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剑河县旅游资源分布规律探讨
2020-05-18冯运富斯恩智
冯运富 斯恩智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 地质大队,中国·贵州 贵阳 550018
论文从地学、旅游学、人文科学等方面,对中国剑河县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旅游资源单体规模、类型、数量进行全面评估。以剑河县行政区域为划分空间,按照旅游资源同质、发生、演化一致性等分类原则,对剑河县各类型旅游资源分布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剑河县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掌握剑河县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及规律,为该县进一步发现、拓展及整合旅游资源供科学依据。
剑河县;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1 引言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16]10 号)及黔旅普办发[2016]2 号文件精神,由笔者主持完成中国贵州省剑河县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通过本次资源大普查,查清了剑河县资源的数量、类型、性质、价值、特征、空间分布等特征,对剑河县旅游资源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认定,特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资源尤为突出,要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精准施策、合理布局、总体规划及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剑河战略性支柱产业。
2 剑河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数量
2.1 剑河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根据剑河县现有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按照国家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及《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剑河县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层次。主类共12 项,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4 类属自然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山地体育旅游、康体养身旅游8 类属人文旅游资源;亚类共42 项、基本类型共210 项[1],如图1所示。
图1 全县旅游资源类型总体情况示意图
2.2 剑河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占比
本次全县累计调查完成782 个旅游资源单体,剑河县旅游资源类别丰富,主要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中人文类旅游资源中建筑与设施、乡村旅游、人文活动类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27.24%、19.95%、5.88%,这主要得益于剑河县地处苗族、侗族聚居区,其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文化深厚、人文习俗丰富,其次自然类旅游资源以生物景观、水域风光为主,分别占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21.74%、11.51%,主要原因在于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20%,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众多;剑河县水资源丰富,清水江呈北西—南东向贯穿全县,其支系水流发育,加上区内特殊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形成了较多河流、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2]。如图2所示
图2 全县各类旅游资源比例分布图
3 剑河县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3.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是指在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理过程中形成,并在地表面或浅地表存留下来的各种景观。从地质背景看,剑河县境有得天独厚的地文景观。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区域地质发展经历了三个沉积-剥蚀阶段,造就了独特地形地貌,地文类旅游资源在整个剑河县内部的分布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根据实地考察以及研究结果,发现剑河县全县总共有12 个乡镇都涉及到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根据对该地区的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首先以南明镇的地方景观单体数量为主,占比比较大,占据到全县的35.42%,其次,剑河县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域内有众多著名山川,如八万山、老山界、青山界、天堂界等著名景点,除此之外,剑河县革东古生物地质公园是世界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三大遗址之一,内含“三个世界级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及剑河生物群、八郎动物群)”和一条潜在“国际层型候选剖面”即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层型和层型定位剖面(金钉子)。该地质公园内除三叶草、疑源类、双壳类和遗迹化石外尚有棘皮动物、多空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非三叶虫节肢动物、蠕虫、菌藻类等,至今已经发现古生物化石11 个门类168 属500 余种,其门类众多、数量丰富、标本精美,其化石种类居世界第三,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地球生命的摇篮”,是研究生物演化的“金钥匙”,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3]。全县地文景观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全县各乡镇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图
3.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是指水体及所依存的地表环境构成的景观或现象,剑河县地处长江流域,境内水系属长江水系,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南哨河、八卦河、巫密河、郎洞河等,大小河流、溪沟共334 条,河流总长910 公里,清水江自北西向南东呈“S”贯穿整个剑河县境内,其支流发育且分布星罗棋布,故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赋存十分丰富,如图4所示。分析发现剑河县内的水域风光型旅游资源,基本上分布在清水江以及清水江支流的河畔附近,整个覆盖范围比较广,由于生态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瀑布叠生,从而拥有自然环境优越的清水江、南哨河、巫密河、柳练溪瀑布群、白水洞瀑布、雷打塘湖等独特的水域风光,根据对12 个乡镇统计分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在南寨乡、南加镇、久仰乡分布占比中比较高,分别是21.11%、16.67%、12.22%。
图4 全县各乡镇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布图
3.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是指以生物群体构成的总体景观和个别的具有珍稀品种和奇异形态个体,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是剑河县现有旅游资源类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剑河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2%,是贵州省10 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青山秀水,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县域内有植物2.5 万多种,其中有红豆杉、银杏、水杉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经过数据统计和调查研究结果,区域内生物景观类的旅游资源仍然分布在12 个乡镇,其中久仰乡在其中的占比最高,达到了15.88%。剩下的乡镇,在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分布上相对比较分散,不同乡镇的分布单体数在8-20 的范围之内。在对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如果是从全县的行政区域角度出发,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和规律,发现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在剑河县的西南部、植被整体覆盖率相对比较高的区域位置分布广泛。比如南寨-南加地区的森林植被整体覆盖率比较高,所以该区域范围内的这种类型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广。如图5所示。
图5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图
3.4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剑河县遗址遗迹类的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广,经过对该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南哨、南加以及太拥这几个乡镇总共可以占据到该类型全县旅游资源的83.99%。其他乡镇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分布较少,剑河县内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主要是因为剑河县内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由于剑河正式建县至今已有200 多年历史,历史上有苗族南迁及分迁、清·雍乾咸年间的清廷“收复”苗疆屯军安民、抗清的农民起义等历史事件痕迹遍布境内各地,这些经济社会活动及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生产地、交通遗迹、废城与聚落遗迹、长城遗迹等,均为剑河县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分布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4]。
3.5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剑河县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也蕴含着浓烈的苗侗风情,建筑技艺高超,传承久远,建筑风格独具苗侗特色,其中鼓楼是侗乡最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是苗侗文化的极佳载体(见图6.7),在对剑河县内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时,以行政区划划分为基础。发现建筑与设施类的旅游资源基本上在该县的东部、西部地区分布比较广泛,这两个地区也是苗侗族的主要聚居地。同时,在清水江沿岸等一些交通条件相对比较良好的位置,该类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就会有所增加。根据剑河县内该类型旅游资源的占比,发现建筑与设施类型的旅游资源分布也比较广泛,各个乡镇都会覆盖,其中磻溪镇在该类型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上是最多的,占比达到了18.31%[5]。
图6 洞脚鼓楼
图7 凯寨风雨长廊
3.6 其他旅游资源
图8 剑河县旅游总体规划图(据《剑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
剑河县旅游资源除上述资源外,还有乡村旅游、人文活动、旅游商品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其分布规律与当地居民居住地有密切关联,受地域、民族、人文活动、交通等限制,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对旅游开发的重视,提出了以温泉休闲度假为核心,兼顾温泉康疗养生、苗族文化体验、原生态自然观光、地方风味美食、休闲特色购物、创意艺术表演、洞穴猎奇探险、水上运动观光以及养生度假人居为一体的温泉旅游产业综合体。实施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的战略,构建“一核两翼·一带四线“的旅游产业格局(图8),一核为仰阿莎故里综合服务区(剑河氡硫温泉度假区),两翼为生态旅游发展和人文旅游发展,一带为清水江山水景观带,四线为美丽乡村度假游、森林探秘生态游、红色文化体验游和民俗风情休闲游,对该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论文通过对剑河县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旅游资源单体规模、类型、数量从地学、旅游学、人文科学等方面全面的评估,以剑河县行政区域为划分空间,按照同质、发生、演化一致性等为分类原则,对剑河县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剑河县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地域、人文活动、地方特色、民风民俗、水系、生态环境有密切联系,掌握剑河县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及规律,为该县进一步发现、拓展及整合旅游资源供科学依据,确保剑河县旅游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