发,怕回家影响家人,就留在了武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京东物流华中分部的全部管理层都主动放弃了休假,一些一线员工则放弃了倒休,部分不承担配送业务的站长、站长助理也都下一线送货。

留下不易,坚持更难。由于武汉市公共交通都已经停止,住在武汉火车站附近的孔乐康没有办法乘坐公交车,只能靠骑共享单车上下班。“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天黑之前把货送完,不然天黑骑车回去不太安全。”往年同期每天大概有60多单货需要配送,现在受疫情影响,每天需要配送的货品是以前的三倍。

“跑来跑去也会担心被感染,但我们能做到的是每天工作前测体温、出行戴口罩、归来后消毒,把防护措施做好。货总要有人送,还有那么多人在家等着呢。” 孔乐康说。

仍在留守的外卖员、快递员最安心的是防护措施保障,美团骑手许俊明表示,“每天大概都可以领3个或者更多的口罩,一些需要配送特殊区域的外卖员还可以领到护目镜。”京东快递员孔乐康也表示,“虽然是没走成被迫留在武汉,但上班更安心一些,毕竟还有口罩可以领。”

根据主要外卖平台、快递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除了防护措施保障外,这些平台均为一线工作人员购买了相关专项保险,并每日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提醒。

为了避免聚集,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均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消费者在下单时可以勾选该选项,通过智能取餐柜或者约定的位置如门口、前台无接触取餐。

自1月30日起,饿了么联合武汉市卫健委及德克士、华莱士、人人居等多个知名餐饮品牌,根据医院统一安排,送餐到指定安全地点,给包括武汉市的各大医院以及急救中心在内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去午餐和晚餐。

“为医生和护士们送餐,心情格外不同,他们守护大家的安全,那我们就守护他们。” 许俊明说。

公交司机:只要有一名乘客也要坚守

35个站点,1小时车程,17.5千米路程,全程只有7名乘客。2月26日下午,西安市公交三公司三车队驾驶员周云博即将跑完的这趟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清得多。在平时,周云博跑的这条教育专线,每天有超过1.4万人次搭乘,如今降到了每天150人左右。“哪怕只有一名乘客,我们都会守好岗位。”他说。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面积暴发,西安暂停了 106条公交线路,仍在运行的车辆,承载起市民公交出行的需求。

为方便西安市各大医院医护人员早晚高峰时段出行,西安市公交总公司2月4日起,为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等11家医院免费开通12条医护专线,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医护人员出行提供便捷服务。

为有需求的复工企业开通定制公交线路;为了减少乘客候车时间,特殊情况下可采取乘客招手即停上车的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公交人为我们保驾护航。

社区工作者:挥洒着汗水奔走在抗疫第一线

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行各业奋战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一个口罩就是他们全部的防疫装备,他们的身影出现在街头巷尾,出现在小区的每个楼层院落,他们挥洒着汗水奔走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社区工作者”。

白天,在社区的楼群里,挨家挨户排查疫情、登记外来人员、规劝聚集人群、张贴宣传海报、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册、为隔离人员购置生活用品,有时一天的伙食就是一碗泡面。

夜晚,他们总结交流当天工作情况的同时也在学习了解最新的防疫知识,他们要做的、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早上8时,北京市某社区工作人员小王已经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她的任务几乎沒什么变化:接电话,上报数据,记录新的任务。这些看起来很简单,实则烦琐。她的办公桌上有一大堆记录表、名单、表格、封条和通告,长长短短,占了半边桌子。

桌上的那杯开水,已经放了很久,热气慢慢停止飘动,也没见她喝一口。键盘在她的手指里,舞动成一串串数据。她是社区里唯一不出门的人,但这并不代表她的工作轻松。那些看不见的数据,需要她统计和及时上报。况且办公室的电话从不间断,总是在几分钟内不断地响起。有些是查询的,有些是举报电话。比如:某某小区有外地回来的人,要求社区人员去查看和核实。大部分是隔离户打来的,他们会提不同的要求:买菜、倒垃圾、送东西。这样的电话,小王一一记录下来,交给同事去落实。

小杨是社区居委会2019年12月份刚招进来的一名“95后”男孩。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在隔离户与社区之间来回跑。一天,隔离户打来电话,让他帮忙去买菜。清单上列着各种各样的食物:猪肉、鸡蛋、鱼,还搭配各色蔬菜和生活用品。他拿着那张写满内容的单子,有些不知所措。“我平常在家没买过菜,这次却要为别人买菜,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小杨说。但他没有犹豫,骑上电动车,去超市替隔离户一一采购。

抗疫还在持续,他们还在坚持。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是这场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士”。他们没有强大的后备力量,也不是人们关注的一线人员,但他们兢兢业业,从不埋怨。

疫情就是召唤,时间就是生命。严防疫情需要争分夺秒,他们听从党的指挥,毅然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接到任务立刻行动。在他们的感染和带动下,社区出现了一大批志愿者,自觉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逆行者”队伍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逆行,是每一座城市的抗疫状态,也是所有人必胜的信念。“逆行者”们无私的付出,如灿烂的暖阳,终将扫尽病毒带来的阴霾,迎来明媚无限的春光。

出租车司机:把有需要的乘客安全送到最高兴

当曾经熙攘的街头变得平静,大多数人“宅”在家里抗击疫情,天津市的“的哥的姐”们,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操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

“疫情期间路上人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找乘客,能把有需要的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就是最高兴的事。”开了20余年出租的杨鹏拿着消毒液和抹布,对车辆里里外外仔细消毒。“只要市民有出行需要,我就不能停运。”杨鹏说。

除了正常运营,还有很多出租车司机加入“爱心车厢”,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39岁的李博在得知疫情严重之时就主动请战,负责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每天接送时间集中在早上8时与晚上20时。为了确保安全,乘车人员必须登记信息,每次接送结束,都会对车辆进行消杀。

“说不担心是假的,刚开始心里肯定也害怕,尤其是每天看到媒体上公布的确诊和疑似病例。但是仔细想想,人家医生护士比我们更危险,作为爱心车队的一员,我必须要站出来保障他们的出行,承担我的责任。”李博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这些平凡的工作者们没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在工作的每一刻默默付出,坚定地行动着。

特殊时刻,守望相助,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在这个时候都是不平凡的英雄!

猜你喜欢

逆行者方舱消毒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消毒,大头有话说
家庭消毒, 你真的做对了吗
烈火中的“逆行者”
烈火中的“逆行者”
“逆行者”的守护神消防空呼智能化势不可挡
门把手消毒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