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纤溶酶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
2020-05-19宋松根
宋松根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心脑血管疾病[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发作频率、时间、程度、诱发因素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若前期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常用药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以活血、抗血小板聚集为主,但降低血液黏度效果不佳[2]。纤溶酶注射液可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从内皮细胞释放,降低血液黏度。本研究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旨在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纤溶酶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6.38±7.0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1±1.62)年,稳定型心绞痛CCS分级:Ⅰ级15例、Ⅱ级23例、Ⅲ级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6.64±7.2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95±1.97)年,稳定型心绞痛CC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2例、Ⅲ级6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础资料(性别、稳定型心绞痛CCS分级、病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者;病程<10年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50~80岁者。(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免疫系统紊乱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易过敏体质、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顽固性心衰者;植入心脏支架者。
1.3 方法
两组保证充足睡眠,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均给予硝酸甘油、他汀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通化天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491)治疗,100 ml/次,1次/d,静脉滴注。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溶酶(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38,规格:1 ml∶100单位)治疗,200U纤溶酶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0.9%)中,缓慢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
1.4 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60%,心电图显示ST段改善<50%为无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60%~80%,心电图显示ST段改善50%~80%为有效;治疗后,心绞痛持续发作频率减少>80%,心电图显示ST段改善>80%为显效。(有效+显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3)血液检测指标,检测治疗前、治疗10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检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PT延长、FIB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对比(±s)
组别 持续时间(m i n/次) 发作频率(次/周)治疗前 治疗后t P t P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 6)对照组(n=4 6)6.1 6±1.2 5 2.0 9±0.5 1 2 0.4 4 7<0.0 0 1 1 0.5 1±1.8 4 2.5 7±0.5 9 2 7.8 7 0<0.0 0 1<0.0 0 1 6.2 1±1.2 3 0.1 9 3 0.8 4 7 3.8 9±0.8 9 1 6.8 3 1<0.0 0 1 1 0.3 6 4 2 1.0 8 2<0.0 0 1 t P 1 0.9 4±1.7 7 1.1 4 2 0.2 5 6 4.8 5±0.8 4 1 5.0 6 5<0.0 0 1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检测指标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检测指标对比(±s)
时间治疗前组别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 P治疗后 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 P PT(S)12.28±2.67 12.30±2.74 0.036 0.972 16.79±2.88 12.08±3.02 7.655<0.001 FIB(mg/L)3.62±1.48 3.65±1.51 0.096 0.924 2.61±1.38 3.35±1.34 2.609 0.011血小板聚集率(%)0.83±0.06 0.82±0.07 0.736 0.464 0.65±0.06 0.76±0.08 5.426<0.001
3 讨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内血栓导致血管狭窄,易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是一种潜在危险性极强的心脏疾病[3]。
FIB为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发展,可反映血栓存在状态,FIB含量高,可导致纤溶活性降低,血栓形成[4]。有研究发现,心绞痛发作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含量增加,凝血功能亢奋、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5]。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常用药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丹参素可清除氧自由基,避免心脏组织受到损伤,促使血管内斑块处于稳定状态;川芎嗪可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DE)活性,防止血小板聚集;两者合用,可达到通脉养心、活血化瘀的目的[6]。纤溶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作用于FIB,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快速溶解,提高纤溶系统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FIB含量减少使红细胞聚集度降低,血黏度降低,血管阻力下降,改善微循环;纤溶酶还可直接作用于血栓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作用[7]。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纤溶酶合用,可在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调节纤溶系统,延长凝血时间,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发挥降纤、抑制血栓形成、溶栓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频率、FIB含量、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T长于对照组,可见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纤溶酶应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肌供氧、供血,从而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
综上所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纤溶酶应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FIB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绞痛发作状况,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