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疫情中的速度和韧性

2020-05-18周世俊田文璐

记者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复产制造业疫情

周世俊 田文璐

谁也想不到,2020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局。

重重压力之下,全球经济面临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考验。刚刚走出疫情“至暗时刻”的中国,旋即打响了复工复产的经济战疫。双线作战之下,经济版图上的中国企业所展现出来的免疫力和战斗力,让世界为之惊叹。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3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4月上中旬发用电量增幅由负转正……随着疫情防控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我国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经济运行也呈现出积极的变化。

复工,恢复的不仅仅是工作和生产,更是重回轨道,重塑信心,这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

01

GDP下降6.8%,一切都值

2月,疫情尚在肆虐。被迫宅家的人们,把消费需求几乎降低到仅剩吃喝。工厂的机器上积了灰,办公室卡座上蒙了尘。偌大的一个中国,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几乎陷入停滞。人们的生活只有一个主题:抗击疫情。代价无疑是巨大的。

根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根据2019年春节期间相关行业收入规模,推算出2020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减少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收入减少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收入减少5000亿(完全冻结),春节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全国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

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数据,数字为20.6504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数据并不令人意外。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牺牲一时的经济增长换取人民的健康幸福,是完全值得的。但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之后,复工复产也迫在眉睫。

2019年,贸易战的影响和人口红利的消退已让我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疫情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有媒体对全国1002家企业进行的调研中,调研对象认为,在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和线下消费等实体经济。其中21.7%的受访企业认为制造业在此次疫情中损失巨大,占比最高。

经济上的寒冬是比疫情更为可怕的事情。一旦经济陷入萧条,影响将更为深远。从2月中旬开始,“复产复工”与“疫情防控”一起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省复工率数据不断刷新,制造业等各行业重新恢复运转成为当务之急。

如火如荼的复工复产,将中国制造推向了更为紧张的压力测试。全球翘首以盼,考验中国经济自我修复能力的时刻到了。

要重启在疫情中几乎停滞的经济运转,需要全国一盘棋的努力。一方面,国家在宏观层面给予复工复产空前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央行从1月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到2月新增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再到新增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核心企业联动链上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互利共生抵抗冲击。

3月中旬,在很多高铁站都会看到这样的特殊场景:主要农民工输出地的地方主官纷纷在火车站送别农民工,祝他们一路顺风;而在主要输入地,地方主官同样亲自到火车站迎接。这些地方主官,级別从县委书记、县长一直到省委书记、省长。

特殊的“迎送”,是中国经济对抗疫情的重要截面。事实证明,从上到下积极推动复工,非常及时地重启了中国经济,避免了“中国制造”因疫情停摆,进而带来的市场主体大规模退出的风险。

从2月开始推动复工复产,到3月我国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恢复。工信部数据显示,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较3月下旬也出现了大幅提升。

正因为复工及时,支撑了3月经济数据的回升,很多行业都出现了明显的V字反弹。在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明显,制造业下降了10.2%。但到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其中工业机器人和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2.9%和20.0%。

新经济新动能也表现抢眼。新兴需求快速扩张,互联网应用在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移动互联网流量在去年同期增长129.1%的基础上再增长39.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餐饮收入下降44.3%。但与此同时,全国网上零售额却相对稳固,为22169亿元,同比仅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

此外,到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8%,比上月回升21.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零售业和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相对较高,说明经济复苏的动能和消费者的信心正在积蓄。

02

中国制造的韧性

在这场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双线战役中,中国制造表现亮眼。

面对疫情造成的影响,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沉着应对,积极复工复产,全力支持抗击疫情,主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实实在在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

无论是对哪个行业而言,从停滞走向恢复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疫情对企业复工的影响是层层深入的:先是工人返岗之路困难重重,复工复产进度缓慢,好不容易复工了,又面临物流受阻、销售停滞、订单延迟的局面;再是产业链相互影响,零部件供应中断,生产难以为继。

企业的复工就像在一路“打怪升级”。除了人员复工之外,防疫、运输、订单、人力、供应链都需要考量,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最难的是刚开始的“动一动”。2月初,许多大型企业率先复工。尤其是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我国的支柱产业领域,例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重要产业,这些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一旦恢复生产经营,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复工复产。

一个制造业由无数个节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全产业链拥有极其强大的上下游配套能力,彼此精细分工、环环相扣做出成品。一旦产业链停滞,没人能独善其身。因此由点带面,实现全产业链复工就更显重要。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受产业链掣肘就较为典型。

