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时CRNM(闭环式康复护理管理)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5-19吴晓霞
吴晓霞
(大庆市中医医院 康复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1)
0 引言
中风偏瘫患者为康复科主要的患者群,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每天全部的康复训练在3 个小时左右,在没有医务人员的监督下,患者不能很好的,很标准的按照训练的要点进行日常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不明显,康复进展过慢。故为了保证患者主动的、准确的、安全的、持续的参与到康复过程中,保证康复的连续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依从度、康复速度,继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24 小时CRNM(闭环式康复护理管理)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8 年3 月至2018 年9 月收治的286 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24 小时CRNM(闭环式康复护理管理)。不受年龄、性别、疾病分期、身体状况、病情程度限制。
1.2 方法。将患者一天24 小时分成三个部分: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与医生配合的医嘱治疗项目,如输液、针灸、理疗、推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等;二、在治疗师的监管下进行康复训练,如运动训练、认知训练、言语训练等;三、在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按照康复的要求完成上述以外的所有过程,如自行训练、言语交流、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医生、护士、治疗师的所有干预组成了患者在院24 小时的全部内容。护理人员的主要护理工作及安排如下:
(1)专业技能培训。选派资历老、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修学习康复专科护理技能,参加专科护士培训。
(2)专科业务学习。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康复专科业务学习,由经验丰富、进修学习、专科护士为大家授课,从细节出发,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
(3)患者入院后运用跌倒风险评估表、压疮风险评估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饮水试验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单和执行单。
(4)患者信息共享。康复大厅的护士将患者的训练进展情况发送到作微信群,以便病房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及时了解患者情况而进行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的调整。也方便夜班和值班医生护士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并进行监督和指导。
①24 小时监管。护理人员在病房对患者睡眠姿势、坐立行走、三餐种类、进食方法、语言交流、认知感受、轮椅使用、锻炼强度方法、心理状态全部进行干预,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其他人员辅助执行,让患者任何的行为均符合康复进程的要求,做到无缝隙无死角管理。
②专业知识宣教。充分运用教育手册、常用药品手册、平板电脑、健康教育宣传单医院的公众号的康复护理小讲堂,对患者进行宣传和教育。
③参加团队会议。医生、护士、治疗师共同汇报患者情况,充分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及康复难点,共同分析解决问题[2]。
④专项护理查房。不同于整体护理查房,对病房患者的一个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查房,所有患者检查考核同一个问题:良肢位摆放、平衡能力、饮水试验、膀胱测定、肌力肌张力、行走姿势等等,对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依从度、护理效果进行检查,对护理人员的学习成果、宣教与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考核,对未完全掌握患者及护理不到位的护士进行再次有针对性的强化指导,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⑤对康复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进行集中讨论,解决问题。对护理效果不到位的护士酌情给予再次培训或批评教育,必要时列入绩效考核。做到闭环式管理。
2 结果
接受24 小时CRNM(闭环式康复护理管理)286 例中风偏瘫患者中,有12 例短期治疗临时出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没有变化,但对我院试行的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其余274 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高,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对比
3 讨论
中风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后偏瘫是中风患者的主要症状,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给予积极对症治疗过程中,更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逐渐发现,患者的自控能力和依从度不高,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3]。
由于中风的发病原因,患者神经功能多伴有程度不同的损伤,但其神经功能于发病数日后可开始逐渐恢复,而且在发病后1-3 个月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最快。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把握患者的恢复最佳时机,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并结合其实况给予开展落实有效护理干预。本研究中,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24 小时CRNM(闭环式康复护理管理),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从结果可知,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4-5]。
综上所述,临床实施实施24 小时CRNM(闭环式康复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