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出血性败血症及其诊断与治疗
2020-05-18郭明佳王智波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兽医站
文│郭明佳 王智波(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兽医站)
我国是养兔大国,兔养殖量居全球首位。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较低,且大多数为农户散养,养殖密度高,卫生环境差,各种疫病时常暴发,对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兔出血性败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兔病毒性传染病,虽然已经有了成熟的商品化疫苗,但该病在我国的主要兔养殖地区仍然呈现出地方流行性。
一、兔出血性败血症
1.流行病学。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的地方性传染病,该病可以引起9周龄到6月龄的不同年龄段的兔死亡,感染对象没有年龄特异性。其病原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以长期潜伏于健康动物体内,当动物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动物发病并死亡。巴氏杆菌可以感染包括牛、鸡、兔和猪在内的多种畜禽,并且呈散发性的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病可以通过发病兔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传播到健康动物,发病兔及其排泄物是其最主要的传染源,吸血节肢动物也可充当有效的传播媒介,且该病无季节特异性,全年皆可发病,但气候骤然变化是该病主要诱因,因此该病主要发生于冷热变化交替剧烈的潮湿多雨季节。
2.临床症状。由于不同个体、卫生环境及病原致病性的不同,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较为常见的是数小时到5天不等。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该病可以分为鼻炎型、流行性肺炎型、败血症型、子宫积脓型、睾丸炎型、中耳炎型及结膜炎型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鼻炎型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病兔外鼻孔被毛潮湿并缠结、打喷嚏、咳嗽,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患鼻炎型兔病症延长可以转换为肺炎性,肺炎性兔常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不振、体温增高,偶尔会表现出腹泻和关节肿大。出血性败血症型兔病程较短,死亡较早因此无明显临床症状。中耳炎型病兔常表现出斜颈现象。结膜炎型病兔常见流泪,结膜充血、红肿,眼内有分泌物。生殖系统型病兔一般表现为子宫肌炎、子宫积脓、阴道炎和睾丸炎等。
3.病理学特征。病程较短的患病兔剖检仅能观察到轻微的病理学特征,但病程较长的患病兔病理变化以败血性为主。鼻炎型病毒的鼻腔和副鼻窦内分泌有大量的脓性、黏性分泌物,鼻黏膜红肿糜烂,发病严重病兔会出现鼻漏现象。肺炎型病兔肺脏水肿、出血充血、硬化甚至萎缩并形成结节,胸腔中含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败血症型病兔表现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包括黏膜肿胀出血,心脏内外膜有大量的出血点,肝脏肿大变脆并有许多白色坏死灶,脾脏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肿大出血。中耳炎型病兔鼓膜和鼓室内壁变红,有时鼓室破裂,脓性渗出物流入外耳道,严重时出现化脓性脑膜炎病变。对脓肿型病兔的剖解结果发现脓肿现象可能发生在全身各处。有子宫炎的母兔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公兔的睾丸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睾丸出现肿大现象。
二、兔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
1.病原分离培养。对未发病的但有潜在患病风险的兔群可以采集鼻腔及分泌物,而发病兔可以采集心、肝、脾等实质脏器,将采集的样品处理后接种于麦康凯和脑心浸出液(BHI)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麦康凯培养基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BHI培养基上可观察灰白色的露珠样单个菌落,对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后进行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
2.血清学检测。临床上可以采用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血清学方法对该病进行检测。琼脂扩散试验虽操作简单且特异性好,但存在灵敏度较差且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间接血凝试验与琼脂扩散试验相似都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但由于血凝抗原的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频繁制备。使用纯化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同样可以对该病进行检测,且有报道认为间接ELISA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3.分子生物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杂交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被广泛地用于病原生物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所需时间较短、灵敏度较高的优点,但对技术和平台要求较高。细菌基因组的16S rRNA由于其种内保守中间特异,是分子生物学检测的重要靶标分子,同时不同种细菌又具有其特异性的鉴定基因,如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MT1基因,由于该基因的种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异性靶标。
三、兔出血性败血症常用疫苗
1.灭活疫苗。多杀性巴氏杆菌全菌灭活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预防兔出血性败血症的商品化疫苗,其通常是选择地方流行株传代培养灭活后加入适当的灭活剂进行灭活,同时添加适当的免疫佐剂以提高它的免疫原性。但由于全菌灭活苗不能很好地激起机体产生交叉保护因子,因此其仅能对同种血清型的毒株提高保护力,且由于灭活疫苗制备的工艺问题,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某些抗原蛋白可能会发生缺失从而降低该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目前常用的灭活疫苗除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单价灭活疫苗以外,还有多杀性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价灭活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三价灭活疫苗。
2.亚单位疫苗。为了解决灭活疫苗所存在的问题,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尝试提取或合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定抗原蛋白(如外膜蛋白及脂多糖等)进而制备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仅由细菌的部分蛋白做组成,因此不具有感染能力,因此可以避免灭活疫苗灭活不完全的潜在风险,同时亚单位疫苗可以由不同亚型的抗原蛋白组成,从而提高疫苗对不同亚型毒株的交叉保护能力。有研究报道认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蛋白OmpH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激活动物机体生产保护性抗体,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B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可以有效地中和病毒粒子从而阻止病毒对靶细胞和易感动物的攻击。
3.减毒疫苗。减毒疫苗与灭活疫苗及亚单位疫苗相比可以提供更高的交叉保护能力,且活疫苗由于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增殖并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因此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所需时间更短,保护率更好。早期研究人员主要是通过分离自然弱毒株或人工培养致弱强毒株进而制备减毒疫苗,但是该方式制备的疫苗具有安全性差,容易毒力返强和会引起个别病例死亡的不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大力发展,有更多的研究人员采用构建毒力基因敲除的致弱毒株,从而构建安全性更高的减毒疫苗。
四、兔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控与治疗
1.饲养管理与防控。为了有效地预防兔出血性败血症,除了要对兔群进行定期免疫接种以外,同时也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防控措施。在饲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加强通风,每日对排出的粪便进行清理,保持圈舍的空气清洁和温度恒定,减少病原生物生存的基质。合理的调整兔群的饲养密度,合理搭配饲料,确保适当的精粗饲料比例,保证清洁的饮用水,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和饮水喂养兔群。对圈舍和饲养使用的器械定期消毒,当有兔群发病时,及时将病兔和健康兔进行隔离,同时对圈舍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病原的扩大传播。
2.药物治疗。一旦发现兔群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需马上将健康兔群和患病兔群进行隔离,并对患病兔群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鼻炎型或结膜炎型病兔可以使用链霉素滴加至患处进行治疗;针对积脓型病兔需先将脓液排出,然后使用消毒液清洗患处并撒布消炎粉;对其他类型患病兔可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混合物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1%的诺氟沙星,从而降低病原感染其他健康兔群的概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兔出血性败血症在我国仍然呈现地方性流行,但只要养殖场户合理饲养,对兔群进行科学免疫,保持兔圈环境卫生,对疑似患病兔及时隔离、诊断并治疗,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该疾病的爆发并减低经济损失。