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博客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与创新

2020-05-18张珍

新闻世界 2020年5期

张珍

【摘    要】2018年以来,Vlog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新秀”,也给新闻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Vlog改变了过去的新闻叙事方式,以个人视角呈现的新闻接地气、有创意,其真实性、趣味性和个性化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带给受众不一样的体验。Vlog新闻融合VR、AR等网络新技术并加以创新,推动了新媒体矩阵的构建,增强了年轻人对新闻的关注度,对媒体人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Vlog新闻;创新融合;新媒体矩阵

2018年以来,Vlog在短视频中火爆发展起来,也给新闻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新浪网率先推出《博鳌映像》等Vlog,用Vlog的形式揭开博鳌论坛后台的神秘面纱,试水成功。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家主流媒体做起了Vlog新闻,从会前到会中、会后,全程直播,通过Vlogger的镜头,受众仿佛也成了记者,共同参与了两会报道。活泼轻快、幽默风趣的报道风格,一改过去时政新闻沉闷的形象,这种被称为Vlog新闻的形式一时间风靡起来。Vlog生活化的叙述,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直接对话的方式,增强了新闻的亲和力;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新闻的传播力。

一、Vlog的起源

Vlog,起源于Youtube网站,全称为video blog,翻译为“视频播客”或“视频日志”,是采用自拍的方式,用视频来记录创作者日常生活点滴,集画面、解说、字幕、音乐、特效等元素于一体。Vlog既满足了创作者表达自我和社交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带给受众一种视觉快感,引发自我认同,缓解内心的孤独。2012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vlog。截至2018年1月19日,Youtube平台上每个小时就会诞生2000条Vlog作品,涌现出一大批优质Vlogger,明星欧阳娜娜、王源等人也加入其中。很快,Vlog在国内也风靡起来。互联网分析机构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达2.49亿人,与你擦肩而过的每6个人中,就有1人观看Vlog。

Vlog和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一样,大部分都是记录拍摄者的个人日常,主题非常广泛,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都有,且对硬件要求不高,一部智能手机即可。不一样的是,相比较其它短视频的随手一拍,Vlog是进阶玩法,它有一个故事线,运用画面、音乐、语言文字等,拍摄多个视频剪辑制作而成,时长更长,内容多元化,视频质量高,前期需要脚本,后期需要剪辑,对创作者的拍摄、剪辑、配乐等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新媒体语境中,Vlog因为可以与其它报道形式融合创新而大受推崇,给新闻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大媒体纷纷创新性地采用Vlog的形式进行会议报道,第一视角的观察展现了传统媒体的另一面,“在权威祛魅的同时也赋予了个体的私人情境融入公共情境的更多可能性”。[1]新华社推出“我们脱贫了”栏目,全部采用Vlog的形式,让群众当主角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这种新颖的报道方式让人眼前一亮;2019年11月9日,央视新闻发布了主持人康辉的第一条Vlog,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150多万点赞,8万多转发……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将Vlog新闻进行多平台传播,推动了新媒体矩阵的构建。

二、如何做好Vlog新闻

“康辉的Vlog”火了之后,有网友说:“看了‘康辉的Vlog,我决定以后要追新闻联播了。”Vlog改变了年轻人对新闻的刻板印象,揭开了新闻主持人和记者的“神秘面纱”,在提高代入感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增强了年轻人对新闻的关注度。借着这股东风,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试水Vlog新闻,那么,媒体如何利用Vlog做好新闻呢?

(一)要明确主题

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用Vlog的形式呈现,定好主题也有助于拍摄者清楚自己的拍摄内容、缩小拍摄范围,使后期素材筛选时效率更高。比如说,笔者在拍摄脱贫故事Vlog时,首先明确要拍摄一个因地制宜的脱贫故事,接着进一步细化:拍摄地点可选在皖北“小江南”,拍摄人物选择已经脱贫并且正在带领村民脱贫的带头人——高电青,拍摄内容以高电青在虾稻田劳作和家庭生活改善为主,确定后便开始展开创作。

