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 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

2020-05-19刘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3期
关键词:医治糖化空腹

刘薇

(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0 引言

2 型糖尿病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治疗棘手,尚无法完全治愈,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更加有利[1-2]。中医对糖尿病有多年的研究历史,其中诸多理论在当代糖尿病治疗中仍可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 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7 年1 月30 日至2019 年2 月1日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184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92 例,其中男53 例,女39 例;年龄在33-65 岁,平均(44.8±7.9)岁,病程2-4 年,平均(3.1±0.4)年;对照组92 例,其中男55 例,女37 例;年龄在31-63 岁,平均(44.1±8.7)岁,病程2-4 年,平均(3.0±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指导患者药物使用方法、饮食方案及运动方案,为患者发放糖尿病预防知识手册,自导患者学习,了解2 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发病原因、预防方法、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血糖水平。

1.2.2 观察组:以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未病先防:包括精神调养及饮食调和2 方面,精神调养:精是生神的有形物质,也是基础,若患者精神失和、情志失调,则会导致患者精神差,要指导患者积极乐观、平和心态;饮食调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评估疾病发病原因,若与饮食结构有关,需及时改变饮食习惯,同时适当运动,有利于营养吸收。②既病防变:若患者已有相关的并发症,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情况,及时配合治疗,若并发症处于萌芽状态,则立即应用预防措施。③瘥后防复:加强患者对于治未病的思想,积极预防,避免复发[3-5]。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足、脂肪肝等。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对比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对比

注: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①表示P<0.05。

组别 餐后2h 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92) 15.62±3.24 9.71±1.37① 10.93±3.15 7.39±1.44① 9.98±2.63 6.13±1.07①对照组(n=92) 15.83±3.11 11.24±2.35① 10.85±3.21 8.87±2.12① 9.90±2.78 7.41±2.13①t 0.452 3.297 0.172 3.189 0.228 3.65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且属于糖尿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国内外均以控制血糖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周期长,并且治疗效果受到多方面制约,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能更加有利于血糖控制[6-8]。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而治末病理论是重要的理论,强调防治为先、病则防变、防止反复,在2 型糖尿病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治未病精髓指疾病发生之前的防治措施,以及对疾病发生后的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的控制,十分适合用于糖尿病的治疗[9]。2 型糖尿病病程很长,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病情的监控可实时调整治疗方案,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本来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遵医行为等息息相关,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可通过中医手段调控患者饮食,推行健康教育思想,对整体治疗有利。本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十分有效,提高了血糖控制能力,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肯定了中医治未必中的病则防变思想[10-11]。

猜你喜欢

医治糖化空腹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分类医治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神奇的医生
常吃煎蛋有危害
空腹喝水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