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
2020-05-19刘倞如
刘倞如
(西安630 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临床生化标本检验是医疗服务中的支点,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其检验质量将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院的临床生化标本检验在先进的检验设备的助推下检验精度和准确性日益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诊断服务要求。而不可忽视的是,临床生化标本检验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质量影响因素,其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存在着多种异常原因会导致检验偏差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环节控制的失当将导致检验结果的失误。本文将以临床生化检验为例,试探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到我院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52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2例,女239 例;患者年龄12-79 岁,平均(40.2±10.19)岁。本次所选则的521 例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的内容,并自愿签订了研究同意书。521 例患者共进行了1424 次的临床生化标本检验。其中,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检验次数为480例;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检验为212 次;肾功能检验次数为380 次;血脂次数为151 次,血糖检验次数为201次。对研究对象的标本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其中检验方式,检验人员、检验设备、检验时间等均形同,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生化样本进行采集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肾功能、血脂、血糖检验等。在这一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的生化检验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来完成,在对标本的采集、处理及检验仪器的使用严格遵循生化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在生化标本检验前,就检验前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了告知,同时,在采样前由检验科医护人员进行禁忌药物、不适症状等方面的问询和筛查。符合检验要求后,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检测,并出具生化标本检验报告。最后,对其中临床生化标本检验中出现异常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基于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资料以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始记录为准,对结果异常的例数和结果异常内容的评价以百分数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生化标本临床检测异常分析。在本次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管理研究中所选取的480 例患者,共进行了1424 次的临床生化标本检验,共出现生化标本检验异常26 例(1.82%),就检验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高到低依次为标本量少(26.92%)、标本溶血(23.07%)、餐后抽血(19.2%)和运动后抽血(15.38%),见表1。
表1 生化标本临床检测异常分析统计
3 讨论
3.1 加大职业道德培训力度。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相对完成的体系,医院需通过对生化检验的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的综合控制,最终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诊断依据。而对于这三个环节的建设而言,检验前控制作为临床生化检验治疗控制的起点和基础,对后续两个环节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做检验前控制失当,将直接影响到下阶段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此次研究的总结中,发现造成检验异常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标本量少、标本溶血等层面,且这两个环节的异常率较高,与检验人员的处置不当有着直接的管理,这就要求生化检验的管理部门能够在强化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对医疗检验人员岗位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以服务态度的转变推进服务技能的提升,从而有效减灭这些异常因素的发生。
3.2 规范检验标本采集环节。娴熟的检验技术、规范的采集操作、崇高的职业道德、安全的采集环境将成为确保采集前治疗控制的重要保证。检验科应对患者是否空腹、是否服用禁忌药品等进行问询,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地终止标本的采集操作。在检验过程中,临床生化标本的检验人员需具有娴熟、过硬的采集技术,能过在确保标本质量的前提下,准确、迅速地采集,尽量缩短患者在标本采样中操作时间,以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心理波动而影响到采集的效果。如在血糖检验标本的采集过程中,标本的采集人员需能够一针见血,并是血液顺着管壁缓慢注入到试管内且避免有气泡进入管中而发生溶血现象。同时,应注意对标本采集量和标本放置时长这两个质量管理高危因素的处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3 做好患者生化检验教育。标本来源于患者,因此,患者自身的因素对标本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发现,餐后抽血在检验异常中的占比相对较高。这与被检验人员的认知态度和其自身对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应将对患者标本采集知识的科普,纳入到科室工作的范畴之内,通过图版、宣传册、LED 屏等媒介,不断强化患者自身的检验质量意识,从而使患者能够依据自身所要开展的检测项目,作为早安排、早预防,从而在源头上减免此类检测失误发生的例数,检验前控制的核心环节。
3.4 创新生化检验考核办法。在质量控制的理念下,应不断强化生化检验绩效管理的效能。以完善的考核体系为基础,不断地促进生化检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在这一理念下,在对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传统考察模块下,应加大对检验质量的有效倾斜。如在日常管理中,可将检验的失误率、检验的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着力点,促使检验人员更好地基于实际情况予以精准、高效地服务,从而实现检验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双提升。
实践证明,生化标本检验的检验前质量管理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先决条件。就一定角度而言,只有生化检验的异常情况降低了临床生化标本检验的最大价值才能发挥出来。而从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反馈而言,在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的环节分析中,存在着较为多样的影响因素,其中,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极为关键。资料统计,检验前质量管理的问题占到整个生化检验质量的占比高达五成以上,而针对这些异常因素的对应控制及控制措施实施后的措施改进,将成为临床生化标本检验质量提高的重要支点。临床生化标本检验中,需加大职业道德培训力度、规范检验标本采集环节、做好患者生化检验教育、创新生化检验考核办法,策略的设施,从而使临床生化标本检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诊疗,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