(二)要扎实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2]要做好Vlog新闻,必须进行扎实的新闻采访,要有计划、有准备,多问多看多听,深入挖掘,只有采访全面深入才能把Vlog的脚本写好。以脱贫Vlog《高电青与小龙虾的故事》为例,笔者三次赴亳州市蒙城县进行采访,到高电青的虾稻田中拍摄虾稻从育苗到收获的过程,到高电青家中了解其妻儿生活情况,同时,采访村民们对高电青和小龙虾的看法,还对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相关采访,了解虾稻共养模式以及蒙城县因地制宜脱贫攻坚、大力推广“旱改水”的做法,期间多次与高电青进行电话、微信沟通,最终敲定了拍摄脚本。

(三)要提升融媒体技能

Vlog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不能简单的采访写作了事,而是要把新闻以视频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来,这不仅要求记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要求记者能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文字编辑转型为音视频全能编辑,需要记者尽快改变思维,学会“直播技术”,掌握更多融媒体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控场”能力,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技术的融合,拍摄的技巧,剪辑的取舍,节奏的把握,都对新闻人要求颇高,可以说,要做好一条Vlog新闻,记者必须跨领域、全面学习。

(四)要确保真實

不管新闻的形式是Vlog还是传统文字或电视,新闻的本质没有变,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真实性,绝不能用技术手段试图以假乱真,新闻人要学会从纷乱复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这就要求新闻人坚守职业道德,在拍摄制作Vlog新闻时坚持把真实性放在第一位,摒弃表演的痕迹。

三、Vlog新闻的推陈出新

Vlog新闻以新颖有趣的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较受欢迎。但Vlog在新闻报道方面的运用还不够成熟,亟待提升。在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多家主流媒体均采用了Vlog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但是在诸多Vlog新闻作品中,也存在个别Vlog新闻“记流水账”、复制模仿的现象。虽然Vlog的运用能够吸引人们对于“两会”的关注,但人们的关注点可能更多的是视频主人公和其中娱乐化、生活的气质,如何将个人生活化的呈现和严肃的时政报道话题相结合仍然需要找到平衡点。[3]受时长和形式的限制,Vlog新闻碎片化、个人化,且传达的信息有限,对重大活动的报道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

Vlog不是简单的短视频,每一个成功的Vlog都有其特点,看似简单的随手一拍,其实是特意策划的效果。就像“康辉的Vlog”,每一期都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梗”:秘密武器、枕头录音棚、Vlog的发音等,昔日严肃的主持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增加了亲和力和幽默感,让受众感觉自己也跟随他来到了现场。有趣的话语、聊天的状态、特色的转场,看似无意的调侃,实则是有意调动了受众的参与性。

(一)Vlog新闻需进一步融合创新

Vlog新闻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深入融合,加强创新。网络时代,移动端优先,Vlog新闻可以与直播、AR、VR、动画等多种技术进行融合,从而给受众创造出更好的观感。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网将VR技术与Vlog相结合,推出了《VR Vlog丨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打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产品更符合新媒体语态,也更受受众的欢迎。

(二)建立专业的新闻制作团队

Vlog新闻把传统新闻与网络新技术进行融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融合。一个人可以拍出好的Vlog吗?当然可以,但是如果要长期做,最好还是能建立一个专业团队,大家共同协作。现在手机功能日益强大,各种剪辑软件层出不穷,普通人也能剪辑出质量较高的Vlog作品。但在水涨船高的形势下,受众对Vlog新闻的要求也提高了。建立团队后,可以进行分工,文字功底好的出策划写脚本,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出镜,可以玩转视频的进行拍摄剪辑。

(三)健全相应的规范机制

不可否认的是,受众对于Vlog新闻的关注,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Vlogger的好奇,就像“康辉的Vlog”里,受众对于央视天花板、康辉行李箱的关注,满足了网友心中“原来他是这样的”窥私欲。Vlog新闻的确拉近了受众与新闻的距离,但是我们在制作Vlog新闻时要注意把握度,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要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尤其是受访者作为主角时,要注意个性化的展示但不能侵犯他人隐私,避免低俗化、娱乐化。

结语

随着5G的到来,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网络的提速降费将激发Vlog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各种硬件升级,普通玩家增多,Vlog新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脱颖而出,讲好新闻故事,增强粉丝黏性,媒体人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真实性,加强融合创新,才能让其“更上一层楼”。

注释:

[1]周勇,何天平.“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国际新闻界,2018(12):6-18.

[2]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59-61.

[3]曾祥敏,刘思琦,唐雯.2019全國两会媒体融合产品创新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05):28-29.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