2月国内零部件工厂供应中断,曾导致现代、雷诺等全球汽车巨头企业减产甚至停工,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加速打通制造业产业链,例如,重庆两江新区抽调200多名机关干部和国企干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一对一”服务。然而,近日博世、米其林、倍耐力等国际大型供应商纷纷关闭了部分欧美地区工厂,这又使中国车企面临断供的风险。

受海外疫情影响更大是外贸企业。在国内疫情爆发的时候外贸企业被客户不停地催单,好不容易全面复工了,却又因为海外疫情的大曝发被大量取消订单。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外贸圈流传的一句话是:“国内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而‘外贸人要打完全场”,戏谑中透着几分心力交瘁的无奈。

复工中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内外部需求萎缩以及由此而来的订单下滑。

最明显的就是汽车行业。在面临上游供应链的疫情冲击同时,也经历着下游消费端的收缩。在连续下滑近两年之后,3月中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再度下降22.4%,当月中国生产汽车146.1万辆,下降43.0%,其中,新能源汽车6.4万辆,下降43.9%。

尽管近期中国在汽车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提振车市的政策,但政策落地尚需时间,其实际提振效果也仍待观察。

在疫情侵袭中,最难的是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小微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表示,规模越大复工复产率越高,微型企业复工复产难度大。

人力缺乏、现金流极限、原材料不足和消费能力不够是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低迷的消费量支撑不起全盘复工的成本,无法全部复工又没有足够的产能保证盈利,这两个原因纠缠在一起让许多中小微企业举步维艰。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GDP的60%和近50%的税收,还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和70%的技术创新,其中不少中小企业还是其所处领域的领头羊,可以说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稳定產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为了不让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撑过疫情平安复工,国家给予了大量政策扶持。比如给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减免和缓缴社保费和房租、降低用电用气成本等。这波政策“及时雨”缓解了不少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打击下,虽然许多中小微企业没有撑过这次危机,但也有很多企业扛住了压力,在逆境中求生,激流勇进,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中国制造的意志力和韧性。

重庆圆梦医疗科技就是疫情中重组的工厂,面对市场需求紧急转型,迅速召集工人复工复产,生产防疫物资以供外需。面对口罩订单增加,迅速扩展生产线加速生产,朴实而平凡的工人用不眠不休换来产能的源源不断。

为避免大量人力密集参与造成的疫情扩散风险,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朝辉和他的团队仅用了14天的时间就打造出了“复工神器”——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

一场疫情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分量和力量。中国制造的核心技术就是庞大的工业规模以及伟大的中国工人,正是这些平凡而闪光的工人,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效率不断刷新高度,让中国制造很难被复制,让中国制造拥有强大耐挫力和快速修复力和适应力,而这,也正是中国制造的韧性与自信所住。

后疫情时代

危与机总是共生共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尽管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剧烈的震荡,但经过这场疫情,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加之被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逐步释放,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将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智能制造、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工业企业也将在疫情倒逼下加快转型升级,拥抱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口罩大面积断货,口罩机也一机难求。京山轻机全资子公司很快就研发制造出了口罩设备生产线并已获得订单,不仅满足防疫需求,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进入到医用设备市场。他们认为,这次疫情将会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很大改变,日常戴口罩的人未来将会变多,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也会上升。

在既往观念中,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殊时期,劳动力的缺失、防护装备的匮乏以及人群密集对于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恐慌情绪,都让传统制造企业面临较大危机。痛定思痛,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边抗疫边复工的过程里,深刻感觉到了数字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我们有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可以由一个人管控十几台机器,过去我们这一条生产线得要几十个人来做,所以效率就不是一倍、两倍的增长。”

近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一场演讲中也表示,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时代的数字经济将蕴含无限可能,如在线科技、远程办公、无接触服务、无人配送物流体系等数字化智能服务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型动能。

最近,中央多次会议提及“新基建”,这并非应对疫情的应急之策,而是过去政策的延续,只是被疫情按下了“快进键”。借助危机重构生态布局,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已经成了中国制造必须直面的升级之路。

很多人认为,经历短暂停滞的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发展拐点,尤其是将在全球市场发挥愈加强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锡军认为:“在疫情过后,中国经济会有一个强劲的反弹,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全球第二了,我们的制造业是全球第一的,很多这个领域里头,特别是有些骨干性的企业已经是整个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里头不可或缺的核心一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国内的市场,而且是国际的市场,都会有很强的恢复。”

春潮涌动,但仍有寒流相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升级,中小企业可能遭受新的冲击。但硬实力让企业立住脚,软实力让它们迈开步、走更远,历经考验的中国制造,必将在风霜过后,傲立春光。

猜你喜欢

复产制造业疫情
疫情中的我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政策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